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秦吉了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白居易《新乐府·秦吉了》全文及解析

全诗原文

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

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

昨日长爪鸢,今朝大嘴乌。

鸢捎乳燕一窠覆,乌啄母鸡双眼枯。

鸡号堕地燕惊去,然后拾卵攫其雏。

岂无雕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

亦有鸾鹤群,闲立扬高如不闻。

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

岂不见鸡燕之冤苦?

吾闻凤凰百鸟主,

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

译文(含象征解读)

秦吉了,产自南方,羽毛青黑脖颈红。

耳聪心灵口才好,人言鸟语皆能通。

昨日恶鸢逞凶暴,今朝乌鸦又行凶。

鸢毁燕巢杀乳燕,鸦啄母鸡致目盲。

鸡啼坠地燕惊逃,禽兽夺卵捕幼雏。

难道没有猛雕鹗?饱腹安闲不搏击。

亦有鸾鹤居高位,闲立云端若无闻。

秦吉了啊能言鸟,岂见鸡燕受冤苦?

凤凰本是百鸟主,为何不向凤凰言?空发议论有何用!

注:诗中以鸟喻人,揭露唐代吏治腐败:

- 秦吉了:象征谏官,能言却不作为。

- 凤凰:喻皇帝,百姓希望之所在。

- 鸢、乌:喻贪官污吏,鱼肉百姓。

- 雕、鹗:喻监察官员,饱食终日。

- 鸾鹤:喻清高官僚,漠视民生。

重点字词解析

秦吉了:一种善模仿人言的鸟,产于岭南。

南中:指今两广地区。

鸢(yuān):鹰类猛禽,喻残暴官吏。

捎(shāo):掠取,此处指摧毁。

攫(jué):抓取。

嗉(sù):鸟类食道下的储存器官,代指饱腹。

鸾鹤:传说中的神鸟,喻地位清高的官员。

重点句型赏析

“岂无雕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

- 反问与对比:用“雕鹗”本应搏击却饱食不搏,暗讽监察官员尸位素餐。

- 象征意义:揭露官僚体系中“不作为”的普遍现象。

“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

- 质问与讽刺:指责秦吉了(谏官)不敢向皇帝(凤凰)进谏,只会空谈。

- 主题升华:批判谏官制度流于形式,百姓冤苦无人伸张。

“鸡号堕地燕惊去,然后拾卵攫其雏。”

- 细节描写:通过“号”“惊”“拾”“攫”等动词,刻画官吏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 隐喻现实:反映中唐时期宦官专权、百姓生灵涂炭的社会现状。

诗歌背景与主题

- 创作背景:白居易任谏官期间,目睹朝政腐败,百姓疾苦,借新乐府运动“为事而作”,以寓言形式揭露社会矛盾。

- 核心主题:讽刺封建官僚体系的不作为,呼吁谏官直言进谏,体现诗人“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

此诗语言通俗,寓意深刻,是白居易新乐府“美刺”精神的典型代表。

上一章 新乐府.天可度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鸦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