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男频同人小说 > 西游笑傲录
本书标签: 男频同人  佛道争灵珠劫江湖证禅 

第774章 独龙江畔遇织匠,贡山古村解织愁——织纹绘江湖

西游笑傲录

第774章 独龙江畔遇织匠,贡山古村解织愁——织纹绘江湖

独龙江的支流在十二月里绕着贡山古村蜿蜒,江水带着岁末的清寒,将岸边的织机映得素净。风一吹,既有毛线的柔软气息,又夹着一丝织线断裂的脆响——不是正常织造的绵密,反倒像是毛线捻得太松,刚织几针就断,听得人心里发紧。取经队伍沿着江畔的木栈道前行,阿牛腰间的长剑裹着田老漆匠的漆鞘,鞘上系着温知意送的香盒,剑穗是周竹生编的竹丝,剑柄缠着苏巧娘绣的红绸,还别着邓老刀匠锻的短刀;林小羽脖子上挂着段老玉匠的翡翠玉坠,腰间系着许老陶匠的陶笛与邓老的匕首,怀里抱着吴老茶匠的青花瓷茶罐,身旁是鲁老酒匠的酒壶、柳老琴匠的木琴与韦老瓷匠的青花瓷瓶,木棉荷包里装着陆老书匠的《道德经》、冉老的皮纸与尹老的线香,衣襟上仪琳送的平安符随着脚步轻轻晃动——自腾冲与陶守拙别后,这一路常遇背着毛线的匠人,偶尔还见着穿“滇西北织社”服饰的艺人,言谈间提过“独龙毯”“傈僳织锦”,倒让这西行路多了几分江湖人的温暖。

“这织造的动静不对啊!”林小羽指尖碰了碰路边晾晒的织锦,忽然察觉,“正常织锦该是线密纹实,怎么这布面总露着窟窿?莫不是毛线或织法出了问题?”

孙悟空纵身跃上织坊旁的老核桃树,往织机声来处望去——只见前方织坊前,围着不少人,既有握着织梭的匠人,还有两个身着麻布长裙的人,腰间别着“滇西北织社”的织锦牌,其中一人正拿着一块断了线的织毯皱眉,看模样竟是笑傲江湖里,曾在贡山织肆与令狐冲换过暖毯的织匠木阿朵。“嘿,那不是木阿朵吗?”孙悟空喊了一声,从树上跃下,金箍棒缩成短棍别在腰间,“走,去看看!要是织坏了,俺们过冬的暖毯可就没着落了!”

众人走近,果见那麻布长裙人是木阿朵,她指尖捻着断裂的毛线,此刻正对着一堆织坏的布坯愁眉不展。织坊前,老织匠姓和,年过六旬,手里握着一把织梭,指缝还沾着毛线头,见众人来,苦笑着摇头:“各位莫怪这织活差,实在是我们这贡山古村的独龙毯,近来总出问题——往日我们织的毯,毛线紧实,纹路清晰,保暖耐用,江湖上不少山民、旅人都来订毯,连恒山派的仪琳师妹,都托人来织过御寒的羊毛毯。可这半个月来,不知怎的,纺的毛线捻得太松,织机的经纬线没调准,刚织的毯子,没铺几日就勾线,还掉毛——方才给木阿姐看的,还是最好的一块,要是传出去,我们这百年织坊的名声就毁了!”

木阿朵闻言,手里的织锦牌都晃了晃:“和阿婆,我此次来,是受滇西北织社之托,来订一批羊毛毯,下个月便是江湖上的‘暖冬市集’,各路旅人要备毯过冬,要是拿不出好织活,不仅我没法交差,连贡山独龙毯的名声也要受影响。”她身旁的徒弟也急道:“是啊和阿婆,往年您家的毯,盖十年都不掉毛,今年要是出了岔子,我们可去哪儿找这么好的织造手艺啊!”

敖丙上前,接过和阿婆手里的毛线,指尖捻了捻:“这织活的问题,出在纺线和织造。你纺的毛线,捻度不够,纤维松散,所以易断裂;织机的经线拉得太松,纬线织得太密,受力不均就勾线;还有,羊毛没洗干净,残留着油脂,织好后就掉毛;最后,收边时线没扎紧,边缘易脱线。”

和阿婆一愣,连连点头:“是啊!前阵子纺线的徒弟手劲没匀,毛线捻得松松垮垮;织机的经线怕拉断,没敢拉紧;羊毛洗的时候怕缩水,没彻底去油脂;收边时为了赶工,线只扎了一道——原来竟是这四处的问题!”

“还有一处。”唐僧上前,目光落在织坊里的织梭上,“织梭要是太滑,纬线穿梭时易跑偏,布面纹路也会乱。和阿婆,你们的织梭,是不是没打磨好?”

和阿婆一拍大腿:“可不是嘛!今年新做的织梭没细磨,边太滑,总跑线——大师您也懂织造?”

唐僧微笑道:“略知一二,往日在长安,曾见织匠做活,说过‘线是织的魂,梭是织的骨’,需得用心对待每一步。”

木阿朵见状,眼睛亮了:“这么说,和阿婆的织活,还有救?”她转头看向敖丙和唐僧,“若是二位能帮忙解决,滇西北织社必有重谢!日后各位若需织毯,我们分文不取!”

“谢就不必了。”敖丙笑着摇头,“我们西行路上,能帮人解困,也是一桩善事。”说着便开始指点和阿婆:“先把羊毛用碱水彻底清洗,去除油脂,晒干后再纺线;纺线时控制手劲,每寸毛线捻度保持一致,确保紧实;织机的经线按标准拉力拉紧,纬线穿梭时力度均匀;收边时线扎三道,每道间距一致,防止脱线;织梭用细砂纸打磨光滑,边缘磨圆,避免跑偏。”

孙悟空听得手痒,撸起袖子就去纺线:“纺线这种活,俺最在行了!当年在花果山,俺连藤蔓都拧得紧实!”哪吒则帮着调试织机,他对拉力把控精准,经线松紧调得恰到好处;林小羽跟着和阿婆的徒弟学织纬,木阿朵在旁指点,教她如何控制织梭速度,“织纬就像练剑,得懂‘匀’,太快则线歪,太慢则线松,和江湖上用剑的道理一样。”

林小羽衣襟上的平安符晃了晃,木阿朵见了,眼神一亮:“这平安符的绣法,是恒山派的样式!小姑娘认识恒山派的人?”

林小羽点点头,眼睛弯成了月牙:“认识!前阵子在镇远,我们还见过令狐冲师兄和仪琳姐姐呢!仪琳姐姐还送了我这平安符,说能保平安。令狐师兄还说,他最爱盖和阿婆织的羊毛毯,说毯子里有太阳的味道,盖着暖和!”

“哦?你们认识令狐冲?”木阿朵来了兴致,“那可是江湖上的奇人!去年在贡山织肆,我和他换暖毯,他竟能看出我这毯是用‘通经断纬’的法子织的——后来才知道,他是听恒山的师姐说过织造的门道,倒也细心!”说着便和林小羽聊起令狐冲的趣事,什么“看织毯时怕碰坏,站在三尺外”“见织匠辛苦,帮着绕毛线”,听得林小羽咯咯直笑,连织纬的动作都轻快了几分。

这边忙得热火朝天,那边和阿婆按着敖丙的指点,开始洗羊毛、纺线、调机、织造。她纺线、穿经、织纬、收边,动作娴熟,敖丙在旁偶尔提点,比如纺线时如何判断捻度,织纬时如何调整力度让布面平整。唐僧则在一旁与木阿朵聊起织造与江湖,从织纹的品性聊到武林的心境,木阿朵听得连连点头:“大师说得是,这织和江湖一样,有疏有密,有刚有柔,若少了‘细’字,再好的毛线也织不出好毯,再好的武功也少了周全。”

待到夕阳西下,第一条新织的羊毛毯终于完成。和阿婆小心翼翼地展开毯子,木阿朵凑上前细看,毯面纹路紧实,毛线不掉不勾,摸上去柔软温暖,引得众人都赞不绝口。“好毯!真是好毯!”木阿朵激动得抱住毯子,“和阿婆,这次真是多谢你,也多谢各位帮忙!这批毯,我全要了!”

和阿婆笑得合不拢嘴,从织坊里拿出一条小巧的织巾,织巾上绣着独龙江的波纹,递给林小羽:“小姑娘,这织巾送给你,你织纬时很用心,是个学织造的好料子,日后若想学织造,随时来贡山找我。”

林小羽接过织巾,裹在脖子上,暖乎乎的,她高兴得把织巾紧了紧:“谢谢和阿婆!我一定好好收着,等见到仪琳姐姐,给她围!”

当晚,和阿婆在织坊旁摆了宴席,木阿朵让人从马车上搬来滇西北的腊肉与酥油茶,众人围坐在一起,盖着新织的羊毛毯,喝着酥油茶,看着独龙江的夜景,倒也暖意融融。孙悟空和木阿朵的徒弟比谁织得快,哪吒则和阿牛聊起剑法招式,林小羽裹着织巾,在敖丙的指导下学辨毛线好坏,说:“敖大哥,织造要经得住纺、织、收,像不像我们的取经路?得经得住细致,才能成正果。”

敖丙点点头,摸了摸她的头:“是啊,织如人生,需经千丝万缕;江湖亦如此,需经千回百转。唯有耐得住细,方能织出好景。”

次日清晨,众人准备西行,木阿朵和和阿婆前来送行。木阿朵抱拳道:“各位兄台,此番贡山之行,多亏了你们,这份情滇西北织社记下了。日后若到滇西北,一定要来织坊坐坐,我给各位织最好的毯子!”

和阿婆也递过一条新织的围巾:“大师,这围巾送给你们,路上围着暖身,别冻着。”

唐僧合十道:“二位客气了,江湖路远,后会有期。”林小羽挥着小手:“和阿婆、木阿姐再见!我以后要是织了毯,一定送你们尝尝!”

众人挥手告别,取经队伍沿着独龙江继续西行。风又吹起,带着毛线的柔软气息,还有林小羽脖子上织巾的淡淡暖意。唐僧望着前方的路,轻声道:“这织造和江湖,都藏着最深刻的道理。织需千丝攒,方能成毯;人需千事历,方能成长。我们取经,便是在这一纺一织、一步一履中,悟透众生苦乐,守住本心。”

敖丙点点头:“是啊,无论是织匠的线,还是江湖人的剑,皆是‘丝丝入扣,方得始终’,唯有以诚待之,以善护之,方能抵达远方。”

独龙江的水缓缓流淌,将取经队伍的身影拉得很长,而他们与木阿朵、和老织匠的相遇,还有这独龙江畔的织机声,也成了西行路上一段温暖的江湖记忆——原来江湖不止刀光剑影,还有毛线交织的温情,正如这取经路,不止艰难险阻,还有人间百态的纯粹。

上一章 第773章 怒江畔遇陶匠,腾冲古村解陶愁——陶韵染江湖 西游笑傲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775章 雅鲁藏布江畔遇书匠,林芝古村解书愁——墨香漫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