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盘江畔遇茶匠,都匀古村解茶愁——茶里江湖味


盘江的支流在十月里绕着都匀古村蜿蜒,江水带着深秋的清寒,将岸边的茶林染成一片深绿。风一吹,既有茶叶的鲜爽气息,又夹着一丝焦苦——不是正常的茶香,反倒像是炒坏的老叶味,听得人心里发沉。取经队伍沿着江畔的茶路前行,阿牛腰间的长剑随步伐轻晃,剑鞘漆光映着茶露;林小羽怀里揣着王老酒匠送的小酒坛,坛口封着软木塞,另一只手护着苏老琴匠给的膝琴,琴身裹着仪琳送的平安符——自榕江与福威镖局别后,这一路常遇背着茶篓的茶农,偶尔还见着穿茶商服饰的人,言谈间提过“武夷岩茶”“西湖龙井”,倒让这西行路多了几分江湖人的雅致。
“这茶香不对啊!”林小羽最先察觉,她往日跟着唐僧学过品茶,对茶香格外敏感,“正常的都匀毛尖,该是鲜爽带甜的,今儿这味儿,怎么焦苦焦苦的,像是炒茶时火候过了?”
孙悟空纵身跃上茶林旁的老枫树,往茶香来处望去——只见前方茶坊前,围着不少人,既有挎茶篓的茶农,还有两个身着锦缎长衫的人,腰间别着“江南茶商”的玉佩,其中一人正拿着一盏茶汤皱眉,看模样竟是笑傲江湖里,曾在衡阳城茶肆与令狐冲拼过茶的茶商李老三。“嘿,那不是李老三吗?”孙悟空喊了一声,从树上跃下,金箍棒缩成短棍别在腰间,“走,去看看!要是茶坏了,俺们这一路可就没好茶喝了!”
众人走近,果见那锦缎长衫人是李老三,他平日里最懂茶,此刻却对着一盏茶汤愁眉不展。茶坊前,老茶匠姓陈,年过七旬,手里捏着一把炒焦的茶叶,指缝还沾着茶末,见众人来,苦笑着摇头:“各位莫怪这茶味差,实在是我们这都匀古村的茶,近来总出问题——往日我们采的茶,芽头肥嫩,炒出来的都匀毛尖,汤色清亮,滋味鲜爽,江湖上不少雅士都来订茶,连衡山派的刘正风前辈,都常托人来买。可这半个月来,不知怎的,采的茶芽总蔫,炒茶时要么焦要么生,刚泡的茶,喝着又苦又涩,还带着杂味——方才给李老板尝的,还是最好的一泡,要是传出去,我们这百年茶坊的名声就毁了!”
李老三闻言,手里的茶盏都晃了晃:“陈老丈,我此次来,是受江南茶商公会之托,来收一批都匀毛尖,下个月便是江湖上的‘品茗会’,各路好手都会聚在黄山,要是拿不出好茶,不仅我没法交差,连都匀毛尖的名声也要受影响。”他身旁的伙计也急道:“是啊陈老丈,往年您家的茶,一上市就被抢空,今年要是出了岔子,我们可去哪儿找这么好的毛尖啊!”
猪八戒凑上前,吸了吸鼻子:“俺老猪也懂点茶,这茶喝着发苦,莫不是炒茶时火太急?还是采茶时没选好芽头?”敖丙点点头,接过陈老丈手里的茶叶,指尖捻了捻茶芽:“这茶的问题,出在采茶和炒茶上。你采的茶芽,怕是太早采了,露水没干就摘,芽头沾了潮气,一晒就蔫;炒茶时的铁锅温度没控好,火太急则焦,火太慢则生;还有,揉捻时力道没匀,茶叶细胞壁没揉破,滋味出不来,还带着涩味;最后,烘干时没摊匀,有的烘太干,有的还潮,存着就发霉,自然有杂味。”
陈老丈一愣,连连点头:“是啊!前阵子连着起雾,茶芽上的露水到晌午都没干,徒弟们怕耽误采茶,就直接摘了;炒茶的铁锅是新换的,没摸清火候;揉捻时为了赶工,力道没匀;烘干时图省事,堆得太厚——原来竟是这四处的问题!”
“还有一处。”唐僧上前,目光落在茶坊里的茶篓上,“采茶的竹篓,要是没洗干净,沾了前一年的老茶末,新茶芽沾了就会串味。陈老丈,你们的茶篓,是不是没彻底清洗晾干?”
陈老丈一拍大腿:“可不是嘛!今年茶篓不够用,翻出前年的旧篓子,没洗就用了——大师您也懂茶?”
唐僧微笑道:“略知一二,往日在灵山脚下,曾见茶农采茶,说过‘茶是山的魂,采是茶的骨’,需得用心对待每一步。”
李老三见状,眼睛亮了:“这么说,陈老丈的茶,还有救?”他转头看向敖丙和唐僧,“若是二位能帮忙解决,江南茶商公会必有重谢!日后各位若到江南,所有茶肆的茶,都算我们的!”
“谢就不必了。”敖丙笑着摇头,“我们西行路上,能帮人解困,也是一桩善事。”说着便开始指点陈老丈:“先等露水干了再采茶,选一芽一叶的嫩尖,不采带露水的;炒茶前,先把新铁锅烧红,用茶油擦一遍,再小火预热,温度控制在一百八十度左右,炒茶时要快速翻炒,不让茶叶粘锅;揉捻时力道要匀,顺时针揉,每揉五分钟就松一次,让茶叶透气;烘干时要摊薄,用文火慢烘,每半小时翻一次,确保干透;茶篓用开水烫洗,晒干后再用,防止串味。”
孙悟空听得手痒,撸起袖子就去洗茶篓:“洗篓子这种活,俺最在行了!当年在花果山,俺连水帘洞的石盆都洗得干干净净!”哪吒则帮着烧火控温,他对火候格外敏感,铁锅温度把控得恰到好处;林小羽跟着陈老丈的徒弟学采茶,李老三在旁指点,教她如何选芽头,“采茶就像选兵器,得懂‘嫩’,太老则涩,太嫩则没味,和江湖上选剑的道理一样。”
林小羽衣襟上的平安符晃了晃,李老三见了,愣了愣:“这平安符的样式,像是恒山派的?小姑娘认识恒山派的人?”
林小羽点点头,眼睛亮了:“认识!前阵子在镇远,我们还见过令狐冲师兄和仪琳姐姐呢!他们还送了我平安符,说能保平安。令狐师兄还说,他最爱喝都匀毛尖,说这茶喝着清爽,像恒山的泉水。”
“哦?你们认识令狐冲?”李老三来了兴致,“那可是江湖上的奇人!去年在衡阳城茶肆,我还和他拼过茶,他喝了三碗都匀毛尖,还说这茶比华山的云雾茶还解渴!”说着便和林小羽聊起令狐冲品茶的趣事,什么“喝醉酒品出茶里的山水味”“用剑挑茶梗显功夫”,听得林小羽咯咯直笑,连采茶的动作都轻快了几分。
这边忙得热火朝天,那边陈老丈按着敖丙的指点,开始炒新茶。他采茶、炒茶、揉捻、烘干,动作娴熟,敖丙在旁偶尔提点,比如炒茶时手腕的力度要如何调整才能让茶叶受热均匀,揉捻时茶叶的形状要如何把控才好看。唐僧则在一旁与李老三聊起茶与江湖,从茶的品性聊到武林的心境,李老三听得连连点头:“大师说得是,这茶和江湖一样,有浓有淡,有苦有甜,若少了‘静’字,再好的茶也品不出味,再好的武功也修不到境界。”
待到夕阳西下,第一锅新茶终于炒好了。陈老丈小心翼翼地将茶叶装进茶罐,李老三迫不及待地泡了一盏,茶汤清亮,茶香鲜爽,喝一口,先是微苦,后是回甘,引得众人都赞不绝口。“好茶!真是好茶!”李老三激动得站起来,“陈老丈,这次真是多谢你,也多谢各位帮忙!这茶,我全要了!”
陈老丈笑得合不拢嘴,从茶坊里拿出一小罐茶叶,递给林小羽:“小姑娘,这罐毛尖送给你,你采茶时很用心,是个懂茶的好料子,日后若想学炒茶,随时来都匀找我。”
林小羽接过茶罐,罐身刻着“都匀毛尖”四个字,茶香扑鼻,她高兴得眼睛都弯了:“谢谢陈爷爷!我一定好好珍藏,等见到令狐冲师兄,给他尝尝!”
当晚,陈老丈在茶坊旁摆了宴席,李老三让人从马车上搬来江南的点心,众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新泡的都匀毛尖,吃着点心,看着盘江的夜景,倒也惬意。孙悟空和李老三划拳品茶,哪吒则和陈老丈的徒弟聊起武功招式,林小羽抱着茶罐,在敖丙的指导下,慢慢品茶,说:“敖大哥,这茶先苦后甜,像不像我们的取经路?虽然难,但走下去,总会有好结果。”
敖丙点点头,摸了摸她的头:“是啊,茶如人生,苦尽甘来,江湖也一样,风雨过后,总有晴天。”
次日清晨,众人准备西行,李老三和陈老丈前来送行。李老三抱拳道:“各位兄台,此番都匀之行,多亏了你们,这份情江南茶商公会记下了。日后若到江南,一定要来茶肆坐坐,我们再好好品一壶都匀毛尖!”
陈老丈也递过一包茶叶:“大师,这包茶叶送给你们,路上喝,解乏。”
唐僧合十道:“二位客气了,江湖路远,后会有期。”林小羽挥着小手:“陈爷爷、李老板再见!我以后要是炒了茶,一定送你们尝尝!”
众人挥手告别,取经队伍沿着盘江继续西行。风又吹起,带着茶叶的鲜爽气息,还有林小羽怀里茶罐的淡淡茶香。唐僧望着前方的路,轻声道:“这茶和江湖,都藏着人生的道理。茶需慢品,方能知味;路需慢走,方能见心。我们取经,便是在这慢走中,悟透众生苦乐,守住本心。”
敖丙点点头:“是啊,无论是茶匠的茶,还是江湖人的路,皆是‘一念执着,万难可破’,唯有以诚待之,以善护之,方能得始终。”
盘江的水缓缓流淌,将取经队伍的身影拉得很长,而他们与李老三、陈老茶匠的相遇,还有这盘江畔的茶香,也成了西行路上一段清润的江湖记忆——原来江湖不止刀光剑影,还有茶香萦绕的温情,正如这取经路,不止艰难险阻,还有人间百态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