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晚霞盯着手机屏幕上刚刚弹出的新闻推送,手指不自觉地收紧。北京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7例,他们所在的朝阳区赫然列在风险区域名单中。
"要封控了。"她抬头看向正在整理书架的莫沉,"这次可能是真的。"
莫沉的手停在半空,一本《瘟疫与人》刚好在他指间。窗外,三月的阳光依然明媚,街道上却已经人影稀疏,偶尔经过的行人都戴着口罩,行色匆匆。
"我们得做准备了。"莫沉将书放回原位,转向收银台后的电脑,"先看看库存还能支撑多久。"
祁晚霞已经打开了Excel表格,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根据过去三个月的销售数据和现有库存,如果完全闭店,传统书籍区可以维持线上销售约42天,但沙龙区的生鲜咖啡原料只能撑一周。"
莫沉绕过收银台,站在她身后看着屏幕上迅速成形的柱状图和趋势线:"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个模型?"
"上周。"祁晚霞没有抬头,"当时就觉得形势不妙。"
莫沉的手轻轻搭在她肩上,温暖的触感透过毛衣传来:"不愧是风险管理专家。"
这句半开玩笑的称赞却让祁晚霞鼻头一酸。二十年前,她正是凭借敏锐的风险嗅觉举报了文远集团的财务造假,也因此与莫沉结缘。如今,这种能力用在了守护他们共同建立的事业上。
当天晚上,社区微信群发布了48小时静默管理的通知。祁晚霞和莫沉在书店忙到深夜,将必要的设备、资料和存货搬回家中。十三岁的小满也来帮忙,将一本本绘本小心地装箱。
"为什么连书也要搬?"小满抱着一摞《经济学入门》漫画版问道。
"因为我们要转型做线上。"祁晚霞将最后一批文件塞进背包,"爸爸会在直播中讲故事,这些是道具。"
莫沉挑眉:"我什么时候说要直播了?"
"不然呢?"祁晚霞反问,"眼睁睁看着现金流断掉?"
莫沉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无奈地摇头笑了。十五年的婚姻让他学会在某些时候接受祁晚霞的"商业直觉",哪怕那意味着他要踏出舒适区。
回到家,祁晚霞立刻在客厅支起了临时办公区,三台显示器同时打开——一台监控线上销售数据,一台分析社区团购需求,第三台则运行着疫情传播模型。莫沉则埋头在餐桌上,设计"居家阅读盲盒"的方案——顾客填写问卷,他会根据兴趣挑选三本书邮寄上门,附上手写读后感。
小满好奇地在父母之间穿梭,一会儿看看妈妈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一会儿翻翻爸爸设计的精美问卷。
"我可以帮忙!"她突然宣布,"我会做漂亮的电子手账,可以当赠品!"
祁晚霞和莫沉相视一笑。这个从小在书堆里长大的女孩,完美继承了他们的特质——祁晚霞的商业头脑和莫沉的美学敏感。
第二天清晨,封控正式启动。祁晚霞五点半就醒了,发现莫沉已经不在床上。她寻着咖啡香气来到厨房,看见丈夫正对着平板电脑皱眉,面前摊着几本翻开的书。
"在研究什么?"祁晚霞从背后环住他的腰。
莫沉举起平板,上面是一份直播脚本:"在想要不要化妆。那些主播好像都有打光什么的..."
祁晚霞忍不住笑出声:"莫老师,你可是有学者气质的书店老板,这就是你的卖点。"她拿过平板,快速删掉那些花哨的互动设计,"做你自己就好。读书,讲故事,分享你对文字的理解。"
莫沉的表情松弛下来:"你说得对。"他关掉平板,"不过我还是想试试这个。"他打开手机展示一个购物车界面,全是直播设备和环形灯。
祁晚霞挑眉:"下单了?"
"凌晨三点。"莫沉不好意思地承认,"睡不着。"
祁晚霞亲了亲他的脸颊:"这才是我认识的冒险家。"她记得初遇时那个在暴雨中为她递上热茶的莫沉,看似温润如玉,实则内心藏着不为人知的勇气。
直播首秀堪称灾难。莫沉的镜头感为零,不断调整眼镜的位置,还两次念错了书名。然而,这种笨拙的真实反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弹幕里满是"好可爱"和"这才是真读书人"的评论。结束时,他们收到了23份"盲盒书"订单,远超预期。
"成功了!"祁晚霞捧着平板冲进卧室,莫沉正瘫在床上,用胳膊遮着脸,"你看回放数据,观众留存率高达65%,转化率..."
"别说了。"莫沉闷声打断,"我差点把《小王子》念成《小矮人》。"
祁晚霞爬上床,拉开他的手臂:"正因为不完美才真实。观众喜欢的是你对书的热爱,不是专业主播的技巧。"
莫沉睁开一只眼:"真的?"
"数据不说谎。"祁晚霞展示分析图表,"看这个峰值,就在你谈到《小王子》与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概念时..."
莫沉突然拉近她,额头相抵:"谢谢你。"
"为了什么?"
"为了总是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祁晚霞的心像被温柔地攥了一下。二十年前,是莫沉教会她"有些计算无关数字";而现在,她学会了向他展示数字背后的意义。
封控进入第二周,线上业务逐渐步入正轨,新的挑战却接踵而至——小满的学校转为网课,家庭角色不得不重新分配。
"我来教数学。"莫沉翻阅着七年级课本宣布。
祁晚霞挑眉:"你?那个连信用卡账单都让我核对的人?"
"正因如此,我更懂数学不好的人的思维。"莫沉理直气壮,"你来教语文。你的商业文案写得比我的书评还精彩。"
就这样,家庭教室荒诞开张。令人意外的是,这种错位教学效果奇佳。莫沉用《西游记》角色分配解释分数概念,小满听得津津有味;祁晚霞则把作文课变成"商业计划书写作",激发女儿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
"妈妈,你看我设计的'小满书店2.0'方案!"一天晚饭后,小满兴奋地展示她的作业,"有AR图书预览和气味阅读区!"
祁晚霞仔细阅读那份充满童趣却思路清晰的计划书,胸口涌起一股暖流。这个小小的"商业计划"里,既有她灌输的理性思维,又有莫沉传承的想象力。
封控第三十天,祁晚霞在例行查看邮件时发现一封来自"文远资本"的邀约——对方提出注资"墨香与计算",帮助扩张为全国连锁。
"记得他们吗?"她将笔记本转向正在泡茶的莫沉。
莫沉的手一抖,茶水洒在桌面上。二十年前那场风波的主角,如今转型为"文化产业投资先锋"的文远集团。
"他们怎么敢..."莫沉的声音罕见地冷硬起来。
祁晚霞关上电脑:"资本没有记忆,只有利益。"她走到莫沉身边,接过他手中的茶壶,"但我们可以选择拒绝。"
莫沉抬头看她,眼中的愤怒渐渐化为困惑:"你不考虑?以你的商业眼光..."
"我的商业眼光告诉我,一旦接受,'墨香与计算'就会变成另一个标准化产品。"祁晚霞平静地说,"而我们这些年建立的,从来就不只是一个商业项目。"
莫沉深深看着她,突然笑了:"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就在今早,我还在考虑要不要跟你商量...部分业务数字化转型。"
这次轮到祁晚霞惊讶了:"你?提议数字化?"
"有限度的。"莫沉强调,"比如开发一个选书推荐算法,但保留你的金融分析和我的文学解读作为核心参数。"
祁晚霞突然明白了什么。在这一个月的封闭中,他们各自向对方的世界又迈进了一步——她更珍视书店的文化内核,而他开始接纳科技的力量。
当晚,他们共同起草了回绝文远资本的邮件,同时开始规划后疫情时代的新型书店模式。小满也参与讨论,她的"AR图书预览"创意被正式列入考虑。
封控第四十五天,社区迎来解封。祁晚霞和莫沉第一时间回到书店,开始为重新开业做准备。门口已经排起了队——不是顾客,而是邻居们。过去一个半月,"墨香与计算"的盲盒书和线上故事会成为许多人隔离生活中的慰藉。
"我们带了礼物。"前排的李大爷举起一个袋子,"自家做的腊肠。小莫的故事陪我熬过了最难的日子。"
祁晚霞和莫沉在店门口摆了一张长桌,免费分发自制书籍消毒包——莫沉用古籍修复用的无酸纸制作封套,祁晚霞则设计了科学的紫外线消毒流程说明。小满用零花钱买了一束束鲜花,随每个消毒包赠送。
"知道吗,"祁晚霞在整理消毒包时低声对莫沉说,"我算过了,过去45天,我们的线上业务收入是平时实体店的78%。"
莫沉挑眉:"所以?"
"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保留部分线上业务,作为补充。"祁晚霞微笑,"比如...你每周一次的故事直播?"
莫沉假装思考:"除非你答应每月一次'金融与文学'对谈。"
"成交。"
阳光洒在重新开张的书店门前,排队的人群中,有人捧着盲盒书,有人举着手机拍摄这温馨的一幕。祁晚霞看着身旁的莫沉——他的鬓角已经泛灰,眼角纹路更深了,但低头为小朋友讲解消毒包用法时的神情,依然如二十年前那个雨夜般温暖专注。
"想什么呢?"莫沉注意到她的目光。
祁晚霞摇摇头,只是握住他的手。无需言语,他们都明白——这场突如其来的隔离,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婚姻与事业最坚实的本质:在危机中相互补足,在变化中坚守核心,永远用各自的方式,守护共同珍视的一切。
小满抱着一束鲜花跑过来:"爸爸妈妈,拍照了!"
祁晚霞和莫沉站在"墨香与计算"的招牌下,中间是他们笑容灿烂的女儿。快门按下的瞬间,莫沉突然凑近祁晚霞耳边:"下次危机来临时,我打算学习用Python写诗。"
祁晚霞大笑,这个画面被永远定格——在照片里,也在他们即将共同书写的下一页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