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柴达木古道遇酒匠,德令哈古村解酒愁——酒香醉江湖
柴达木古道的五月携着戈壁的燥热,德令哈古村外的酒坊却飘着醇厚酒香。风一吹,既有青稞的清甜气息,又夹着一丝酒坛渗漏的酸腐味——不是正常酿酒的甘冽,反倒像是酒曲发酵不足,刚封坛的青稞酒就变味,听得人心里发闷。取经队伍解下薄衫搭在肩头前行,阿牛腰间的双剑在日光下泛着冷光,林小羽怀里的紫檀棋盒用锦带系着,指尖偶尔摩挲盒面纹路,衣襟上的平安符在热风里轻轻晃动。自格尔木与秃笔翁别后,这一路常遇推着酒桶的酒匠,偶尔还见着穿“西域酒社”服饰的酒工,言谈间提过“德令哈青稞酒”“雪山泉水”,倒让这西行路多了几分江湖人的豪迈。
“这酿酒的动静不对啊!”鲁老酒匠的酒壶在林小羽身旁轻晃,她凑近酒坊方向,闻着空气中混杂的酸腐味皱眉:“正常青稞酒该是酒香醇厚、酒液清亮,怎么这刚封坛就变味?莫不是酒曲或发酵工艺出了问题?”
孙悟空纵身跃上酒坊旁的沙棘树,金箍棒拨开浓密枝叶,往酒坊里望去——只见院坝里围着不少人,几个酒匠正对着渗漏的酒坛叹气,为首一人身着粗布短打,手里握着酒曲块,眉眼间带着几分熟悉的爽朗,竟是西域酒社的酒匠祖千秋!他此刻没了往日在江南酒肆的洒脱,指尖蘸着渗漏的酒液尝了尝,眉头拧成了疙瘩。
“祖千秋兄?”孙悟空喊了一声,从树上跃下时带起一阵沙尘,“你怎么跑到德令哈来了?往日你不是在江南品鉴美酒吗,怎么改行酿青稞酒了?”
祖千秋抬头见是取经队伍,先是一愣,随即拱手笑道:“原来是孙长老、唐长老一行人!说来惭愧,近年西域酒社要举办‘丝路酒会’,可新酿的青稞酒接连出问题,要么发酸、要么寡淡,再过七日就要送酒参会,要是拿不出好酒,不仅酒社名声受损,连这场江湖酒坛盛会都要砸了招牌!”
酒坊旁的老酒匠姓才让卓玛,年过六旬,满手酒渍握着酒勺,正试图补救变味的青稞酒,见众人来,苦笑着摇头:“各位莫怪酒差,实在是我们这德令哈古村的酿酒活,近来总出问题——往日我们酿的青稞酒,入口甘冽、回味绵长,江湖上不少侠客都来我们这打酒。可这半个月来,不知怎的,青稞没晒干就酿酒,水分太多易发酸;酒曲发酵时间不够,只有三日就下坛;还有,酿酒用的雪山泉水没过滤,杂质影响酒质;最后,封坛时黄泥没封严实,空气进去酒就氧化变味——方才给祖先生看的,还是最好的一坛,要是传出去,我们这百年酒坊的名声就毁了!”
敖丙上前,接过才让卓玛手里的酒勺,舀起一勺酒液细看:“这酒的问题,出在选材与酿造工艺。你用的青稞需经‘日光暴晒三日’,含水量控制在百分之十五以下,避免发酵时发酸;酒曲需发酵七日,待表面长出白霉再用,确保酒香浓郁;雪山泉水要用细纱布过滤三次,去除泥沙杂质;封坛时先用棉布裹住坛口,再敷三层黄泥,每层都要压实,防止空气渗入。”
才让卓玛一拍大腿,酒勺都跟着晃了晃:“是啊!前阵子赶工期,青稞只晒了一日就用;酒曲怕不够用,提前两日就取了;泉水图省事没过滤;封坛时黄泥只敷了一层,还没压紧——原来竟是这四处的问题!”
“还有一处。”唐僧目光落在酿酒的陶缸上,“陶缸没提前用开水烫洗消毒,内壁残留的杂菌也会让酒变味。才让卓玛老丈,你们的陶缸,是不是没消毒?”
才让卓玛低头看了看陶缸内壁,面露愧色:“可不是嘛!忙起来忘了烫缸,想着以前也没出过事——大师您也懂酿酒?”
唐僧微笑道:“略知一二,往日在长安,曾见酒肆匠人酿酒,说过‘粮是酒的魂,曲是酒的骨’,需得用心对待每一步。”
祖千秋眼睛亮了,上前一步道:“既然各位懂酿酒,还望指点一二!若是能帮酒坊解决问题,西域酒社必有重谢!日后各位若需美酒,只管来酒社取,分文不取!”
“谢就不必了。”敖丙笑着摇头,“我们西行路上,能帮人解困,也是一桩善事。”说着便开始指导才让卓玛:“先将青稞摊在竹席上,日光暴晒三日,每日翻动三次,确保干透;酒曲放入恒温二十度的窖房,发酵七日,每日观察霉斑生长情况;雪山泉水用三层细纱布过滤,过滤后静置半日再用;陶缸用开水烫洗两遍,晾干后再装酒;封坛时先铺棉布,再敷黄泥,每层黄泥都要用木槌压实,最后在坛口盖块石板,防止雨水冲刷。”
孙悟空早就按捺不住,撸起袖子就去翻晒青稞:“晒粮食这种活,俺最在行了!当年在花果山,俺连桃干都晒得恰到好处!”他动作麻利,青稞在竹席上被摊得均匀,阳光一照金灿灿的。哪吒则帮着过滤雪山泉水,他用灵力催动水流,杂质被纱布滤得干干净净。林小羽跟着才让卓玛的徒弟学封坛,祖千秋在旁指点,教她如何压实黄泥、确保密封,“封坛就像练剑,得懂‘力道均匀’,压得太松会漏,压得太紧黄泥会裂,和江湖上用剑的道理一样。”
林小羽衣襟上的平安符晃了晃,祖千秋见了,眼神柔和了几分:“这平安符是仪琳姑娘绣的吧?我听令狐冲说过,她心细,总爱给身边人做些祈福的小物件。”
林小羽点点头,眼睛亮了亮:“是啊!仪琳姐姐说这平安符能保平安。祖先生,这次‘丝路酒会’,令狐冲师兄会来吗?”
“那是自然!”祖千秋笑着点头,“令狐冲兄最爱品酒,去年在江南酒会,他还凭着‘闻香识酒’赢了我一坛陈年佳酿。这次他早早说了,要带着恒山派的仪琳姑娘一起来,还说要找孙长老你再比一场酒量呢!”
“哦?那小子还敢跟俺比酒量!”孙悟空翻青稞的动作更利索了,“当年在镇远,俺喝了三坛他就醉倒了,这次定要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祖千秋笑得更欢了,接着说道:“令狐冲兄不仅酒量好,心更好。前几日在西宁,见着一个老酒匠没钱买青稞,他还把自己的玉佩当了,换钱帮老酒匠进货。还有一次,他喝到劣质酒,没骂酒匠,反倒帮着分析问题,教酒匠怎么改进工艺——这般通透的性子,在江湖上可少见!”说着便和众人聊起令狐冲的趣事,什么“在酒肆里见着有人抢酒喝,他上前解围,最后还和抢酒人喝成了朋友”“帮酒匠挑酒坛,挑着挑着忘了自己要去的地方,跟着酒匠回了家”,听得林小羽咯咯直笑,连封坛的动作都轻快了几分。
这边忙得热火朝天,那边才让卓玛按着敖丙的指点,开始晒青稞、发酵酒曲、过滤泉水、消毒陶缸。她筛粮、拌曲、装缸、封坛,动作娴熟,敖丙在旁偶尔提点,比如拌曲时如何控制比例让酒香更浓,装缸时如何留足空间避免酒液溢出。唐僧则在一旁与祖千秋聊起酒道与江湖,从酒的醇厚聊到武林的包容,祖千秋听得连连点头:“大师说得是,这酒道和江湖一样,有烈有柔,有浓有淡,若少了‘真’字,再好的酒也没了滋味,再好的武功也失了性情。”
待到夕阳西下,第一坛新酿的青稞酒终于封坛。才让卓玛小心翼翼地在坛身贴上红布,祖千秋上前,凑着坛口闻了闻,醇厚的酒香扑面而来,没有半分酸腐味,引得众人都赞不绝口。“好酒!真是好酒!”祖千秋激动得握住才让卓玛的手,“才让卓玛老丈,这次真是多谢你,也多谢各位帮忙!这批青稞酒,我全要了!”
才让卓玛笑得合不拢嘴,从酒坊里拿出一个小巧的皮囊酒壶,壶里装满了新酿的青稞酒,递给林小羽:“小姑娘,这酒壶送给你,你封坛时很用心,是个学酿酒的好料子,日后若想学,随时来德令哈找我。”
林小羽接过酒壶,壶身温热,她高兴得把壶系在腰间:“谢谢才让卓玛奶奶!我一定好好收着,等见到仪琳姐姐,和她一起尝尝!”
当晚,才让卓玛在酒坊里摆了宴席,祖千秋让人从马车上搬来烤羊肉与奶疙瘩,众人围坐在篝火旁,就着新酿的青稞酒品尝美食,酒酣耳热时,祖千秋还唱起了西域的酒歌,倒也暖意融融。孙悟空和祖千秋比酒量,一碗接一碗喝得痛快,却没半点醉意;哪吒则和阿牛聊起“酒与剑”的关联,说“酒后练剑需收住力道,正如江湖行事需留有余地”;林小羽捧着新得的酒壶,在敖丙的指导下学辨酒质好坏,说:“敖大哥,酿酒要经得住晒、酿、封,像不像我们的取经路?得经得住耐心打磨,才能酿出‘正果’这杯好酒。”
敖丙点点头,摸了摸她的头:“是啊,酿酒如人生,需经千锤百炼;江湖亦如此,需经真心相待。唯有守得住真诚,方能酿出好酒,行得正路。”
次日清晨,戈壁的朝阳升起,染红了半边天。众人准备西行,祖千秋和才让卓玛前来送行。祖千秋抱拳道:“各位兄台,此番德令哈之行,多亏了你们!日后若到江南,一定要来酒社做客,我定以最好的陈年佳酿相赠,与各位一醉方休!”
才让卓玛也递过一袋青稞种子:“大师,这袋青稞种子送给你们,路上若是遇见适合耕种的地方,播下种子,也能收获一份希望。”
唐僧合十道:“二位客气了,江湖路远,后会有期。”林小羽挥着小手:“才让卓玛奶奶、祖先生再见!我以后要是酿了酒,一定送你们尝尝!”
众人挥手告别,取经队伍沿着柴达木古道继续西行。风又吹起,带着青稞酒的醇厚气息,还有林小羽腰间酒壶的淡淡酒香。唐僧望着前方的路,轻声道:“这酒道和江湖,都藏着最深刻的道理。酒需真心酿,方能醉人;人需诚意行,方能致远。我们取经,便是在这一粮一曲、一步一悟中,悟透众生苦乐,守住初心。”
敖丙点点头:“是啊,无论是酒匠的粮,还是江湖人的路,皆是‘诚意为基,方得始终’,唯有以诚待之,以善护之,方能抵达心中的远方。”
柴达木古道的热风拂过,将取经队伍的身影拉得很长,而他们与祖千秋、才让卓玛老酒匠的相遇,还有这古道旁的酒香,也成了西行路上一段豪迈却温暖的江湖记忆——原来江湖不止刀光剑影,还有酒曲与青稞交织的温情,正如这取经路,不止艰难险阻,还有人间百态的赤诚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