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男频同人小说 > 西游笑傲录
本书标签: 男频同人  佛道争灵珠劫江湖证禅 

第734章 渠江岸边遇纸匠,广安古村解纸愁

西游笑傲录

第734章 渠江岸边遇纸匠,广安古村解纸愁

渠江的支流在八月里漫过浅滩,江水带着夏末的清爽,将岸边的芦苇荡染成一片苍绿,风一吹,芦絮轻轻飞扬,还裹着淡淡的草木香。取经队伍沿着江畔的芦苇小径前行,阿牛骑着战马走在中间,马鞍旁挂着马老送的木柄小刀,刀鞘是用樟木做的,还留着淡淡的樟香,他时不时低头摸一摸,指尖能触到木鞘的细腻纹理。林小羽则跟在敖丙身边,怀里揣着小木盒,盒里放着青瓷小瓶与雏菊绣帕,走路时他总把木盒护在胸前,生怕里面的宝贝被颠簸坏了。

“前面怎么有捶打草木的声音?”唐僧突然停下脚步,侧耳倾听,“咚咚的,像是纸匠在捶打纸浆,只是这声音带着几分沉闷,不像往日那么有力。”

孙悟空纵身跃到一棵歪脖子柳树上,柳枝垂在江面上,荡起细碎的涟漪,他极目远眺,只见前方的广安古村外,一片纸坊旁的空地上,几个身穿粗布短打的纸匠正围着石臼,手里握着木槌,却总在捶打时叹气。为首的老纸匠坐在石墩上,手里攥着一张易碎的草纸,眉头皱得像揉皱的树皮。“村里的纸匠们好像遇到了难处,俺们去看看!”孙悟空说着,从柳树上跃下,金箍棒在他掌心转了个圈,化作一根小木槌(形似却非真槌),轻轻点在沾着露水的芦苇小径上,跟着众人往村里走去。

走近才看清,老纸匠约莫七十岁年纪,手上满是厚茧,指缝里还沾着纸浆的残渣,他见到众人,缓缓站起身,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各位施主是从远方来的吧?老朽姓吴,是这广安古村的纸匠。我们世代靠造纸为生,造的宣纸、草纸、竹纸,柔韧耐用还吸墨,方圆百里的学堂、寺庙都爱来我们这儿买纸,可最近这纸浆,却邪门得很……”

“邪门?”林小羽凑上前,盯着吴老手里的草纸,只见纸面粗糙不堪,一捏就碎,还带着未捶打的草木纤维,“吴爷爷,这纸怎么会这么脆?”

吴老叹了口气,拿起一张刚造好的宣纸,轻轻一抖,纸边竟掉了一层碎末:“往年我们用的纸浆,都是用楮树内皮和稻草混合捶打的,煮浆时还会加松烟和明矾,造出来的纸又韧又白,能保存几十年。可这半个月来,不管是新捶的纸浆,还是去年储存的纸浆块,都变得又散又糙,造纸时要么成型难,要么晒干后易碎,已经浪费了好几缸纸浆,连给重庆府书坊做的百刀宣纸都耽误了。再这样下去,九月里的书坊收不到货,我们全村几十户纸匠,今年的冬粮都没着落了。”

胡青牛走上前,拿起那块纸浆块,用指腹捻了捻,又凑近闻了闻:“这纸浆是煮浆时火候不够,而且楮树内皮掺少了,稻草太多,纤维黏合度不够。你们煮浆的灶膛,是不是最近柴火不旺?楮树内皮是不是没采够?”

“火候不够?”吴老愣了愣,“今年夏天雨水多,柴火受潮,煮浆时总烧不旺,煮出来的浆总带着生味。楮树内皮今年采得少,就多加了稻草,没想到反倒出了问题。”

敖丙跟着吴老来到纸坊的煮浆灶前,只见灶膛里的柴火确实潮湿,冒出的烟带着水汽,锅里的纸浆还泛着淡淡的黄色。又来到原料堆旁,稻草堆得老高,楮树内皮却只有一小堆。“你们先把柴火晒干,煮浆时用猛火煮三个时辰,保证浆煮透。再去村西的楮树林采些内皮,按三比一的比例和稻草混合,捶打时多捶半个时辰,让纤维充分融合。这样做出来的纸浆,肯定能造出好纸。”敖丙蹲下身,抓起一把纸浆,在手心里揉了揉,“纸浆要像揉面团一样,揉到细腻无颗粒,才能造出柔韧的纸。”

吴老眼睛一亮,握着敖丙的手连连道谢:“多谢小施主指点!我们这就去办,要是能救回这些纸浆,就是救了我们全村人的生计!”

“俺来帮你们捶纸浆!”孙悟空拍了拍胸脯,话音刚落,已拿起木槌,对着石臼里的纸浆捶了起来,力道均匀,木槌落下的声音又响又脆,“这点活,比俺打妖怪轻松多了!”哪吒也跟着上前,两人一起晒柴火、采楮树内皮,不一会儿就把原料准备得妥妥当当。左冷禅和劳德诺则帮着清理煮浆灶,把潮湿的柴火换掉,还在灶膛旁搭了个棚子,防止柴火再受潮。

唐僧和林小羽留在吴老的纸坊里,看着吴老造纸。吴老站在纸槽旁,手里拿着竹帘,轻轻放入纸浆中,再缓缓提起,竹帘上就留下了一层均匀的纸浆,接着把竹帘放在晾纸架上,等待晒干。“吴爷爷,造纸是不是要学很久?”林小羽轻声问,眼睛紧紧盯着竹帘上的纸浆,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吴老停下手中的活,笑着点头:“学造纸,先要学认料,哪种草木适合造纸,哪种添加剂能让纸更韧,都有讲究。再学煮浆、捶打、抄纸、晾晒,一步都不能急。”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晾纸架上的纸张上,“就像做人,要经得起锤炼,才能变得坚韧。要是怕苦怕累,再好的原料也造不出好纸。”

唐僧闻言,轻声道:“吴老说得是。这纸张不仅是书写的载体,更是你们对文化的守护,对手艺的坚守。我们西行取经,要取的真经,是对众生的慈悲;你们造纸,是对文明的传承,本质上都是在坚守一份初心。”

吴老连连称是,拿起一个小竹帘,递给林小羽:“小施主要是感兴趣,不妨试试抄一张小草纸,慢慢来,不用急。”林小羽站在纸槽旁,手里拿着小竹帘,小心翼翼地放入纸浆中,可提起时纸浆总是不均匀,要么太厚要么太薄,练了好几次,终于抄出一张还算平整的草纸,虽然边缘有些毛糙,却惹得吴老连连夸赞。

阿牛也凑过来想试试,结果刚拿起竹帘,就把纸浆溅了一身,还差点把吴老抄好的宣纸碰掉,惹得众人哈哈大笑。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还是骑马、打猎适合俺,这造纸比做木器还难,手上没点巧劲根本不行,比绣花还精细!”

到了傍晚,经过猛火煮浆、充分捶打的纸浆果然变得细腻柔韧,抄出的纸张平整光滑,晒干后也不再易碎。吴老拿起一张刚晒干的宣纸,对着灯光照了照,纸面均匀无杂质,用手指弹了弹,声音清脆悦耳,激动得老泪纵横:“成了!终于成了!多谢各位大师,要是没有你们,我们这造纸的手艺怕是要断在老朽手里了。”

当晚,村民们在村里的纸坊旁举行了庆功宴,桌子上摆满了纸包的点心、瓷碗盛的炖肉,还有自家酿的米酒。八戒吃得满嘴流油,捧着一叠刚造好的草纸爱不释手:“这纸真好用!以后俺就用它擦嘴,再也不用衣袖了!”他还跟着纸匠们学唱广安山歌,虽然唱得跑了调,却也引得众人阵阵欢呼,歌声混着纸浆的草木香,在夏夜里格外热闹。

吴老端着一碗米酒,走到唐僧面前:“大师,这碗酒您一定要喝,是我们全村纸匠的心意。要是没有你们,我们的造纸手艺就差点砸在这一代了,我们也没脸再称自己是广安古村的纸匠。”

唐僧接过酒碗,轻轻抿了一口,米酒的香甜里还带着淡淡的草木香:“吴老客气了,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这纸张能造好,多亏了你们的坚守和手艺,就算没有我们,你们也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真正能传承手艺的,从来不是别人的帮助,而是你们自己对手艺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责任。”

吴老连连点头:“大师说得是!以后我们煮浆,一定用猛火煮透,楮树内皮也会采够,保证造出来的纸都是最好的。”

夜色渐深,渠江的流水声在村外回荡,纸坊旁的篝火依旧明亮,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笑容。林小羽靠在敖丙身边,手里拿着自己抄的小草纸,纸面还带着淡淡的草木香,他轻声道:“敖大哥,原来造纸这么难,要煮浆、捶打、抄纸、晾晒,每一步都不能急,还得有耐心。以后我再也不会随便浪费纸张了。”

敖丙摸了摸他的头,笑道:“是啊,任何与文明相关的手艺,都需要用心去打磨,就像这造纸,每一张纸都藏着纸匠的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映着对传承的敬畏。我们西行取经,也像造纸一样,每一步都要用心去走,每一个困难都要以坚韧去克服。这世间的文明,从来不是轻易就能延续的,需要我们去守护、去传承、去发扬。只要我们心怀这份传承之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林小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握紧了手里的小草纸——他决定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像造纸一样,心怀敬畏,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绝不轻言放弃。

次日一早,众人收拾好行装,准备继续西行。村民们都来送行,吴老送给每人一叠自己造的纸,还有一块纸浆做的小摆件。孙悟空的是一叠宣纸,上面还画着一只小猴;林小羽的是一叠草纸,刚好能用来包草药;八戒的是一叠厚纸,用来擦嘴正合适;阿牛的是一叠竹纸,他计划着回家后给村里的先生写字用。“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这些纸能保佑各位大师一路平安,也能让你们在西行路上,多一件实用的东西。”

孙悟空拿起宣纸,对着阳光照了照,笑得合不拢嘴:“这纸真透亮!以后俺要是想写字,就用它,肯定能写出好看的字!”

众人挥手告别,渐渐远去。渠江的江水依旧泛着清爽的光,广安古村的纸坊渐渐消失在视线里。路上,阿牛骑着战马,手里拿着那叠竹纸,小心翼翼地护在怀里,笑着说:“等咱们取到真经,我要把这纸送给村里的先生,让他教娃们写字,也算俺为村里做了点事。”

唐僧望着前方的路,轻声道:“这西行的路,就像造纸的过程,每一步都是一次沉淀,每一个困难都是一次锤炼。看似平凡,却缺一不可;看似漫长,却终能成就出承载文明的载体。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这纸张上的墨迹,共同构成了西行路上的故事。这世间的传承,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手艺,而是一代代人用虔诚与坚守编织的文明纽带,是智慧得以延续的根基。只要我们心怀这份虔诚,坚守初心,就一定能到达西天,取到真经,让这份文明与慈悲,传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风一吹,路边的芦絮轻轻飞扬,落在芦苇小径上,像是在为他们送行。取经的队伍继续前行,身影渐渐消失在八月的晨光里,只留下一串脚印,印在满是芦絮的小径上,朝着西方,朝着希望,一直延伸下去。

上一章 第733章 涪江岸边遇木匠,江油古村解木愁 西游笑傲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735章 酉江岸边遇漆匠,酉阳古村解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