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三十九章:远方那盏灯
窗外的深圳初春微冷,天灰蒙蒙,写字楼林立的剪影像一块块未拼完的拼图,在雾气中模糊成一片。
小曦穿着浅灰色西装外套,低头看着手机上的未接来电——张敏聪拨了三次,留下的最后一条语音,她一直不敢点开。
她刚刚结束了第一个月的适应期。
每天睁眼就是一串会议,从提案到否案,从执行到应酬。高层果然不好混,尤其在这座步调比广州快一倍的城市,所有人都像在奔跑中生活,稍一停顿,便有被取代的危机。
她曾经羡慕那些台上侃侃而谈的女性高管,现在才明白,她们每一句话背后,都是无数通宵和被误解的坚持。
今晚,她加完班,下楼随手买了杯热豆浆,在回公司取电脑的路上,却鬼使神差地走错了方向。
抬头时,竟然看见不远处的巷子口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穿着她送的深蓝毛衣,头发乱糟糟的,脸上挂着旅途的倦意,却笑得温柔又放心。
“你怎么……”
“视频里你太累了,我怕你崩溃,就来了。”张敏聪举着一个保温袋,“你说这边的汤太油,广州的清炖排骨比较适合你。我带来了。”
她低头,眼眶倏地湿了。
他依旧是那个张敏聪,用最普通的方式,给她最沉稳的温柔。
他只请了两天假,住在附近一个老旧旅馆。
白天她上班,他就拿着电脑窝在旅馆阳台上写稿;晚上她加班回来,他带她去吃夜市最出名的牛杂米粉,或者陪她在高架桥下散步,聊聊她新遇到的难题、争议。
“你知道吗,我的副总说我‘太情绪化’,还说‘情绪不稳定的女性不适合管团队’。”
她咬着吸管,语气发苦。
“可我压根没发脾气,我只是不同意她‘加班加到掉头发才算敬业’的理念。”
张敏聪没立刻接话,只是低头拨开她头发,轻轻地说:“你已经掉了很多头发了。”
小曦一怔,眼角悄悄泛红。
“你做得对。”他说,“情绪从来不等于能力,更不该成为被贬低的理由。”
“我只是怕……我再努力也赶不上那些已经在这里扎根多年的人。”
“你不需要赶上任何人。”张敏聪温柔坚定,“你只需要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分别前一晚,他陪她走进公司楼下那家24小时书店。她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女性的职业生存指南》,另一本是《城市夜谈》。
他随手拿起一本笔记本,在扉页写了几行字,然后递给她。
她打开看:
> “每个努力的人都会累,累的时候记得靠一下我。
我不在时,就靠自己。
你会是我骄傲的女人。”
那一刻,小曦没有哭,也没有说“我会想你”,只是伸手把他抱住,在深夜的灯光里悄声说:
“谢谢你,一直没走。”
**
之后的日子,她彻底进入“拼命模式”。
她开始练习会议中冷静地表达异议,练习提案时不再拐弯抹角,练习如何管理一个五人团队、在一群资深男经理面前不露怯。
每个周五晚上,她会在视频里跟张敏聪说:“我今天又被老板否了,但我没哭。”
张敏聪每次都笑着说:“你不是那个会轻易认输的人。”
她就点头,笑着说:“我知道。”
他们也偶尔吵架。
比如她有次临时被安排周末出差,没能接他的电话。他发了长串信息,她回了短短两个字:“别烦。”
冷战三天。
后来她主动打过去,“我不是对你烦,是对自己烦。”
他只回了句:“我明白。”
然后一如既往地说:“我炖了汤,你回来喝吗?”
她也笑了,“等我升职,就回来喝。”
**
时间悄然流逝。
转眼,她已经在深圳两年。
她终于成为区域创意负责人,手下管着三个小组,成了行业年轻女性中最被关注的新星。杂志采访、奖项提名,她终于站上了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舞台。
发布会上,她穿着白色西装,脸上的妆容淡雅却笃定。
镜头拍下她时,捕捉到她举起手中奖杯时说的那句话:
“我不是天赋型的人,但我很努力,也很幸运。”
“幸运的是,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有人不问结果,只陪我走过程。”
台下的张敏聪站在人群中,看着她眼睛发光。
他没有上前,没有打扰。
她的光不需要任何人加持,但他会一直在她身后,为她照亮通往更高处的路。
**
这一章,是他们之间的转折。
不是激情燃烧的爱情,而是相互成就、彼此守护的坚定。
她终将成为那位真正站在风口浪尖的职业女性,而他,会一直在那盏远方的灯下,等她归来,或者陪她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