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诗经.周南.葛覃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全文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翻译

葛草长得长又长,蔓延直到谷中央,藤叶碧绿又繁盛。黄鹂展翅来回飞,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蔓延直到谷中央,藤叶浓密又茂盛。把它割下煮一遍,织成细布与粗布,做成新衣穿不厌。

告诉管家心里话,说我心想回娘家。洗洗我的脏内衣,也洗洗我的外衣。哪件要洗哪件不洗?洗完回家看父母。

重点字词

- 覃:延长,此指葛藤蔓延。

- 施:蔓延。

- 中谷:谷中。

-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 喈喈:鸟叫声和谐悦耳。

- 莫莫:茂密的样子。

- 刈:割。

- 濩:煮。

- 絺:细葛布。

- 綌:粗葛布。

- 斁:厌倦。

- 言:语助词,无实义。

- 师氏:保姆或女教师。

- 污:洗去污浊。

- 浣:洗。

- 害:通“曷”,何,哪些。

- 归宁:回家省亲,使父母安宁。

重点句型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通过描述割葛、煮葛、织布等一系列劳动过程,展现出女子勤劳能干的形象,也体现了她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喜爱和满足。“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则直接点明主题,将女子准备回家省亲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同时也反映出她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写作背景

关于《周南·葛覃》的背景,存在多种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赞美“后妃”出嫁前“志在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的美德,其出嫁可以“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是采集自民间的歌谣,描述妇女回娘家的情形。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是一首描写女子准备回家探望爹娘的诗,叙述她在采葛制衣时看见黄雀聚鸣引起了与父母团聚的企望,在得到公婆及丈夫的应允后,告诉家里的保姆,开始洗衣,整理行装,准备回娘家。

写作手法

- 比兴手法:通过描绘葛藤的生长、黄鸟的鸣叫等自然景象,引发对女子美德和生活状态的描绘。如以葛藤的茂盛比喻女子的青春美好,以黄鸟的欢快鸣叫烘托女子内心的喜悦。

- 赋的手法:直接叙述女子采葛、制衣、洗衣等活动,以及准备回娘家的过程,使诗歌内容真实可信。

- 重章叠句:“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等句子多次出现,通过重复强调葛藤的生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突出了女子的情感。

- 倒叙结构:先描述女子的劳作和准备,最后才点出回娘家的目的,使结尾具有突出效果,主旨更加鲜明。

- 景情交融: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葛藤的生长和黄鸟的鸣叫引发女子对家的思念,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相互映照,增强了感染力。

- 虚实相生:诗中既有具体的劳动场景描写,又有女子内心情感的抒发,使诗歌既有现实感,又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上一章 诗经.周南.关雎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诗经.周南.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