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百炼镜》全文及解析
原文(唐代·白居易)
百炼镜,镕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祇。
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
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
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
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
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
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
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
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翻译(白话版)
百炼镜,铸造的模具不同寻常,时辰与地点皆有神灵护佑。
在江心波浪中的船上铸造,于五月五日正午时分完成。
用琼粉金膏细细打磨,镜面如秋潭之水般澄澈。
铜镜铸成后将献给皇宫,扬州长官亲手封装。
普通百姓不能照此镜,镜背铸有象征帝王的九五飞龙。
人人称它为“天子镜”,我却要向太宗进言:
太宗常以他人为镜,照见古今治乱而非容貌。
天下安危尽在掌握,历代兴衰了然于胸。
可见天子另有明镜,并非扬州的百炼铜镜。
重点字词解析
镕范:铸造的模具。
灵且祇(qí):神灵护佑。祇,地神。
琼粉金膏:珍贵的研磨材料,喻工艺精细。
九五飞天龙:《周易》中“九五”为帝王之位,龙为皇权象征。
鉴:照,引申为借鉴。
悬心中:时刻牵挂。
重点句型赏析
“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
- 手法:比喻,以“镜”喻纳谏。
- 意义:赞扬唐太宗以史为鉴、任人唯贤的治国理念,暗含对当世皇帝的讽谏。
“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 对比:将“百炼铜”与“人镜”对比,突出人才的重要性。
- 主题:批判统治者重奢华器物而轻人才,呼应新乐府“为事而作”的精神。
“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
- 象征:通过铜镜的皇权专属,暗示百姓与帝王的等级鸿沟。
- 讽刺:表面歌颂帝王,实则揭露权力垄断与社会不公。
背景与主题
- 创作背景:唐代扬州以铸镜闻名,五月五日江心铸镜为皇家传统。白居易借古讽今,批评宪宗沉迷祥瑞、忽视人才。
- 核心思想:以“百炼镜”为喻,主张帝王应“以人为镜”(纳谏任贤),而非依赖器物彰显权威,体现新乐府运动的社会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