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诗经·周南·关雎》的相关内容:
全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重点字词
- 关关:拟声词,雎鸠鸟的叫声。
- 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 逑:配偶。
- 寤寐:寤,睡醒;寐,睡着。这里指日日夜夜。
- 思服:思念。
- 芼:挑选。
重点句型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篇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统领全篇。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直抒胸臆,通过反复咏叹,将男子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作背景
《关雎》大致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当时社会以农业为主,人们生活相对质朴,情感表达较为直接。这首诗反映的是一位青年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与追求。也有说法认为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写作手法
- 比兴:首章以雎鸠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以采荇菜的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的相思与追求。
- 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关关”“悠哉悠哉”等是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