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樛木》全文为: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翻译
南山有棵弯弯树,野葛爬上树缠绕。快乐的君子啊,幸福降临安定他。
南山有棵弯弯树,野葛蔓延覆盖它。快乐的君子啊,幸福到来扶助他。
南山有棵弯弯树,野葛缠绕在树间。快乐的君子啊,幸福到来成就他。
重点字词
• 樛(jiū)木:下曲而高的树。
• 葛藟(gě lěi):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藟似葛,野葡萄之类。
• 累(lěi):攀缘,缠绕。
• 只:语气助词。
• 福履:福禄,幸福。
• 绥(suí):安乐,安定。一说通“妥”,下降,降临。
• 荒:覆盖。
• 将:扶助。
• 萦(yíng):回旋缠绕。
重点句型
“南有樛木,葛藟×之。乐只君子,福履×之”是诗中的关键句型。以樛木与葛藟的关系起兴,引出对君子的祝福,通过“葛藟”状态的变化和“福履”相关动词的改变,层层递进地表达祝福之情。
主旨思想
这是一首祝福歌。可能用于婚礼等喜庆场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君子,表达对君子幸福生活的祝愿,希望其福禄相随、生活美满。
历史背景
《周南·樛木》产生于西周时期,当时社会重视礼仪和人伦关系,婚姻被视为家族延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对新人的美好祝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西周的社会状况和纯朴民风。
写作手法
• 比兴手法:以樛木被葛藟缠绕的自然景象起兴,引出对君子的祝福,同时葛藟缠绕樛木也比喻女子与君子的亲密关系,生动形象。
• 重章叠唱:全诗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通过反复咏唱,强化了祝福的情感,使诗歌节奏轻快,富有音乐美。
解读
诗中描绘的樛木高大而弯曲,象征着君子的谦逊和温和,能让葛藟依附生长。葛藟则代表着女子或依附于君子的人,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美好的景象。从“累之”到“荒之”再到“萦之”,从“绥之”到“将之”再到“成之”,体现了祝福的逐步深入和美好愿景的不断达成,展现了人们对君子生活幸福、事业有成的殷切期盼。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用自然景象传达出真挚的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