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男频同人小说 > 西游笑傲录
本书标签: 男频同人  佛道争灵珠劫江湖证禅 

第641章 春分育苗,生暖悟禅

西游笑傲录

第641章 春分育苗,生暖悟禅

归源境的春分,晨雾还没散尽,田垄旁的育秧棚就已亮起微光。阿婆抱着装满选好籽种的陶瓮走在前面,孙女儿拎着小木盒跟在后面,盒里的“种子王”被红布裹得严严实实——今天是育苗的好日子,按归源境的老规矩,要先给土地“敬春”,再播下第一粒籽。

敬春的仪式简单却郑重。沙僧在田埂旁摆了个陶盘,里面放着三样东西:去年的归源籽、今年的新豆种、刚炒好的春茶。唐僧双手合十,轻声说:“春回大地,万物生息;今播新籽,盼秋满仓。愿土地滋养,苗壮穗实;愿邻里相帮,日子绵长。”孙女儿学着他的样子弯腰,还把“种子王”轻轻放在陶盘旁,小声说:“土地爷爷,这是俺的苗王,您要多照顾它呀。”

敬完春,育苗正式开始。第一步是泡种,敖丙早已用冰魄剑把山泉水调节到适宜的温度——不冷不烫,正好能让籽种快速醒芽。“泡种要泡够六个时辰,”阿婆把籽种倒进木盆,加了些药农给的草药粉,“每两个时辰换次水,不让水发臭,籽芽才会壮。”

孙女儿守在木盆旁,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摸一摸水温,生怕水凉了。“芽芽快醒呀,”她对着木盆小声说,“俺们给你准备了暖和的秧盘,还有软乎乎的土。”兔子蹲在旁边,用鼻子碰了碰木盆边缘,像是在给籽种“加油”。

泡种的间隙,众人忙着准备育秧土。沙僧把田垄里的黑土筛了四遍,去掉所有石子和杂草根,再混上腐熟的秸秆末和少量草木灰,做成疏松透气的育秧土。“土要松得能捏成团、撒开就散,”他教大家判断土的湿度,“太湿会结块,芽根扎不进去;太干会散,保不住养分——就像做人要‘刚柔适中’,太硬会伤人,太软会失形。”

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负责搬秧盘——王大叔送的稻草秧盘轻便又透气,两人小心地把秧盘摆进育秧棚,每个秧盘之间留了两指宽的距离,方便通风。“摆秧盘要匀,”阿瑞斯调整着秧盘的位置,“就像战场上排兵布阵,却比排兵更用心——排兵是为了赢,摆秧盘是为了苗能活,这‘用心’比‘赢’更实在。”

六个时辰后,籽种果然醒了芽,白嫩嫩的芽尖从籽壳里探出来,像给籽种戴了顶小白帽。孙女儿高兴得跳起来,小心翼翼地把籽种捞出来,放在铺了棉布的竹筛上:“芽芽别碰着,俺们轻轻放。”

播籽是最细致的活儿。阿婆教大家用竹片挑籽,每片竹片只挑一粒籽,轻轻放在秧盘的小格子里,芽尖朝下:“芽尖要朝土,根才能往下扎;放的时候要轻,别把芽尖碰断——这是苗的‘命根’,断了就长不成好苗了。”

孙女儿学着用竹片挑籽,手抖得厉害,挑了三次才把一粒籽放进格子里。“别急,”沙僧蹲在她旁边,手把手教她握竹片的力度,“手指放松,竹片贴住籽壳,慢慢挑——你对它温柔,它就会好好长。”孙女儿慢慢找到感觉,后来竟能熟练地挑籽,还特意把“种子王”放进最中间的秧盘格子里,周围用细土轻轻围了圈:“苗王要住最好的位置,长最高的苗。”

播完籽,众人给秧盘盖土——盖的土要薄,刚好能盖住籽种,露出一点芽尖。阿佛洛狄忒用手把土捏碎,均匀地撒在秧盘上,动作轻得像撒面粉:“土不能盖太厚,不然芽钻不出来会闷死;也不能盖太薄,不然芽根会露在外面被晒干——这‘度’要把握好,就像给人盖被子,太厚会热,太薄会冷。”

育秧棚的温度要保持在二十度左右,哪吒主动承担了“控温”的活儿。他踩着风火轮在棚里轻轻转圈,轮影的暖光均匀地扫过每个秧盘,既不会让温度太高,也不会让温度太低。“小爷的火以前是破幻境的,”他边转边说,“现在是给芽儿供暖的,比破幻境有用多了——看着芽儿能好好长,比赢了妖怪还开心。”

播完籽的第二天,芽儿就破土而出,嫩绿色的芽尖顶着层薄土,像刚睡醒的小娃娃。孙女儿一早就在育秧棚外等着,看到芽尖时欢呼着跑进去,却不敢碰,只是蹲在旁边看:“芽芽长绿了!比昨天高了!”

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几只麻雀闻到了土香,飞到育秧棚旁,想啄食刚破土的芽儿。八戒刚要去赶,赫尔墨斯却拦住他,从布信袋里掏出些小米:“别赶,给它们喂点小米,它们就不会啄芽了。”他把小米撒在育秧棚外的石台上,麻雀果然不再靠近棚子,围着小米啄食起来。

“以前觉得‘护’是要赶走所有‘威胁’,”赫尔墨斯笑着说,“现在才懂,‘护’是给彼此留余地——麻雀要吃饭,咱们给它小米;咱们要护芽,它就不啄芽,这样多好。”阿瑞斯点头,从怀里掏出孙女儿给的归源果干,也撒了些在石台上:“再给它们加点甜的,让它们以后常来吃,别惦记芽儿。”

春分当天,阿婆把酿好的春酒开封了。陶瓮刚打开,甜香就飘满了院子,众人围坐在槐树下,每人都倒了一小碗。孙女儿喝了一口,甜丝丝的暖从喉咙滑到心里,忍不住眯起眼睛:“比甜汤还暖!”

王大叔和小远也来了,还带来了刚烙好的春饼——春饼里卷着嫩韭菜和炒鸡蛋,配着春酒正好。“俺们村的苗也破土了,”王大叔喝着春酒,笑着说,“等再过十天,咱们一起把苗移栽到田里,人多力量大,一天就能栽完。”

小远拉着孙女儿去看育秧棚里的芽儿,两个孩子蹲在棚外,小声讨论着哪株芽长得高,哪株是“苗王”。“俺的苗王肯定会长最高,”孙女儿指着中间的芽儿,“到时候俺要给它系上彩绳,让它变成田垄里最漂亮的苗。”小远点头:“俺帮你系,俺还要给俺的苗系上小铃铛,风一吹就响。”

唐僧喝着春酒,看着眼前的景象,拿起经卷,在空白页上写下:“春分非仅迎春,是生‘暖’;育苗非仅播籽,是育‘心’。敬春惜土,是感自然之恩;喂雀留食,是怀慈悲之念;邻里共饮,是守共生之缘——这便是‘生暖禅’:不在春景的热闹,在生芽的细微,在护苗的温柔,在把每一份暖意,都藏进对万物的珍视里,让日子跟着芽儿一起,慢慢生暖,慢慢生长。”

阿佛洛狄忒看着经卷上的字,轻声说:“以前觉得‘神的价值’是创造神迹,是受人供奉;现在才懂,‘真的价值’是和大家一起育苗、一起酿酒、一起守着芽儿长大,是春饼的香,是春酒的甜,是孩子的笑声——这些‘平凡’的暖,比任何神迹都更让人觉得自己‘活着’,更让人觉得幸福。”

午后,众人一起给芽儿浇水——敖丙用冰魄剑凝出细水滴,轻轻洒在秧盘上,每一滴都落在土缝里,不冲倒芽儿;沙僧则用小刷子把沾在芽尖上的土刷掉,怕土把芽儿压弯。“浇水要‘细’,刷土要‘轻’,”沙僧说,“芽儿像刚会走的娃娃,要一点点扶,不能急。”

阿瑞斯蹲在育秧棚旁,看着芽儿在阳光下轻轻晃,突然说:“以前在战场,总想着‘征服’,觉得征服的土地越多,越厉害;现在才懂,‘守护’比‘征服’更难——征服靠的是力气,守护靠的是心意,心意比力气更珍贵,更能让人心里踏实。”

傍晚时,夕阳照在育秧棚上,棚里的芽儿泛着淡绿色的光,像撒了把碎绿在秧盘里。众人坐在院子里,吃着春饼,喝着春酒,聊着未来的计划——阿婆说要在田边种些豌豆,既能当菜吃,又能固氮;悟空说要去后山找新的水源,保证夏天苗不缺水;八戒说要多翻些地,明年种更多的归源籽;孙女儿则说要每天来育秧棚看芽儿,给它们唱歌,让它们长得更快。

夜深了,归源境的灯还亮着。阿瑞斯和沙僧轮流守在育秧棚旁,阿瑞斯披着薄棉衣,听着芽儿在夜里生长的细微声响,觉得比战场的寂静更安心;沙僧提着油灯,轻轻照看着每一株芽儿,生怕有夜行的小虫来扰——他还在棚外放了些小米,给麻雀留了夜宵,既护了芽儿,也没忘了其他生灵。

孙女儿趴在阿婆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片刚摘的春茶叶——她要把茶叶夹在经卷里,作为今年春分的纪念。阿婆轻轻把茶叶从她手里拿出来,小心地夹进唐僧的经卷,嘴角带着笑:“咱们的孙女儿,也懂惜春了。”

第二天一早,孙女儿第一个跑到育秧棚,惊喜地发现芽儿又长高了一点,叶片也舒展开来,像伸出了小小的绿手掌。“芽芽长快些!”她对着芽儿小声说,“等你们长壮了,咱们就把你们移栽到田里,让你们晒太阳,喝泉水,结满穗子!”

芽儿在风里轻轻晃,像是在“答应”她的话。归源境的春分,在育苗的生暖里,在春酒的甜里,在邻里的情里,慢慢走向初夏——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只有寻常的守护、简单的陪伴、真诚的期盼,却在这些日常里,藏着最真的“禅”,藏着最暖的“归源”。

众人也起来了,阿婆煮了锅小米粥,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悟空和八戒去清理田垄旁的杂草,为移栽做准备;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则去检查育秧棚的支架,确保棚子稳固;赫尔墨斯背着布信袋,要去邻村送信,信袋里装着阿婆做的春饼和酿好的春酒,要送给王大叔和药农,感谢他们的帮忙。

归源境的日子,就在这春分的生暖里,在育苗的盼里,在众人的忙里,慢慢走向夏天——就像棚里的芽儿,在温柔的守护里慢慢生长,等着移栽到田里,长成壮实的苗,结出饱满的穗;就像众人的心,在日常的陪伴里聚着暖,等着夏天的护苗、秋天的丰收,把日子过得像春酒那样,暖乎乎、甜丝丝,岁岁绵长。

午后的阳光越来越暖,育秧棚里的芽儿泛着绿光,槐树下的经卷摊开在“生暖”那页,风一吹,书页轻轻晃,像在和棚里的芽儿打招呼,也像在诉说着归源境永恒的禅意——最好的修行,从来不是高深的佛理,而是在春分的育苗里,在春酒的分享里,在邻里的互助里,把每一份暖意都传递下去,把每一份期待都种进土里,让万物生息,让日子绵长。

上一章 第640章 冬残备耕,迎春悟禅 西游笑傲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642章 清明移栽,顺势悟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