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公元年**
画面缓缓拉开,吕诸儿站在高台上俯瞰齐国的广袤大地。风吹过他的衣袂,他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云层看到远方的纪国。那是齐僖公留下的阴影,也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刺痛。
“九世之仇,岂可不报?”他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寒意。父亲的小霸基业虽已打下,但东部的纪国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在齐国的心脏上。从齐哀公被烹杀的那一刻起,这段恩怨便注定要由鲜血来洗刷。
这一年,吕诸儿与鲁桓公在艾地会盟。阳光洒落在两国使者的身上,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鲁桓公嘴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而吕诸儿的眼中却闪过一丝狡黠。“安定许国?哼,不过是试探罢了。”他心底暗暗思忖。他知道鲁桓公与纪国有姻亲关系,但他更清楚强盛的齐国会让人三思而后行。
夜幕降临,营帐内的烛火摇曳,吕诸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时机未到,但不会太远了……”
---
**襄公二年**
卫国内乱的消息传至齐宫时,吕诸儿正坐在殿内喝茶。听到消息后,他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随即露出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笑容。“天赐良机啊!”他喃喃道。
卫惠公被驱逐至齐国,这让吕诸儿看到了插手卫国政局的机会。他亲自迎接这位落难的君王,态度谦恭却又不失威严。“寡人定当助你重返故土。”他说得铿锵有力,却没人知道这背后隐藏着多少算计。
同年,黄地结盟的日子,天空飘着细雨。三国国君围坐在一起,言辞间充满了虚伪的友好。然而,当吕诸儿转身离去时,他的眼中流露出一丝不屑。“缓和?不过是一场戏罢了。”
果然,不久之后,齐鲁两国在奚地爆发冲突。吕诸儿的反复无常让世人侧目,但他毫不在意。对他而言,弱肉强食是这个时代的规则,而他注定要做那个掌控全局的人。
---
**襄公四年**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齐国的大地上,吕诸儿邀请鲁桓公携夫人文姜来访。文姜,这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曾经是他生命中的禁忌之花。尽管她如今已是鲁桓公的妻子,但那段往事始终萦绕在两人之间。
当鲁桓公踏入齐国时,他隐约察觉到了什么。宴会席上,吕诸儿的目光频频投向文姜,而文姜也似乎有意无意地回应着。酒过三巡,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危险的气息。
“兄长为何如此凝视拙荆?”鲁桓公终于忍不住问道。他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其中暗藏的锋芒令人心惊。
吕诸儿微微一笑,将话题巧妙转移开去。然而,当他送走鲁桓公后,却偷偷派人护送文姜返回住所。“旧情复燃?还是另有隐情?”他在心中盘算着。
最终,鲁桓公死于归途,公子彭生成为了替罪羊。这一事件震惊天下,但齐国的强大让各国只能选择沉默。吕诸儿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嘴角扬起了一抹冷笑。“谁敢说我不择手段?”
---
**襄公五年**
迎娶周王姬为妻的那一天,吕诸儿身着华服,脸上堆满了喜悦的笑容。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早已谋划好了下一步行动——灭纪。
齐军攻占纪国三邑的消息传来时,吕诸儿正在书房批阅奏章。他的笔迹凌厉,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冷酷。“纪国分裂,孤的计划即将大功告成。”
鲁庄公对此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原因很简单:文姜的存在让他无法忽视齐国的威胁。吕诸儿对此早有预料,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最后的机会。
---
**襄公八年**
镜头聚焦在纪都的城墙上,齐军如潮水般涌来。纪伯望着漫山遍野的敌人,眼神中满是绝望。“我们终究敌不过齐国……”他低声说道,随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逃亡。
随着纪国灭亡,吕诸儿终于实现了九世复仇的愿望。他站在废墟之上,仰天长啸:“哀公之耻,今日得雪!”
---
**襄公十一年**
葵丘戍守的连称与管至父因迟迟未能轮换而心生不满。他们的怒火越积越深,直到那晚彻底爆发。
吕诸儿正在姑棼打猎,突然发现一头巨大的野猪冲向自己。随从们纷纷惊呼:“此乃公子彭生之鬼魂!”吕诸儿箭矢脱手而出,却未能命中目标。受惊之下,他跌下马车,脚部受伤。
回到宫中后,他因鞋履遗失而大发雷霆,鞭打了侍从费。费忍无可忍,决定联合叛军发动袭击。
深夜,宫殿内灯火通明。吕诸儿躲在门后,试图躲避追捕。然而,他的一只脚不小心露了出来,被叛军发现。“在这里!”有人喊道。
刀光剑影之中,吕诸儿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他的统治结束了,但留给后人的,却是一个充满权谋与血腥的故事……
---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