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男频同人小说 > 西游笑傲录
本书标签: 男频同人  佛道争灵珠劫江湖证禅 

第763章 邕江畔遇瓷匠,南宁古村解瓷愁——窑火映江湖

西游笑傲录

第763章 邕江畔遇瓷匠,南宁古村解瓷愁——窑火映江湖

邕江的支流在正月里绕着南宁古村缓缓流淌,江水带着初春的微凉,将岸边的瓷窑蒸腾的白汽染得朦胧。风一吹,既有高岭土的湿润气息,又夹着一丝瓷器碎裂的脆响——不是正常出窑时的清越,反倒像是瓷坯烧得崩裂,听得人心里发紧。取经队伍沿着江畔的土路前行,阿牛腰间的长剑裹着苏巧娘绣的剑穗,红绸在风里轻摆;林小羽怀里揣着覃老绣匠送的木棉荷包,里面装着陆老书匠的《道德经》,膝琴被软布裹得严实,衣襟上仪琳送的平安符随着脚步轻轻晃动——自崇左与苏巧娘别后,这一路常遇推着瓷坯的匠人,偶尔还见着穿“景德镇瓷行”服饰的商人,言谈间提过“青花瓷”“粉彩瓷”,倒让这西行路多了几分江湖人的雅致。

“这瓷窑的动静不对啊!”猪八戒鼻子最灵,最先闻出异样,“正常出窑该有瓷土的清香,怎么这味儿里混着焦糊,还总听见碎瓷声?莫不是瓷坯烧坏了?”

孙悟空纵身跃上窑旁的老榕树,往瓷窑方向望去——只见前方瓷坊前,围着不少人,既有沾着瓷土的匠人,还有两个身着锦缎长衫的人,腰间别着“岭南瓷商”的玉牌,其中一人正拿着半块崩裂的青花瓷片皱眉,看模样竟是笑傲江湖里,曾在广州瓷肆与令狐冲赌过瓷的瓷商赵玉城。“嘿,那不是赵玉城吗?”孙悟空喊了一声,从树上跃下,金箍棒缩成短棍别在腰间,“走,去看看!要是瓷器烧坏了,俺老猪的食盆可就没着落了!”

众人走近,果见那锦缎长衫人是赵玉城,他指尖捏着碎瓷片,此刻正对着一窑烧崩的瓷碗愁眉不展。瓷坊前,老瓷匠姓韦,年过七旬,手里握着一把沾着釉料的瓷刀,指缝还沾着高岭土,见众人来,苦笑着摇头:“各位莫怪这瓷器差,实在是我们这南宁古村的瓷,近来总出问题——往日我们烧的瓷,胎质细腻,釉色光亮,江湖上不少酒楼、书院都来订瓷,连衡山派的刘正风前辈,都托人来烧过琴案瓷屏。可这半个月来,不知怎的,瓷坯总裂,上釉时要么流釉要么脱釉,刚出窑的瓷器,没拿稳就崩了口——方才给赵老板看的,还是最好的一块瓷片,要是传出去,我们这百年瓷坊的名声就毁了!”

赵玉城闻言,手里的玉牌都晃了晃:“韦老丈,我此次来,是受岭南瓷商公会之托,来订一批青花瓷,下个月便是江湖上的‘上元瓷会’,各路雅士要互赠瓷品,要是拿不出好瓷,不仅我没法交差,连南宁瓷的名声也要受影响。”他身旁的伙计也急道:“是啊韦老丈,往年您家的瓷,敲着声如磬,今年要是出了岔子,我们可去哪儿找这么好的瓷啊!”

林小羽凑到敖丙身边,小声问:“敖大哥,瓷器也会烧坏吗?是不是和之前的绣活、瓷器一样,是材料或手艺出了错?”敖丙点点头,接过韦老丈手里的碎瓷片,指尖抚过断面:“这瓷的问题,出在制坯和烧窑上。你用的高岭土,怕是没淘洗干净,还掺着沙粒,所以瓷坯易裂;上釉时釉料调得太稀,又没晾干就入窑,所以流釉脱釉;还有,烧窑时火候没控好,升温太快,瓷胎受热不均就崩裂;最后,出窑时温度太高,直接接触冷空气,热胀冷缩就掉釉。”

韦老丈一愣,连连点头:“是啊!前阵子高岭土不够用,掺了些粗陶土,没来得及细淘;釉料是徒弟调的,水加太多;烧窑时为了赶工,柴火添得太急;出窑时徒弟们图快,没等降温就往外搬——原来竟是这四处的问题!”

“还有一处。”唐僧上前,目光落在瓷坊里的瓷坯上,“瓷坯成型后,没阴干透就上釉,内部水分受热蒸发,也会导致崩裂。韦老丈,你们的瓷坯,是不是阴干时间不够?”

韦老丈一拍大腿:“可不是嘛!这几日天阴,瓷坯阴干了三天就上釉,想着入窑时能烘干,没想到反倒坏了——大师您也懂制瓷?”

唐僧微笑道:“略知一二,往日在长安,曾见瓷匠做活,说过‘土是瓷的魂,火是瓷的骨’,需得用心对待每一步。”

赵玉城见状,眼睛亮了:“这么说,韦老丈的瓷,还有救?”他转头看向敖丙和唐僧,“若是二位能帮忙解决,岭南瓷商公会必有重谢!日后各位若到岭南,所有瓷品都算我们的!”

“谢就不必了。”敖丙笑着摇头,“我们西行路上,能帮人解困,也是一桩善事。”说着便开始指点韦老丈:“先把高岭土反复淘洗,筛掉沙粒,只留细腻瓷土;釉料按比例加水,调至浓稠适中,上釉后阴干两天;瓷坯成型后,阴干七日,确保内部无水;烧窑时先用文火预热,再慢慢升温,让瓷胎均匀受热;出窑时等窑温降至常温,再往外搬,避免冷热冲击。”

孙悟空听得手痒,撸起袖子就去淘洗瓷土:“淘土这种活,俺最在行了!当年在花果山,俺连水帘洞的泉水都淘得清澈!”哪吒则帮着烧窑控温,他对火候格外敏感,柴火添得不多不少,窑温稳得恰到好处;林小羽跟着韦老丈的徒弟学上釉,赵玉城在旁指点,教她如何控制釉料厚度,“上釉就像练内功,得懂‘厚薄’,太厚则流釉,太薄则露胎,和江湖上用剑的道理一样。”

林小羽衣襟上的平安符晃了晃,赵玉城见了,愣了愣:“这平安符的样式,像是恒山派的?小姑娘认识恒山派的人?”

林小羽点点头,眼睛弯成了月牙:“认识!前阵子在镇远,我们还见过令狐冲师兄和仪琳姐姐呢!仪琳姐姐还送了我这平安符,说能保平安。令狐师兄还说,他最爱用韦老丈烧的瓷碗喝酒,说瓷碗不沾酒,喝着更爽!”

“哦?你们认识令狐冲?”赵玉城来了兴致,“那可是江湖上的奇人!去年在广州瓷肆,我和他赌瓷,他竟能听声辨瓷,一眼看出哪件是好瓷——后来才知道,他是用听剑的本事听瓷,倒也有趣!”说着便和林小羽聊起令狐冲的趣事,什么“用剑鞘托瓷碗喝酒”“见瓷匠辛苦,帮着搬瓷坯”,听得林小羽咯咯直笑,连上釉的动作都轻快了几分。

这边忙得热火朝天,那边韦老丈按着敖丙的指点,开始制新坯、上釉、烧窑。他揉土、拉坯、修坯、上釉,动作娴熟,敖丙在旁偶尔提点,比如拉坯时如何控制转速让胎体均匀,上釉时如何避开瓷坯接缝防止流釉。唐僧则在一旁与赵玉城聊起瓷与江湖,从瓷器的品性聊到武林的心境,赵玉城听得连连点头:“大师说得是,这瓷和江湖一样,有刚有柔,有脆有韧,若少了‘韧’字,再好的瓷土也烧不出好瓷,再好的武功也经不住考验。”

待到次日清晨,第一窑新瓷终于出窑。韦老丈小心翼翼地打开窑门,一股清冽的瓷香扑面而来,窑里的青花瓷碗、瓷盘,胎质细腻,釉色清亮,敲着声如磬,引得众人都赞不绝口。“好瓷!真是好瓷!”赵玉城激动得拿起一个瓷碗,“韦老丈,这次真是多谢你,也多谢各位帮忙!这窑瓷,我全要了!”

韦老丈笑得合不拢嘴,从瓷坊里拿出一个小巧的青花瓷瓶,递给林小羽:“小姑娘,这瓷瓶送给你,你上釉时很用心,是个学制瓷的好料子,日后若想学烧瓷,随时来南宁找我。”

林小羽接过瓷瓶,瓶身上绘着一朵小小的木棉花,和她荷包上的纹样一样,她高兴得把瓷瓶抱在怀里:“谢谢韦爷爷!我一定好好收着,等见到令狐冲师兄,给他看看!”

当晚,韦老丈在瓷坊旁摆了宴席,赵玉城让人从马车上搬来岭南的荔枝蜜饯,众人围坐在一起,捧着新烧的瓷碗喝酒,看着邕江的夜景,倒也暖意融融。孙悟空和赵玉城比谁敲瓷声更清越,哪吒则和阿牛聊起剑法招式,林小羽抱着青花瓷瓶,在敖丙的指导下看瓷纹,说:“敖大哥,烧瓷要经得住窑火的考验,像不像我们的取经路?得经得住困难,才能成正果。”

敖丙点点头,摸了摸她的头:“是啊,瓷如人生,需经烈火淬炼;江湖亦如此,需经风雨打磨。唯有熬得住,方能成器。”

次日清晨,众人准备西行,赵玉城和韦老丈前来送行。赵玉城抱拳道:“各位兄台,此番南宁之行,多亏了你们,这份情岭南瓷商公会记下了。日后若到岭南,一定要来瓷肆坐坐,我们再用新瓷喝好酒!”

韦老丈也递过一套新烧的瓷杯:“大师,这茶杯送给你们,路上喝茶用,瓷不沾茶,滋味更纯。”

唐僧合十道:“二位客气了,江湖路远,后会有期。”林小羽挥着小手:“韦爷爷、赵叔叔再见!我以后要是烧了瓷,一定送你们尝尝!”

众人挥手告别,取经队伍沿着邕江继续西行。风又吹起,带着高岭土的湿润气息,还有林小羽怀里青花瓷瓶的淡淡釉香。唐僧望着前方的路,轻声道:“这瓷器和江湖,都藏着最深刻的道理。瓷需烈火,方能成器;人需磨砺,方能成长。我们取经,便是在这一窑一火、一步一履中,悟透众生苦乐,守住本心。”

敖丙点点头:“是啊,无论是瓷匠的窑,还是江湖人的剑,皆是‘千锤百炼,方得始终’,唯有以诚待之,以善护之,方能抵达远方。”

邕江的水缓缓流淌,将取经队伍的身影拉得很长,而他们与赵玉城、韦老瓷匠的相遇,还有这邕江畔的窑火,也成了西行路上一段炽热的江湖记忆——原来江湖不止刀光剑影,还有窑火映亮的温情,正如这取经路,不止艰难险阻,还有人间百态的暖意。

上一章 第762章 左江畔遇绣匠,崇左古村解绣愁——针底江湖意 西游笑傲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764章 柳江畔遇竹匠,柳州古村解竹愁——竹影映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