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古冢狐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新乐府·古冢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乐府诗,通过狐妖化人的寓言故事,讽刺了美色对人心的迷惑与危害。以下是全诗的解析:

全文

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

头变云鬟面变妆,大尾曳作长红裳。

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时人静处。

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

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

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

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恶假贵重真。

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

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增溺人心。

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君看为害浅深间,岂将假色同真色。

翻译

古墓中的老狐妖,化作一位容貌美丽的妇人。

她变换发型和妆容,拖曳着长尾化作红色裙裳。

傍晚时分,她缓缓走在荒村的小路上,选择人烟稀少之处。

时而歌舞,时而悲啼,眉低脸愁,忽然一笑千娇百媚,令见到的人大多神魂颠倒。

假的美色尚且如此迷人,真正的美色更胜一筹。

真假美色都能惑人,但人心厌恶虚假而珍视真实。

狐妖化作的假女危害尚浅,只能短暂迷惑人的眼睛;

而真正的狐媚女子危害深远,日久天长沉溺人心。

更何况像褒姒、妲己这样的绝色善于蛊惑,能使家国覆灭。

你看危害的深浅之别,怎能将假色与真色等同?

重点字词

云鬟:女子高耸如云的发髻。

曳:拖曳。

褒妲:指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和商纣王的宠妃妲己,代指美色误国的典型。

蛊惑:迷惑、诱惑。

溺:沉溺,沉迷。

重点句型

比喻与对比

- “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用夸张手法形容狐妖的迷惑力,暗示美色的短暂与虚幻。

- “狐假女妖害犹浅……女为狐媚害即深”:通过对比真假美色的危害,强调内在本质的重要性。

反问句

- “岂将假色同真色”:结尾以反问强化主题,点明真假美色的危害程度不同,呼吁警惕真正的迷惑。

象征手法

- “褒妲之色”象征历史上因美色导致的祸乱,深化诗歌的讽喻意义。

主题思想

全诗以狐妖化人为喻,批判了美色对人心的腐蚀,尤其是统治者因沉迷女色而误国的现象。白居易通过新乐府“即事名篇”的特点,借古讽今,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体现了其“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理念。

上一章 新乐府.草茫茫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黑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