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黑潭龙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白居易《新乐府·黑潭龙》全文及解析

一、全诗原文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架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盘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二、全文翻译

黑潭的水色深黑如墨,传说潭中有神龙,人们却从未见过它的真面目。

官吏在潭边建造屋宇,立起祠堂,龙本无神异之力,却被人当作神明供奉。

无论是丰收、灾荒、水旱还是瘟疫,乡里人都说这是龙神的意志。

家家户户养小猪、酿清酒,早晚祭祀都听从巫师的安排。

巫师作法时,声称神龙驾风而来,纸钱飘动、锦伞摇晃;

待仪式结束,风停火灭,杯盘狼藉,只剩冰冷的祭品。

猪肉堆积在潭边的石头上,美酒泼洒在庙前的草丛里。

谁也不知道龙神享用了多少祭品,倒是林中的老鼠和山狐常常酒足饭饱。

狐狸何其幸运?小猪何其无辜?年年杀小猪去喂养狐狸。

狐狸假借龙神之名吃光了小猪,深潭底的龙真的知道吗?

三、重点字词解析

豚(tún):小猪,诗中比喻被剥削的百姓。

巫(wū):巫师,象征利用迷信敛财的官吏。

狐:比喻贪腐的官吏,与“林鼠山狐”呼应。

龙:表面指传说中的神龙,实则暗喻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漉(lù):过滤,指酿酒的过程。

赛:祭祀酬神,体现民间迷信活动。

四、重点句型赏析

“龙不能神人神之”

- 被动句:龙本无神力,却被人强行神化。揭露官吏利用迷信欺骗百姓的本质。

- 讽刺手法:批判统治者与巫祝勾结,愚弄民众。

“狐假龙神食豚尽”

- 比喻句:狐狸假借龙神之名吞噬小猪,暗喻官吏打着朝廷旗号剥削百姓。

- 象征意义:“狐”代表贪官,“豚”代表底层民众,揭示社会不公。

结尾反问句:“九重泉底龙知无?”

- 修辞手法:反问加强语气,质疑统治者是否真的了解民间疾苦。

- 深层含义:暗示皇帝被蒙蔽,讽刺封建官僚体系的腐朽。

五、主题与背景

- 主题:白居易在诗序中点明“疾贪吏也”,通过龙与狐的象征,揭露官吏借迷信搜刮民财的丑恶行径,表达对底层百姓的同情。

- 背景:唐代民间常祭祀龙神求雨,官吏借机敛财。白居易借新乐府运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批判社会现实,体现“唯歌生民病”的创作理念。

这首诗以寓言形式揭示社会矛盾,语言直白而寓意深刻,是白居易新乐府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上一章 新乐府.古冢狐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天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