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忆江南三首》的相关介绍:
全文
- 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翻译
- 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 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再次重游?
- 其三:江南的回忆,接下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早晚是否能再次相逢?
重点字词
- 谙:熟悉。
-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 桂子:桂花。
-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 吴娃:泛指吴地美女。
重点句型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将江花比作火,江水比作蓝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绚丽多彩的景色。
-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选取两个典型场景,勾勒出杭州独特的美景,富有画面感和诗意。
-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通过对饮酒和观舞的描写,展现出苏州的旖旎风情。
历史背景
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后来他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对江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以表达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写作手法
- 比喻: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将江花的红和江水的绿分别比作火和蓝草,使景色更加生动形象。
- 映衬:“日出”与“江花”同色烘染,“江花”与“江水”异色相映衬,突出了色彩的鲜明度,使江南春景更加绚丽夺目。
- 选取典型场景:第二首选取“山寺寻桂”和“郡亭观潮”两个场景来代表杭州之美,第三首以“吴酒”“吴娃”来体现苏州的风情,以小见大,极具代表性。
- 对比: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突出江南景色的美好。同时,三首词之间也有对比,分别从景色美、风物美、女性之美等不同角度展现江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