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影视明星同人合集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第四章

影视明星同人合集

贺峻霖站在别墅门口,看着工作人员进进出出搬运设备。这座位于北京郊区的三层别墅将被改造成临时创作营,未来两周,时代少年团的七名成员将在这里共同创作新专辑的第一批歌曲。

"贺制作人,主控室已经按您的要求布置好了。"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女孩走过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需要再确认一下设备清单吗?"

贺峻霖接过平板,快速浏览着上面的列表——专业录音设备、混音台、各种乐器和配件。公司这次确实下了血本,几乎满足了他所有的器材要求。

"看起来没问题,"贺峻霖点点头,"不过请确保每个人的房间都放了纸笔和便携录音设备,灵感可能随时会来。"

女孩快速记下,然后指向二楼:"按照您的要求,严老师的房间离录音室最近,因为他习惯深夜创作;丁老师和马老师的房间朝阳;刘老师的要求比较特殊,我们给他安排了一楼最安静的那个角落..."

贺峻霖微笑,看来他提前做的功课没有白费。过去一周,他重新研究了每个成员这两年的音乐作品和个人采访,记录下他们的创作习惯和偏好。作为制作人,了解这些细节至关重要。

一辆黑色保姆车驶入庭院,打断了贺峻霖的思绪。车门滑开,严浩翔第一个跳下来,身后跟着马嘉祺和张真源。

"贺儿!"严浩翔大步走过来,给了贺峻霖一个结实的拥抱,"这地方太棒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贺峻霖回抱了一下,闻到了严浩翔身上熟悉的柑橘香水味:"喜欢就好。你的房间在录音室旁边,方便你半夜发疯。"

严浩翔大笑,转向正在下车的马嘉祺和张真源:"听到没?这才是真正的制作人,连我的生物钟都考虑到了。"

马嘉祺环顾四周,满意地点点头:"环境很安静,适合创作。"他看向贺峻霖,"有舞蹈室吗?我习惯边动边想旋律。"

"地下室改造成了多功能室,可以做舞蹈室用,"贺峻霖指向屋内,"镜子墙和把杆都装好了。"

张真源吹了声口哨:"专业啊贺儿!看来这两个月你没少做功课。"

又一辆车抵达,宋亚轩和刘耀文同时下车。宋亚轩兴奋地跑过来,像个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刘耀文则慢悠悠地走在后面,戴着墨镜,表情难以捉摸。

"贺制作人,"宋亚轩夸张地鞠了一躬,"请多指教!"

贺峻霖笑着推了他一把:"少来。你的房间里有架电钢琴,伯克利高材生。"

宋亚轩眼睛一亮,立刻冲进屋内。刘耀文走到贺峻霖面前,摘下墨镜:"我的位置?"

"一楼最东侧,远离所有公共区域,"贺峻霖平静地回答,"隔音最好的一间,按你去年采访时说的偏好安排的。"

刘耀文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最终点了点头:"谢了。"然后拎着行李径直走向屋内。

最后一辆车到达,丁程鑫姗姗来迟。作为队长,他这几天一直在和公司高层敲定重组细节,看起来疲惫但满足。

"都安排好了?"丁程鑫环视已经聚集在客厅的成员们。

"就等你了,丁哥,"严浩翔拍了拍身边的空位,"贺儿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丁程鑫看向贺峻霖,赞许地点点头,然后从包里拿出一叠文件:"公司最终同意了我们的提案。未来两周,我们只需要专注于创作,不考虑任何商业因素。"他分发文件,"这是保密协议和作品权属说明,大家签一下。"

贺峻霖翻阅着协议,注意到一个特殊条款——如果重组计划最终取消,所有在创作营完成的作品将根据创作者个人意愿处理,公司无权干涉。这无疑是丁程鑫争取来的,给了每个人充分的安全感。

签完文件后,贺峻霖拍了拍手:"各位,按照计划,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熟悉环境和设备,放松心情。正式的创作从明天早餐后开始。"他指向厨房,"冰箱里已经备好了大家喜欢的食物和饮料,请自便。"

成员们散开去探索别墅。贺峻霖走向主控室,想最后检查一下设备。推开门,他惊讶地发现刘耀文已经在里面,正摆弄着混音台。

"这个型号不错,"刘耀文头也不抬地说,"比我们以前用的高级多了。"

贺峻霖走到他身边:"你在美国拍戏时用过?"

"嗯,去年客串一部音乐剧电影时学的。"刘耀文调整着某个旋钮,"你确定要按以前的风格做这张专辑?"

贺峻霖一愣:"什么意思?"

刘耀文终于抬起头:"就是字面意思。我听你给的那个demo,和两年前我们的风格几乎一样。"他放下手中的工具,"但我们已经不是两年前的我们了。"

贺峻霖感到一阵轻微的刺痛,但他知道刘耀文说的有道理:"demo只是个起点,最终风格会由所有人共同决定。"

"希望如此,"刘耀文走向门口,停顿了一下,"我不想只是重复过去,贺儿。如果那样,重组还有什么意义?"

门关上后,贺峻霖长出一口气,坐在转椅上转了一圈。刘耀文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即使那让人不舒服。他拿出笔记本,翻到昨天写的制作思路,开始重新思考。

晚餐时,七个人围坐在长桌旁,气氛轻松愉快。厨师准备了每个人喜欢的菜肴——丁程鑫的上海红烧肉,严浩翔的重庆辣子鸡,马嘉祺的广东清蒸鱼...贺峻霖注意到这个细节安排让所有人都很惊喜。

"敬贺制作人,"丁程鑫举起果汁杯,"为了这些周到的安排。"

"敬贺儿!"其他人举杯附和。

贺峻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明天。"

"说到挑战,"刘耀文切开面前的牛排,"我想提议明天我们先各自写一段旋律或歌词,然后再讨论方向,而不是直接按某个既定框架走。"

餐桌上安静了一瞬。贺峻霖看到丁程鑫和严浩翔交换了一个眼神。

"我觉得可以,"宋亚轩打破沉默,"这样能看出我们各自这两年有什么变化。"

"但效率会不会太低?"马嘉祺皱眉,"我们只有两周时间。"

"质量比数量重要,"刘耀文坚持道,"如果只是为了快速出歌,公司有大把专业作曲人可以代劳。"

争论一触即发。贺峻霖看着意见开始分歧的成员们,意识到作为制作人,他需要现在就把控方向。

"这样吧,"贺峻霖提高声音,"明天上午我们按耀文说的,各自创作一小段新东西。下午大家一起听,然后讨论我们想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他环视众人,"最终决定权在所有人手中,而我的工作是确保这些个人创作能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个折中方案似乎让每个人都满意。晚餐后,大家各自回房休息,为明天的创作养精蓄锐。贺峻霖留在主控室,重新调整明天的计划。他刚打开电脑,门就被轻轻推开了。

"就知道你还在工作。"严浩翔走进来,手里拿着两罐啤酒,"放松点,第一天而已。"

贺峻霖接过啤酒,拉开拉环:"耀文是对的。我确实有点太执着于过去的风格了。"

严浩翔在他旁边坐下:"但你也有你的道理。我们需要保留一些'时代少年团'的标志性元素,否则老粉丝会失望。"

"平衡点在哪里?"贺峻霖盯着电脑屏幕,"既要创新,又不能失去本色。"

"这就是为什么你是制作人啊,"严浩翔笑着撞了下他的肩膀,"别担心,你会找到的。就像你找到把我和宋亚轩的声音完美融合的方法一样。"

贺峻霖感激地看了好友一眼。严浩翔总能在他自我怀疑时给他信心。两人静静地喝了一会儿啤酒,听着窗外夏夜的虫鸣。

"说真的,"严浩翔突然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当初没解散,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贺峻霖思考了一会儿:"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珍惜吧。有时候你需要失去一次,才能真正明白某些东西的价值。"

严浩翔点点头,目光落在墙上贴着的时代少年团旧海报上:"明天会是个好的开始。"

第二天早餐后,七个人聚集在客厅。贺峻霖分发了他准备的创作笔记本和录音笔。

"上午的任务很简单,"贺峻霖说,"每人写一段最能代表现在的你的旋律或歌词,不需要考虑其他人或整体风格。中午12点前交到我这里。"

成员们分散到别墅各处开始创作。贺峻霖坐在主控室,整理着设备,同时思考着自己的创作。作为制作人,他也需要贡献自己的部分,但他决定先听听其他人的想法再动笔。

中午,六份创作陆续交到他手中。贺峻霖将它们导入电脑,准备下午的播放和讨论。当他快速浏览这些素材时,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差异比他想象的还要大。宋亚轩的作品受到爵士乐影响,和弦进行复杂;严浩翔依然保持着他标志性的力量感,但歌词更加成熟;马嘉祺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张真源尝试了民谣风格;丁程鑫的作品充满音乐剧的叙事性;而刘耀文...刘耀文的创作完全出乎意料,是一段充满实验性的电子说唱,与"时代少年团"以往的风格相去甚远。

下午两点,所有人再次聚集在主控室。贺峻霖将六段创作依次播放出来。随着每一段新音乐的播放,房间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微妙。最后一段——刘耀文的实验性说唱结束后,房间里鸦雀无声。

"哇哦,"最终是宋亚轩打破沉默,"这可真是...多样化。"

丁程鑫揉了揉太阳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共同点。"

"或者不需要?"刘耀文靠在沙发上,"为什么不能是一张展现多元化的专辑?每首歌风格不同,但都代表'时代少年团'的一个侧面。"

马嘉祺摇头:"那样会显得杂乱无章。专辑需要统一的音乐语言。"

"但强行统一又会扼杀个性,"张真源指出,"这是个两难。"

争论再次爆发。贺峻霖静静地听着,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严浩翔不时看向他,似乎在问"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个?",但他还没准备好回答。

"贺儿,"丁程鑫最终将问题抛给他,"作为制作人,你怎么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贺峻霖。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到电脑前:"我先放一下我昨晚做的一个混音。"

他播放了一段将七人声音特点融合在一起的伴奏demo,既保留了时代少年团标志性的青春活力,又加入了更成熟的音乐元素。

"这是我的想法,"贺峻霖解释道,"保留我们的核心特色,但加入这两年各自学到的新东西。"他指向屏幕上的波形图,"比如这里,马哥的中国风旋律可以和宋亚轩的爵士和弦很好地结合;张哥的民谣叙事感能加强丁哥的音乐剧表达;而浩翔的力量感和耀文的实验性可以形成有趣的对比..."

刘耀文突然打断他:"所以你还是在试图把我们塞进一个既定框架里。"

贺峻霖停下讲解:"我只是提供一个可能的融合方式。"

"但为什么一定要融合?"刘耀文站起来,"为什么不能就让我做我的风格,宋亚轩做他的风格,然后在专辑里并存?"

"因为那就不再是'时代少年团'的作品,而是一张合辑。"贺峻霖感到一阵挫败,"我们重组是因为相信七个人在一起能创造出超越个人总和的东西,不是吗?"

刘耀文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出人意料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但你的方案太安全了,贺儿。我们需要的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重新定义'时代少年团'可能是什么。"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击中贺峻霖的胸口。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确实在害怕——害怕冒险,害怕失败,害怕辜负大家的期望。所以他才本能地选择最稳妥的路线。

"我需要...再思考一下。"贺峻霖低声说,然后离开了主控室。

他走到别墅后面的小花园,坐在一棵老槐树下。远处传来隐约的音乐声——可能是某个成员在继续创作。贺峻霖拿出手机,翻出两年前他们最后一次演唱会的视频。屏幕上,七个少年在雨中尽情表演,不在乎形象,不在乎完美,只为了那一刻的音乐和羁绊。

"找到答案了吗?"丁程鑫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贺峻霖锁上屏幕:"还没有。耀文是对的,我太保守了。"

丁程鑫在他身边坐下:"但你的顾虑也有道理。作为队长,我理解平衡个人与团队有多难。"

"你是怎么做到的?"贺峻霖看向丁程鑫,"在伦敦演音乐剧时,既要满足导演的要求,又要保持自己的艺术坚持。"

丁程鑫思考了一会儿:"我学会了区分核心和非核心。有些东西是我的底线,不能妥协;其他的可以灵活调整。"他指向别墅,"对我们来说,核心是什么?七个人的友谊和音乐上的默契。至于具体用什么风格表达,那可以商量。"

贺峻霖点点头,思路开始清晰:"所以重点不是强求统一风格,而是找到七种表达方式之间的连接点?"

"正是如此。"丁程鑫拍拍他的肩膀,"这就是为什么你是最合适的制作人,贺儿。你了解我们每个人的核心。"

两人回到主控室时,其他人正在各自忙碌——严浩翔和马嘉祺讨论着旋律走向,宋亚轩和张真源尝试和声,刘耀文则独自在角落写着什么。看到贺峻霖进来,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活动。

"我想我找到方法了,"贺峻霖走到房间中央,"我们不追求风格上的统一,而是寻找情感和主题上的共鸣。"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个新文件,"我提议以'光'为主题——七种光,七种表达,但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他播放了一段简单的钢琴旋律,然后开始哼唱:"不同的波长,同样的明亮,分散时是彩虹,汇聚成白光..."

旋律简单却抓耳,歌词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每个人填入自己的理解。播放结束后,房间里一片寂静。

"我喜欢,"宋亚轩第一个说,"可以有不同风格,但主题统一。"

"我也觉得不错,"马嘉祺点头,"中国风的光,电子乐的光,爵士的光...都能容纳。"

严浩翔笑着看向贺峻霖:"这才是我认识的贺制作人。"

所有人都看向刘耀文。他放下笔记本,走到电脑前重新听了遍demo,然后出乎意料地笑了:"这才像话。"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U盘,"我这里有些歌词,可能用得上。"

贺峻霖接过U盘,插入电脑。屏幕上出现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几十个文本文件——全都是刘耀文这两年来写的歌词,日期从团队解散后一周一直到现在。

"你...一直在写歌?"贺峻霖惊讶地问。

刘耀文耸耸肩:"演戏是工作,写词是...呼吸。"

这一刻,贺峻霖感到某种坚冰融化了。他快速浏览着那些歌词,发现其中一首正好契合"光"的主题:《七色棱镜》。

"就用这个!"贺峻霖兴奋地说,"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七个人完全沉浸在创作中。贺峻霖负责整体把控,但给予每个人充分的创作自由。严浩翔和马嘉祺合作主旋律,宋亚轩设计复杂的和声进行,张真源和丁程鑫完善歌词和叙事结构,刘耀文贡献了他犀利的说唱段落,而贺峻霖则确保所有这些元素和谐共存。

夜幕降临时,他们有了第一首歌的雏形——《七重光》。

"播放一下完整版吧,"丁程鑫期待地说。

贺峻霖点击播放。前奏是宋亚轩设计的爵士钢琴,很快融入马嘉祺的二胡采样(他用电子合成器模拟的);严浩翔和张真源的主歌部分充满力量却不失细腻;丁程鑫的副歌部分情感丰沛;而刘耀文的说唱段落像一道闪电般劈开歌曲,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折;七个人的和声在结尾处交织,宛如光谱汇聚成白光...

音乐结束,所有人都呆住了。这是他们两年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创作,而且效果远超预期。

"这...太神奇了,"宋亚轩轻声说,"既像我们,又不像我们。"

"是进化版的我们,"严浩翔纠正道。

刘耀文走到贺峻霖面前,伸出手:"做得好,制作人。"

贺峻霖握住那只手,感到一种久违的成就感。这不是妥协的产物,而是七种不同声音碰撞出的火花。也许,重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带着各自的成长重新相遇,创造出只有七个人在一起时才能创造的东西。

"明天继续?"丁程鑫环视众人,眼睛闪闪发亮。

"继续!"六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贺峻霖看向窗外的夜空,繁星点点。就像他们的歌里唱的,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光芒,但聚在一起时,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星座。

上一章 第三章 影视明星同人合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