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诗经.周南.麟之趾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麟之趾全文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麟之趾翻译

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

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麟呵!

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麟呵!

麟之趾重点字词

• 麟:麒麟,传说中的动物,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

• 趾:足,指麒麟的蹄。

• 振振:诚实仁厚的样子。

• 公子:诸侯之子,也可泛指贵族子孙。

• 于嗟:叹美声。

• 定:通“顁”,即额头。

• 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也可理解为与公子同宗的贵族子弟。

• 公族:与公姓义同,涵盖更为广泛的贵族家族成员。

麟之趾重点句型

诗中“麟之趾,振振公子”等句为典型句型。以“麟之……,振振……”的结构,将麒麟的身体部位与贵族子弟相联系,通过对麒麟特征的描述来赞美贵族子弟的品德。反复出现的“于嗟麟兮”,则是感叹句,强化了赞美的情感。

麟之趾主旨思想

这是一首赞美诸侯公子的诗。通过将公子、公姓、公族与麟相类比,突出他们的仁厚、诚实、正直等美好品质,表达了对贵族阶层品德高尚、家族兴旺的由衷赞叹与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贵族品德要求以及对家族繁荣昌盛的向往。

麟之趾历史背景

《诗经》产生于先秦时期,当时社会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阶段,贵族阶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家族观念浓厚,家族的兴衰荣辱与成员的品德修养密切相关。人们对祥瑞之物有着特殊的崇敬与信仰,麟被认为是太平盛世、圣君明主的象征。

麟之趾写作手法

• 比兴手法:以麟起兴,借助麟这一具有神秘色彩和美好寓意的神兽形象,引出对公子、公姓、公族的赞美。麟的趾、定、角分别象征着不同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又与贵族成员相对应,使抽象的品德具象化。

• 复沓结构:全诗三章,每章除了“趾”“定”“角”和“公子”“公姓”“公族”的变化外,其余语句基本相同。这种结构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回环美,起到强调作用,强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

麟之趾解读

这首诗简洁优美,通过对麒麟的描绘来赞美贵族子弟。麒麟在古代文化中是吉祥、仁爱、显贵的象征,诗人将其与贵族阶层联系起来,既体现出对贵族身份的尊崇,更强调他们应具备如麒麟般的美好品德。从公子到公姓再到公族,展现了家族的繁衍与发展,强调了家族成员在品德上的一脉相承,反映出家族在教育与文化传承方面的成功。此外,诗中也可能蕴含着对贵族阶层的委婉劝诫,希望他们以麒麟所象征的美德为榜样,行为端正、宽厚待人。

上一章 诗经.周南.汝坟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诗经.周南.兔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