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雅砻江支流遇石匠,木里古村解石愁
雅砻江的支流在正月里泛着浅绿,江水绕过布满青苔的礁石,在岸边冲刷出一片平整的卵石滩,像是大自然铺就的天然石毯。取经队伍踏着卵石滩前行,阿牛骑着战马走在中间,马鞍旁挂着岩松送的茶包,茶包的清香混着江风,让他时不时勒住缰绳,低头嗅一嗅这春日的气息。林小羽则跟在敖丙身边,怀里揣着从奔子栏村带来的茶饼碎屑,他把碎屑撒在路边的石缝里,引得几只麻雀围着他叽叽喳喳,倒为这赶路的时光添了几分趣味。
“前面怎么有凿石头的声音?”孙悟空突然停下脚步,耳朵微微动了动,“叮叮当当的,好像是石匠在干活,只是这声音听着有点闷,不像往日那么利索。”
他纵身跃到一棵歪脖子杨树上,极目远眺,只见前方的木里古村外,一片石场顺着山坡铺开,几个身穿粗布短打的石匠正握着錾子,对着面前的巨石敲打,却总是在关键时刻停手,为首的老石匠坐在一块青石上,手里摩挲着半截断錾,眉头拧成了疙瘩。“石场里的石匠们好像遇到了麻烦,俺们去看看!”孙悟空说着,从树上跃下,踩着卵石朝着石场跑去,金箍棒在他手里晃了晃,化作一根细木杖,免得惊着旁人。
走近才看清,老石匠约莫七十岁年纪,手背布满老茧,指关节粗大得像石疙瘩,他见到众人,缓缓站起身,声音沙哑得像磨过砂石:“各位施主是从远方来的吧?我叫木呷,是这木里古村的石匠。我们世代靠凿石、雕石为生,村里的石屋、石桥,都是祖辈们一錾一锤凿出来的,可最近这石场,却邪门得很……”
“邪门?”唐僧上前一步,目光落在石场中央的那块巨石上,巨石通体青黑,表面光滑得像被江水打磨过,却在凿痕处泛着异样的白痕,“木呷老丈,可是这石头出了问题?”
木呷叹了口气,指着巨石:“这是‘墨玉岩’,是村里最好的石材,雕出来的石狮子、石牌坊,又结实又好看。往年凿这墨玉岩,錾子下去就能崩出整齐的石花,可这半个月来,不管我们用多大力气,錾子要么打滑,要么直接断在石缝里,已经坏了十几把錾子,还伤了两个年轻石匠的手。再这样下去,村里要修的龙王庙,就赶不上三月三的祭祀了。”
胡青牛蹲下身,用手指摸了摸巨石的凿痕,又捻起一点石粉放在鼻尖闻了闻:“这墨玉岩里掺了‘白硝石’,白硝石质地脆硬,遇力就会崩裂,所以錾子才会打滑或折断。只是这白硝石怎么会出现在墨玉岩里?”
“白硝石?”木呷愣了愣,“以前凿墨玉岩的时候,从来没见过这东西。难道是山神发怒,故意给我们添堵?”
“什么山神发怒,都是瞎扯!”孙悟空摆了摆手,“俺看是这石头的纹理变了,只要找对凿石的方向,肯定能把它凿开!”他说着,从木呷手里接过一把錾子,走到巨石前,眯着眼观察了片刻,然后举起錾子,对着巨石的一道天然纹路敲了下去。只听“当”的一声,錾子稳稳扎进石缝,崩出的石花又细又匀,果然没有打滑。
木呷又惊又喜:“真的有用!大师,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孙悟空笑着说:“这石头就像人,有自己的筋骨脉络,顺着脉络走,自然事半功倍。俺以前在花果山凿石头盖洞府,早就摸透了这门道!”
众人跟着木呷往木里古村走去,路上,木呷说起村里的事:“我们木里古村,全靠这墨玉岩过日子。村里的龙王庙,是百年前建的,去年雨季塌了半边,要是赶不上三月三的祭祀,村民们都担心会惹龙王不高兴,今年的雨水就不会顺顺当当。”
唐僧望着远处的龙王庙轮廓,轻声道:“龙王庙是村民们的念想,更是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可这期盼,从来不是靠祭祀求得,而是靠双手创造。就像这墨玉岩,看似坚硬难凿,只要找对方法,就能为己所用。我们西行取经,遇到的困难也像这墨玉岩,只要静下心来找到破解之法,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走进村里,只见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着石材,有的已经雕出了石狮子的雏形,有的还是半截石料,却都蒙着一层灰,显然有些日子没动工了。一个年轻石匠见到木呷,赶紧迎上来:“木呷爷爷,錾子又断了,这墨玉岩实在凿不动,怎么办啊?”
木呷指着孙悟空:“这位大师有办法,以后凿墨玉岩,就跟着大师说的法子,顺着石头的纹理来。”
孙悟空当下就带着石匠们回到石场,教他们辨认石头的纹理:“你们看,这墨玉岩的纹路像江水的流向,有顺有逆,顺纹处软,逆纹处硬,錾子要对着顺纹敲,力道要轻而稳,不能用蛮力……”他一边说,一边示范,錾子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灵性,每一下都敲在点子上,不一会儿就凿出一个整齐的石槽。
年轻石匠们跟着学,一开始还磕磕绊绊,断了两把錾子,后来渐渐摸透了门道,錾子下去越来越顺,石场里的凿石声也变得清脆起来,不再像之前那么沉闷。
敖丙和左冷禅则帮着村民们搬运石材,敖丙力气大,一块几百斤的石料,他单手就能拎起来;左冷禅剑法高超,用剑刃对着石料的纹路划一下,就能帮石匠们划出清晰的凿痕。林小羽则跟着木呷的孙子阿果,给石匠们递水送干粮,还学着辨认石头的纹理,虽然常常认错,却学得格外认真。
到了傍晚,石场里已经凿出了十几块规整的墨玉岩,足够修龙王庙用了。木呷拉着孙悟空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师,多谢您!要是没有您,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当晚,村民们在村里的晒谷场上举行了庆功宴,桌子上摆满了烤羊肉、煮土豆,还有自家酿的青稞酒。八戒吃得满嘴流油,还跟着石匠们学凿石头,结果錾子没拿稳,差点砸到自己的脚,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木呷端着一碗青稞酒,走到唐僧面前:“大师,这碗酒您一定要喝,这是我们全村人的心意。要是没有你们,龙王庙就修不好了,村民们的心也安不下来。”
唐僧接过酒碗,轻轻抿了一口,青稞酒的醇厚在舌尖散开:“老丈客气了,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这龙王庙,不仅是石头砌成的,更是村民们的心意砌成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算没有我们,也一定能把庙修好。”
木呷连连点头:“大师说得是!以后我们凿石头,也会记住您说的话,遇事不慌,找对方法,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夜色渐深,雅砻江支流的流水声在村外回荡,晒谷场上的篝火依旧明亮。林小羽靠在敖丙身边,望着篝火旁凿石头的石匠们,轻声道:“敖大哥,原来凿石头这么难,不仅要有力气,还要有智慧。”
敖丙摸了摸他的头,笑道:“是啊,任何事都不是靠蛮干就能成的。就像这墨玉岩,看似坚硬,只要找对纹理,就能凿出想要的模样;我们西行取经,遇到的困难看似可怕,只要找对方法,就能一一克服。这世间的事,从来都不是‘能不能’,而是‘会不会’——会不会静下心来观察,会不会找对方向,会不会坚持下去。”
林小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握紧了手里的小錾子——那是木呷送他的,他决定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像凿石头一样,认真观察,找对方向,绝不轻言放弃。
次日一早,众人收拾好行装,准备继续西行。村民们都来送行,木呷送给每人一个小石雕,有的是石狮子,有的是石莲花,都是用墨玉岩雕成的,小巧玲珑,十分精致。“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这些石雕能保佑各位大师一路平安。”
孙悟空接过一个石猴子,笑得合不拢嘴:“这石猴子跟俺还真像!以后俺就把它挂在金箍棒上,当护身符!”
众人挥手告别,渐渐远去。雅砻江支流的江水依旧泛着浅绿,木里古村的石场渐渐消失在视线里。路上,阿牛骑着战马,手里拿着石莲花,笑着说:“这石雕真好看,等咱们取到真经,我要把它带回家,放在村里的祠堂里,让乡亲们也看看墨玉岩的手艺。”
唐僧望着前方的路,轻声道:“这西行的路,就像凿墨玉岩,每一步都要用心,每一锤都要精准。我们遇到的困难,是石头的硬,是錾子的脆,是方向的迷,但只要我们不慌不忙,顺着‘纹理’走,就能在坚硬中找到柔软,在迷茫中找到方向。这世间的每一份坚持,都不是蛮干,而是巧干;每一份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必然源于观察,源于智慧,源于不放弃的初心。只要我们守住这份初心,就一定能到达西天,取到真经。”
众人都沉默着,细细品味着唐僧的话。风一吹,路边的墨玉岩轻轻泛光,像是在为他们送行。取经的队伍继续前行,身影渐渐消失在正月的晨光里,只留下一串脚印,印在布满卵石的江滩上,朝着西方,朝着希望,一直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