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寂静深渊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破解  原创小说   

第二十二章 血色黎明

寂静深渊

书接上回:

我最后一次回望地球,舷窗外,地球的轮廓如同一面破碎的镜子,在熔岩巨浪中被撕裂成块状。北美平原化作一片火海,地幔虫群从地下涌出,它们蠕动的身影宛若大地深处裸的血管。钢骨大厦在虫群经过时如蜡油般融化,东京塔的残骸被岩浆冲天而起,直抵平流层。铁水蒸腾成血雾,与孢子云交织,形成遮天蔽日的赤潮。我站在指挥室的中央,看着这一切,掌心紧握着春妮的校徽,那金属的温度灼伤了皮肤,留下一道红印。她的指尖还沾着些许豆子结晶的碎屑,那是她消失前塞给我时留下的最后痕迹。

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地球渐渐变得渺小,取而代之的是一颗红色星球,火星。

火星塔尔西斯高原上,灯塔撞击产生的摩擦让舱壁泛起赤红色的光芒。减压阀喷射出的白雾弥漫在空气中,透过这朦胧的屏障,火星的地貌逐渐显现。铁锈色的沙漠无边无际,沙粒间镶嵌着玻璃化的陨石坑,犹如天神随手洒落的碎钻。远处的地平线突然隆起锯齿状的山脉,峰顶覆盖着蓝白色的冰冠。探测器显示,那些是干冰与固态氧的混合体,冰层之下传来液态水流轰鸣的声音,仿佛诉说着这片荒凉土地深藏的秘密。

时间紧迫,要想能在这里生存,我们就必须探索这里的生态环境。

农业组的人穿着满是沙尘的防辐射服撞开了舱门。“土壤检测结果出来了!”老周头摘下破损的头盔,胡须上结满了冰霜,声音沙哑却带着兴奋,“表层土重金属超标,但三十米以下有腐殖质!”他摊开掌心,一团黑泥里蜷缩着一种休眠状态的蚯蚓状生物。这些火星原住民是在探测器钻探时被惊醒的。医疗组迅速封锁样本,却发现它们的细胞结构竟然与豆子的蓝血结晶高度相似。

这就意味着,经过改良的共生麦是可以在这里生长的,只要能种粮食,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标准就有了保证。

第一个火星春播季开始了,我们用激光融开冰冠边缘的冰层,淡蓝色的液态水裹挟着氮气泡从沟渠中涌出。共生麦的种子浸泡在掺杂火星蚯蚓血液的培养液里,播种时需要用微型钻机在冻土上凿出五厘米深的孔洞。第七天清晨,值班员激动的猛地高喊,声音尖锐刺耳。嫩绿的麦芽破土而出,顶破赤色砂砾,叶片上浮动着珍珠色的光斑,它们正在自主合成氧气。

“极地冰层不是终点。”地质学家安娜站在全息地图前,脸上的灼痕是地心虫群留给地球的纪念章。她指着热成像图说道:“南极冰盖下有地下河,河道岩壁附着类似藻类的生物膜……”话音未落,她突然哽咽。因为探测器传回的影像显示,那些“藻类”正组成熟悉的图案——豆子生前常画的星轨图。

改造火星的第三个月,共生稻田染绿了陨石坑。灌溉渠里游动着转基因鳟鱼,它们的鳃丝能过滤辐射尘。孩子们在防护罩内追逐机械萤火虫,那些小东西是灯塔工程师用飞船残骸改造的,尾灯闪烁的频率与地球时代的萤火虫别无二致。老周头甚至在稻田旁搭起了一间木屋,梁柱是用逃生舱隔热板拼接而成的,风铃则是春妮收集的弹壳串成的。

我站在瞭望塔透明穹顶下,注视着防护罩外跋涉的勘探队。他们的防护服镀着火星尘,远看就像一群笨拙的赤色甲虫。安娜蹲在冰缝旁记录数据,氧气面罩起了雾气;老周头则用铁锨敲击冰层,节奏是他家乡的插秧号子。某个瞬间,探测器的探照灯扫过冰原,反射出的蓝光竟与豆子翅膀的纹路重叠,那些冰层下的脉络,或许正是父母留给人类的最后路标。

夜风裹挟着细沙拍打穹顶,我从怀中取出贴身藏着的怀表。表盖内侧的母亲照片已经模糊不清,但父亲刻下的字依旧清晰可辨:“致新世界的播种者,我的儿子。”火星的月亮在天空中碎成两枚银钩,而地球的方向只剩一团暗红色星云。春妮的校徽突然微微发烫,金属表面浮现出纳米级刻痕,那是母亲的字迹,只有在火星夕照的特定角度下才能显现:

“当麦浪染红天空时,记得地核深处埋着回家的票根。”

这意味着,随着我们不断修养与发展,终究还有一日,我们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夺回地球,但这是个长远之计,短时间内我们还是选择在这里定居,或许他能成为我们第二个家园。

上一章 第二十一章 罪孽与火 寂静深渊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赤色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