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笑傲录·第九百四十五章 桃花岛边寻雅趣 奇门遁甲悟天机
取经队伍离了恒山,西行四月有余,脚下的路渐渐从清幽佛径变成了东海之滨的蜿蜒海路,风里少了檀香的醇厚,多了几分海水的咸涩与桃花的清甜,远远能望见云雾间浮立的岛屿,岛上烂漫的桃花如霞似火,透着“桃花岛”特有的清雅与神秘。悟空踩着一块随波漂流的礁石,金箍棒在掌心转了个圈,火眼金睛扫过岛周盘旋的海鸟:“师父,这岛上的气场又灵又奇,藏着奇门的玄机,也裹着点雅致的闲趣,像是有人在竹林里摆弄机关,木石间带着‘天人合一’的门道,倒有几分‘道法自然’的意味。”
唐僧勒住白龙马——这龙马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此刻正温顺地甩着马尾。他指尖佛珠转得缓了,目光落在岛口一块刻着“桃花岛”的巨石上,石上还留着几处剑痕,是昔年黄药师以玉箫刻下的曲谱印记。“桃花岛乃东邪黄药师的隐居之地,他精通奇门遁甲、琴棋书画,昔年黄蓉姑娘便是在此习得一身本领,后来助郭靖守护襄阳。既是有缘至此,咱们便登岛一访,一来感受这海岛的清雅之趣,二来若能悟得‘天机’真义,也是取经路上的一桩修行。”
八戒揉着被海风刮得发紧的脸颊,嘟囔道:“师父说得是,就是这海风比恒山还凉,吹得俺老猪鼻子都酸了。要是岛上有热乎的海鲜粥,再有点甜软的桃花糕,俺倒也乐意陪师父多待几日——当然,能少挨些风就更好了。”
沙僧已将降妖宝杖横在身后,伸手扶着唐僧的胳膊:“师父,这桃花岛周有奇门遁甲阵,咱们跟着海鸟的方向走,莫要误入机关。”
众人跟着海鸟的踪迹登岛,越往岛心走,桃花香气越浓郁,伴着流水的叮咚声与木琴的清响,在林间回荡。行至“弹指峰”下的竹林,只见一个身穿青布长衫的男子正坐在石桌旁摆弄机关盒,他眉目俊朗,指尖灵动,每一个动作都似与周围的木石相融,正是黄药师的后人黄承彦;而在他身旁,一个身穿粉裙的女子手持玉箫,正对着海面吹奏,箫声悠扬如海风,竟是笑傲江湖中“桃花岛”一脉的传人——程灵素的后人程清妍,她自幼随黄承彦研习奇门遁甲与医理,是岛上有名的“妙手佳人”。
“黄兄!程姑娘!”悟空一眼认出石桌上的机关盒——那样式与当年在襄阳见过的黄蓉机关如出一辙,纵身跳到竹林间,金箍棒往地上一戳,“没想到会在桃花岛遇到你们!这机关摆弄的有股子‘巧夺天工’的味道,比当年在黑木崖见的陷阱,可雅致多了!”
黄承彦停下手中的活计,对着唐僧拱手道:“唐长老远道而来,黄某有失远迎。近来总在岛上修缮奇门阵,一来是为了承袭先祖道统,二来也是想让这桃花岛的雅致不被俗世打扰。”
程清妍也收起玉箫,笑着道:“孙兄,唐长老,这桃花岛的妙处,正在于‘天机’二字。先祖黄药师曾说,‘奇门遁甲的最高境界,是顺天应人,而非逆天而为’。我与黄兄在此居住,也是想以机关与琴箫,传递这份‘天人合一’的智慧。”
唐僧合十道:“黄施主与程姑娘所言极是。所谓‘天机’,从来不是窥伺祸福,而是顺应自然,与万物相融。就像这奇门阵,看似复杂,却藏着‘借势而为’的道理——人若能如此,便能在纷扰世间守住本心。”
正说着,一个岛民匆忙从海边跑来,神色慌张:“黄先生!不好了!海上来了一群海盗,说要抢占桃花岛,还说要是你们不肯交出宝藏,就烧了岛上的桃花林,毁了奇门阵!”
黄承彦脸色微沉,却依旧平静:“这些海盗真是目光短浅!桃花岛哪有什么宝藏,不过是些机关与古籍罢了。只是他们若在岛上闹事,恐会破坏这海岛的清雅。”
程清妍也蹙起眉头:“这伙海盗在附近海域劫掠商船,害了不少百姓,今日敢来桃花岛,定是听说岛上有‘宝藏’的传言,想趁机掠夺。”
哪吒脚踏风火轮,火尖枪上的红缨猎猎作响:“黄兄莫急!俺去会会他们!要是他们敢撒野,俺一枪就挑了他们的船帆,让他们再也不敢来捣乱!”
悟空也跟着纵身跃起:“俺与你一同去!俺的火眼金睛能辨机关,定能帮着布下陷阱,让海盗有来无回!”
众人跟着黄承彦来到海边,只见三艘海盗船停在海面,船上的海盗手持刀枪,气势汹汹地朝着岸边喊话,为首的是一个满脸胡须的汉子,他腰间佩着一把弯刀,正是海盗头目黑鲨。
“黄承彦!赶紧交出桃花岛的宝藏,不然老子就烧了你的桃花林,拆了你的破阵!”黑鲨厉声喝道,声音在海面上回荡。
黄承彦上前一步,语气平静:“黑鲨头领,桃花岛无宝藏,只有奇门遁甲与琴棋书画。你若真心想避祸,黄某可指一条生路;但你若只为掠夺而来,便请回吧——这岛上的机关,不是你们能破的。”
“回?”黑鲨眼中闪过一丝戾气,“你一个酸秀才,竟敢吓唬老子!兄弟们,划船靠岸,给我抢!”
海盗们驾着小船朝着岸边冲来,悟空与哪吒立刻迎了上去。悟空金箍棒一挥,一道金光劈向海面,激起数丈高的浪花,将靠近的小船掀翻;哪吒火尖枪一挑,一道火焰射向海盗船的帆,帆瞬间燃起大火,海盗们惊慌失措地扑火。敖丙则引动海水,在岸边布下一道水墙,挡住了海盗的冲锋。
黄承彦也取出玉箫,指尖一弹,箫声陡然变得急促,林间的石头与树木竟缓缓移动,形成一道机关墙,将漏网的海盗困在其中;程清妍则手持药粉,轻轻一撒,药粉随风飘向海盗,让他们头晕目眩,纷纷倒地。
黑鲨见手下们纷纷被俘,心中大怒,亲自驾着小船冲来:“黄承彦,接我一刀!”
黄承彦不慌不忙,玉箫轻轻一点,岸边的一块巨石突然滚落,正好挡在黑鲨的小船前,小船撞在巨石上,瞬间碎裂。黑鲨落入水中,被敖丙引动的水流困住,动弹不得。黄承彦走到岸边,玉箫指着黑鲨:“黑鲨头领,承让了。”
黑鲨脸色惨白,却依旧嘴硬:“你……你这是靠妖法,不算本事!”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黑鲨,你还不认错!”
众人望去,只见一个身穿蓑衣的老者拄着拐杖走来,竟是桃花岛的护岛人——老渔翁,他早年曾受黄药师的恩惠,一直守护桃花岛,今日听闻海盗闹事,特意赶来阻止。“黄先生乃世外高人,你怎能如此无礼!快给黄先生道歉,不然我便联合附近的渔民,让你在这海域无法立足!”
黑鲨见老渔翁出面,又听闻岛上机关的厉害,终于服软,对着黄承彦拱手道:“黄先生,是我不对,我不该冒犯桃花岛,还请你原谅我。”
黄承彦叹了口气:“罢了,只要你日后不再劫掠百姓,懂得‘顺天应人’的道理,今日之事我便不追究了——这海域的航线,我会指给你,以后靠捕鱼为生,莫再作恶。”
黑鲨连忙点头,带着手下们狼狈离去。老渔翁对着取经队伍拱手道:“多谢各位仙长相助。若不是你们,今日桃花岛怕是要遭难了。”
唐僧合十道:“老渔翁不必客气。道家讲究‘天人合一’,咱们守护桃花岛,也是守护这份自然与清雅。黄施主与程姑娘以奇门传递天机之道,这份心意,值得守护。”
当晚,黄承彦在“烟雨楼”摆下宴席,款待取经队伍。宴席间,黄承彦取出黄药师当年用过的玉箫,感慨道:“这玉箫是先祖黄药师传下来的,上面还留着他的气息。他当年在桃花岛隐居,靠的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以己之能,顺天应人’。我与清妍也想像他一样,以奇门遁甲守护海岛,以琴箫传递清雅,让这桃花岛成为人间净土。”
程清妍也讲解了奇门遁甲的道理:“这奇门阵的妙处,在于‘借势而为,顺天应人’。就像这海水的潮汐,看似无常,却有规律;咱们做人也是如此,顺应自然,不逆天而为,却能在纷扰中守住本心。”
唐僧点头道:“黄施主与程姑娘所言极是。所谓‘天机’,从来不是掌控万物,而是理解规律,与自然相融。就像这桃花岛的桃花,无论风吹雨打,始终按时绽放,向阳而生——人若能如此,便能在修行路上走得更远。”
次日清晨,众人准备告别桃花岛,继续西行。黄承彦将一本《奇门遁甲要诀》手抄本送给敖丙:“仙长精通水术,且心怀仁善,这本要诀送给你。奇门遁甲讲究‘借势而为’,或许能在你日后御敌时帮上忙。”
程清妍则给唐僧送了一块刻着“清雅”二字的玉佩:“长老,这玉佩是用桃花岛的暖玉制成,能安神定气,也能提醒你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莫被贪欲困住,莫忘自然初心。”
桃花岛的岛民们也纷纷拿出自己做的桃花糕与海鲜干,塞到八戒手中:“猪施主,这些你带着路上吃,要是下次再来桃花岛,我们请你吃最地道的海鲜宴!”
众人谢过黄承彦、程清妍、老渔翁与岛民们,继续西行。黄承彦与程清妍站在海边,以玉箫吹奏《碧海潮生曲》为众人送行,箫声里满是祝福;老渔翁与岛民们也挥手告别,眼中满是不舍。朝阳从东方升起,将海面染成金色,桃花岛的桃花在风中依旧烂漫,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天机、清雅与天人合一的故事,在这座东海仙岛久久流传。
唐僧牵着白龙马,走在离岛的海路上,指尖捻着刻有“清雅”二字的玉佩:“悟空,你看黄施主与程姑娘,以奇门守护海岛清雅,以琴箫传递自然智慧,这份‘顺天应人’的心境,才是修行的真义。这世间的‘纷争’,大多源于逆天而行的贪欲,若能像奇门阵般,借势而为,顺应自然,便能在纷扰中守住本心——就像咱们取经,也是在‘顺天应人’中践行‘普渡众生’的初心,让这份善意传遍天下。”
悟空握紧手中的金箍棒,点头道:“师父说得是!俺以前觉得,靠神通硬闯就是厉害,现在才明白,像黄施主这样,借自然之势,以巧破敌,才是真正的‘天机’!俺老孙以后再也不随便跟妖怪硬拼了,能借势就借势,能化解就化解!”
敖丙轻抚手中的《奇门遁甲要诀》手抄本,轻声道:“长老说得对。就像这桃花岛的奇门阵,看似复杂,却藏着自然的规律;咱们取经路上的每一次磨难,每一次化解危机,也都是在‘顺天应人’中传递善意。这世间的‘强大’,从来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理解规律、顺应自然,在纷扰中守护清雅。”
哪吒摸了摸头,笑道:“俺虽然不懂什么‘天机’大道理,但俺知道,只要跟着师父和孙兄,多帮好人,多做善事,不破坏自然,用智慧解决问题,就是对的!”
八戒一边嚼着岛民们送的桃花糕,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俺老猪觉得,这桃花糕真甜!要是前面的地方都像桃花岛这样,有好吃的,有好看的,还有好风景,俺就满足了!”
沙僧则默默地守在行囊旁,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师父,各位师兄,咱们离西天越来越近了。只要咱们顺天应人、守护清雅,就一定能顺利取回真经,普渡众生。”
阳光洒在取经队伍的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西行之路依旧漫长,前方或许还有更凶险的妖魔鬼怪,或许还有更复杂的江湖纷争,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如桃花岛的碧海潮声般愈发坚定。因为他们知道,取经之路,不仅是为了取回真经,更是为了在“顺天应人”中守护自然,在“清雅初心”中传递温暖——这便是他们此行的意义,也是他们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