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前的最后一场雪覆盖了A大校园。孔瑜靳站在琴房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拨片胸针。自从那次图书馆的奇异经历后,陈屿请了一周病假,只发来简短的消息说"需要理清一些事"。
琴房门被轻轻推开时,带进一阵带着雪粒的风。陈屿的头发长了些,脸色苍白得像窗外的雪,但眼睛亮得惊人。他左手腕上缠着一条蓝色手绳,正好遮住那个会发光的胎记。
"我做了个很长的梦。"他放下吉他盒,声音沙哑,"梦里我是另一个人,弹吉他给你听,在梧桐树下埋时间胶囊..."
阳光穿过飘雪,在琴房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孔瑜靳看着陈屿打开吉他盒——里面除了那把原木色吉他,还有一本破旧的《挪威的森林》,书页间露出几张泛黄的照片边缘。
"这些..."陈屿抽出照片,"在我小时候的储物箱里找到的。"
照片上是高中时代的周恒城,在音乐教室弹吉他,在图书馆看书,在梧桐树下微笑。奇怪的是,所有照片里都有一个模糊的浅蓝色身影——虽然看不清脸,但孔瑜靳知道那是她自己。
"最奇怪的是这个。"陈屿翻到照片背面,每张都写着日期:2023年9月、2023年12月...最近的日期是三天前。
"但这不可能..."孔瑜靳的声音发颤,"这些是周恒城的..."
"我知道。"陈屿轻声打断,"所以我去了趟医院,做了全套检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脑部CT片,"医生说我海马体里有段异常活跃的记忆区,存储着...不属于我的经历。"
雪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正好照在那张CT片上。孔瑜靳看到胶片边缘有个小小的手写标记:"CY/ZHC"。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陈屿解开左手腕的手绳——那个音符胎记现在变成了银色,表面有细小的凹凸纹路,像极了...
"这是..."孔瑜靳取下胸前的拨片胸针,颤抖着比对,"一模一样..."
胎记上的纹路与拨片上的刻痕完全吻合,仿佛有人将金属烙印在了皮肤上。当两枚银色接触的瞬间,琴房的日光灯突然闪烁起来,挂在墙上的吉他无人自动,发出《晴天》的第一个和弦。
"我想起来了。"陈屿突然说,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笃定,"毕业典礼那天,我在梧桐树下等到天黑..."
孔瑜靳的眼泪终于落下。她曾无数次想象,如果那天没有错过梧桐树下的约定,现在会怎样。而现在,命运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将那个未完成的告白送回了她面前。
---
寒假回家的高铁上,孔瑜靳收到了沈南乔发来的心电图分析视频。画面里,那颗移植的心脏跳动时产生的电磁波,经过特殊仪器转换后,竟然播放出一段清晰的吉他旋律——是《给小麻雀》的完整版,带着周恒城标志性的弹奏风格。
"医生说这在医学上无法解释。"视频里的沈南乔既兴奋又困惑,"但每次听到你的歌,这颗心就会自动'播放'对应的记忆..."
车窗外,雪后的田野飞快后退。孔瑜靳翻开那本《挪威的森林》,一片梧桐叶书签掉出来——是陈屿前天送给她的,叶脉在阳光下呈现出奇特的银色脉络。
手机震动,陈屿发来一张照片:他站在高中母校门口,身后是那棵已经光秃秃的"回响"树。消息写着:"它认得我。今天路过时,有片叶子飘下来跟着我走了半条街。"
孔瑜靳微笑着回复,突然注意到照片角落里有个模糊的人影——穿着白衬衫,站在梧桐树另一侧,虽然像素太低看不清脸,但那个站姿和微微歪头的习惯,分明是...
她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不知该不该问。就在这时,列车驶入隧道,手机失去信号。在黑暗的窗玻璃倒影中,她隐约看见有个身影坐在自己旁边的空位上,但转头时那里只有一件叠好的浅蓝色外套。
---
除夕夜,孔瑜靳和高中同学聚会。KTV包厢里,林小雨神秘兮兮地凑过来:"听说没?周恒城家的老房子要拆迁了,工人从阁楼找到一箱磁带,全是录给你的歌。"
"你怎么知道是录给我的?"
"因为每盘标签都写着'给KYJ'啊!"林小雨瞪大眼睛,"最神奇的是,有盘2024年1月录的磁带——明明他去年六月就..."
包厢门突然被推开,徐朗带着一身寒气闯进来,手里举着手机:"学姐!看群消息!"
班级群里,音乐老师上传了一段视频:工人在周家老宅发现的纸箱里,除了磁带还有一本未来日记,最新一篇写于"2024年2月14日",内容只有一行字:"今天终于把《永恒的和弦》弹给KYJ听了。"
视频镜头扫过那页日记,日期下方的笔迹新鲜得像是昨天才写的。
"还有更吓人的。"徐朗压低声音,"沈南乔的体检报告显示,她心脏上的手术疤痕...正在消失。"
聚会结束后,孔瑜靳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除夕的烟花在夜空绽放,照亮了路边光秃秃的梧桐枝桠。手机响起,是陈屿:"抬头看东南方天空。"
她仰起脸,恰好看见一簇银色烟花炸开,形状酷似音符胎记。下一秒,陈屿从身后梧桐树后走出来,左手捧着个小小的音乐盒。
"新年礼物。"他打开盒盖,机械旋律流淌而出——是《未完的旋律》的钢琴版,"我做的,虽然不记得什么时候学的这门手艺..."
音乐盒底部刻着一行小字:"有些歌,要跨越时光才能唱完。"
---
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A大校园论坛被一个帖子刷屏:有学生在老琴房录到"幽灵合奏"。视频里,凌晨三点的琴房明明空无一人,监控却录下了清晰的吉他二重奏——经过声纹比对,正是《永恒的和弦》的旋律,但多出一个从未听过的吉他声部。
孔瑜靳点开视频时,陈屿正好推门进来。他刚结束与心理学教授的谈话,手里拿着份分析报告。
"教授说这叫'共时性现象'。"他把报告递给孔瑜靳,"当思念强烈到一定程度,会在时空中形成某种'回声'..."
报告最后一页贴着两张脑部扫描图:一张是陈屿的,显示海马体异常活跃;另一张属于一位2003年去世的患者,姓名栏被故意遮住,但露出的病历编号末尾是"ZHC"。
"还有这个。"陈屿从背包里取出一个褪色的信封,"教授在旧档案室发现的。"
信封里是一张2003年的音乐会节目单,背面写着:"给二十年后的KYJ:请找到左手腕有音符胎记的男孩,他记得我们的约定。"
字迹已经褪色,但那个把"Y"写成小吉他的习惯,和周恒城如出一辙。
窗外,春日的阳光洒在新生的梧桐嫩叶上。孔瑜靳与陈屿对视一眼,同时伸手触碰对方左腕——胎记与胸针相贴的瞬间,音乐教室里的所有乐器同时发出轻微的共鸣,仿佛有双无形的手轻轻拨动了时光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