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鸦九剑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新乐府·鸦九剑》全文

唐代·白居易

欧冶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

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

金铁腾精火翻焰,踊跃求为镆铘剑。

剑成未试十余年,有客持金买一观。

谁知闭匣长思用,三尺青蛇不肯蟠。

客有心,剑无口,客代剑言告鸦九:

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夸我钟可刜。

不如持我决浮云,无令漫漫蔽白日。

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

全文翻译

欧冶子死后千年,灵魂暗中传授技艺给张鸦九。张鸦九在吴山铸剑,天时与神灵都来相助。金铁迸射精华,火焰翻飞,争相要成为镆铘般的宝剑。剑铸成后十多年未被使用,有客人用重金求观。匣中宝剑渴望一试,如三尺青蛇不愿蛰伏。客人代剑进言:不要夸耀我能切玉砍钟,不如用我斩破浮云,让阳光普照万物,使蛰伏的虫豸苏醒,草木萌发。

重点字词解析

欧冶子:春秋时期著名铸剑师,传说曾为越王铸剑。

镆铘(mò yé):古代名剑,后泛指宝剑。

矜(jīn):夸耀。

刜(fú):砍,削。

浮云:比喻蒙蔽君主的奸佞小人。

白日:喻指皇帝。

蛰虫昭苏:蛰伏的昆虫苏醒,象征百姓脱离疾苦。

重点句型赏析

“三尺青蛇不肯蟠”

- 比喻:以“青蛇”喻剑,“不肯蟠”表现宝剑渴望被使用的急切,暗喻人才怀才不遇的悲愤。

“客代剑言告鸦九”

- 拟人化手法:借客人之口代言,赋予剑以思想情感,增强讽喻效果。

“决浮云,蔽白日”

- 象征意义:以“浮云蔽日”隐喻奸佞当道,“决浮云”呼吁清除蒙蔽,使政治清明。

“无私之光及万物”

- 双关语:表面指阳光普照,实则寄望皇帝恩泽惠及百姓,体现诗人“兼济天下”的理想。

诗歌背景与主题

此诗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第四十九首,以剑喻政,批判朝政壅蔽。诗人借张鸦九铸剑却不得用的遭遇,暗讽自己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呼吁革除奸邪、广开言路。诗中“浮云蔽日”的意象成为后世政治讽喻的经典范式。

上一章 新乐府.秦吉了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采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