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的闪光灯刺得宋亚轩眼睛发疼。他站在红毯上,西装口袋里装着《界限》的乐谱缩印版——一个幸运符。刘耀文本该在他身边,但昨天洛杉矶的会议延长,只能改签航班。
"宋先生,看这边!"摄影师们用法语、英语、中文交替喊着。
宋亚轩熟练地摆出微笑,耳边回响着刘耀文今早的语音留言:「别紧张,你一个人也能hold住全场。记得帮我多吃几个电影节的咖喱香肠,爱你。」
"宋老师!"一个熟悉的声音从红毯边缘传来。制片人马克西姆挤过人群,"克里斯托弗·威尔逊在after party等你,他说有重要的事情谈。"
宋亚轩的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乐谱。十年了,他依然记得克里斯托弗修长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的样子,记得那双灰蓝色眼睛在批评他时眯起的弧度。
"我可能没时间..."
"关于音乐电影的合作,"马克西姆压低声音,"好莱坞的资金,欧洲的市场,你的音乐。想想看吧。"
after party在一家复古爵士酒吧举行。宋亚轩刚进门,就看到克里斯托弗坐在角落的三角钢琴旁,金发在昏暗灯光下依然耀眼。岁月对他很仁慈——眼角的细纹只增添了成熟魅力,身材依然挺拔如钢琴弦。
"小轩。"克里斯托弗起身,用中文招呼,嗓音比记忆中更加低沉,"十年不见,你成了大明星。"
"教授。"宋亚轩下意识用旧称呼,"没想到您会来看我们的电影。"
克里斯托弗轻笑,"我一直关注你的作品。从《听见爱》到《界限》,很动人,但..."他停顿一下,"安全。"
"安全?"
"技术上完美,情感上克制。"克里斯托弗的手指轻轻敲击琴键,弹奏《界限》的主旋律,然后突然变调,加入一段狂野的即兴,"音乐应该像这样,危险而真实。"
宋亚轩胸口发紧。克里斯托弗总能一眼看穿他的弱点——当年在音乐学院,就是这种锐利的洞察力先吸引了他,后又成为分手的导火索。
"听说你结婚了?"克里斯托弗转换话题,手指仍在琴键上游走。
"是的,和刘耀文。还有两个孩子。"
"那个跳舞的男孩。"克里斯托弗的语气难以捉摸,"有趣的选择。"
宋亚轩的手机突然震动,是小雨发来的消息:「爸爸比赛要开始了!刘爸爸在哪?」
他看了看表,柏林时间晚上九点,米兰应该是八点——小雨的学校钢琴比赛,刘耀文承诺会准时出席。
"抱歉,我需要打个电话。"
走廊上,宋亚轩拨通刘耀文的号码。响了六声后转入语音信箱。他又打给助理丽莎。
"宋老师!"丽莎的声音充满歉意,"耀文正在和投资方开会,手机静音了。会议比预期长..."
"小雨的比赛呢?"
"这个...他可能赶不上了。但已经安排了最好的座位,还订了花..."
宋亚轩挂断电话,额头抵在冰冷的墙壁上。这不是第一次了。上次是小雨的家长会,再上次是小星的生日派对。每次都有正当理由——会议、采访、不可推脱的商业洽谈。
回到酒吧,克里斯托弗正在演奏肖邦的《夜雨》,宋亚轩学生时代最常弹的曲子。看到他回来,克里斯托弗停下手指。
"家庭危机?"那双灰蓝色眼睛带着了然的神色。
宋亚轩没有回答,只是拿起吧台上的威士忌一饮而尽,灼热的液体滑过喉咙。
"艺术家的两难困境。"克里斯托弗轻声说,"创作需要全情投入,而爱要求我们分身。"
"您还是老样子。"宋亚轩苦笑,"总能看穿我的矛盾。"
"因为我了解真正的你,那个藏在完美钢琴家面具下的灵魂。"克里斯托弗靠近一步,"听着,我计划明年在欧洲巡演,重新诠释古典与现代的融合。需要一个像你这样的钢琴家——有技术,有灵魂,敢于冒险。"
宋亚轩心跳加速,"巡演多久?"
"六个月,十二个国家。"克里斯托弗微笑,"带上你的家人,当作一场冒险。"
手机再次震动,是小雨发来的照片:她站在舞台上鞠躬,身边钢琴上放着一束夸张的花篮,卡片醒目地写着「抱歉迟到,为你骄傲——刘爸爸」。
没有刘耀文的身影。
"考虑一下我的提议。"克里斯托弗将一张名片塞进他西装口袋,"十年前你选择离开维也纳时,我说过你太早放弃了自己的潜力。现在机会又来了,小轩。"
回到酒店已是凌晨。宋亚轩刚打开房门,视频通话的提示音就响了起来。屏幕上是刘耀文疲惫但微笑的脸。
"嘿,红毯怎么样?小雨说你没接她电话..."
"我在after party。"宋亚轩的声音比自己预想的更冷,"和克里斯托弗·威尔逊。"
刘耀文的表情凝固了一秒,"哦?他...说了什么?"
"邀我参加欧洲巡演。六个月。"宋亚轩直视屏幕,"就像你当初邀请我参加《跨界之声》一样。"
"你...想去吗?"
"这不重要。"宋亚轩突然提高音量,"重要的是你又对小雨食言了!你知道她多期待这次比赛吗?她练习了三个月!"
刘耀文的下巴绷紧,"我有会议,宋亚轩。重要的投资方,关系到公司下一部电影的资金..."
"总是有理由!家长会、生日、比赛...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成为你的优先项?"宋亚轩意识到自己在大喊,但无法控制。
"这不公平。"刘耀文的声音也硬了起来,"我推掉了一半的邀约就为多回家!你以为我不想看小雨比赛吗?但总得有人赚钱养家!"
"我们不需要那么多钱!我们需要的是你!"宋亚轩深吸一口气,"知道克里斯托弗怎么说吗?他说我的音乐变得'安全'了。也许他是对的——我太忙于当好父亲好丈夫,忘了自己首先是个音乐家!"
屏幕那头的刘耀文脸色刷地变白,"所以这是关于他?关于你后悔选择了这条路?"
"这是关于尊重!"宋亚轩猛地合上笔记本电脑,结束了通话。
房间陷入死寂。宋亚轩的手在发抖,他走到窗前,柏林夜景在雨中模糊成一片光晕。十年了,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争吵。
床头柜上的手机亮起,是刘耀文发来的消息:「对不起。我明天最早航班回米兰。我们谈谈。」
宋亚轩没有回复。他掏出克里斯托弗的名片,边缘已经因为反复摩挲而发皱。
---
第二天中午,酒店前台通知宋亚轩有包裹。拆开后是一份乐谱——刘耀文改编的新版《星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笔记。最上方用中文写着:「给安全的宋教授一点危险。P.S. 我还是喜欢吃醋的自己吗?」
宋亚轩忍不住微笑。这个版本的《星辰》加入了大量不和谐音和即兴段落,正是克里斯托弗所说的"危险"。翻到最后一页,他发现刘耀文甚至画了个丑化自己的漫画,头上顶着"醋王"两个字。
电话响起,是马克西姆。"宋老师,今天下午的记者会别忘了。结束后克里斯托弗想请你共进晚餐,讨论合作细节。"
"我可能..."
"对了,"马克西姆补充,"耀文刚给我打电话,让我确保你按时吃饭。他...听起来很疲惫。"
宋亚轩胸口一阵刺痛。即使吵架,刘耀文依然惦记着他的胃病。他看了看手中的乐谱,又想起小雨失望的眼神,陷入深深的矛盾。
记者会上,关于《界限》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当被问及"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时,宋亚轩停顿了太久,以至于主持人以为麦克风出了问题。
"没有完美平衡。"他最终回答,"只有不断调整和互相妥协。有时成功,有时..."他想起了空荡荡的观众席上那束孤独的花,"有时会让人失望。"
"您的丈夫刘耀文曾说过,家庭是他所有创作的灵感来源。"一位女记者追问,"您同意吗?"
宋亚轩眼前浮现刘耀文熬夜为小雨设计震动舞蹈地板的样子,为小星制作特制耳机时的专注神情,还有他在自己每次演出前那通永远准时打来的加油电话。
"是的。"他轻声说,"家庭给了我们勇气去创作最真实的艺术。但同时也要求我们...付出代价。"
记者会结束后,克里斯托弗在后台等他,手里拿着两杯香槟。"精彩的回答。"他递过一杯,"尤其是关于'代价'的部分。"
宋亚轩接过酒杯,没有喝。"克里斯托弗,关于巡演..."
"不急着决定。"克里斯托弗微笑,"今晚只是老朋友叙旧。我订了你最爱的那家意大利餐厅,记得吗?十年前在维也纳..."
"抱歉。"宋亚轩放下酒杯,"我得回米兰了。孩子们...需要我。"
克里斯托弗的眉毛微微扬起,"当然,家庭第一。"语气中带着微妙的嘲讽。
回酒店的路上,宋亚轩收到小雨的短信:「刘爸爸回家了,但他看起来很难过。你们吵架了吗?」
他正要回复,手机又跳出一条新闻推送:《音乐才子刘耀文柏林电影节缺席,疑似与合作伙伴产生分歧》。配图是他昨晚在after party与克里斯托弗交谈的照片,角度刁钻,看起来异常亲密。
宋亚轩咒骂一声,立刻打给刘耀文。响了很久没人接。他又打给家里,是小星接的。
「爸爸!」孩子用手语兴奋地说,「小雨姐姐赢了比赛!刘爸爸带我们吃了冰淇淋,但他一直看手机...」
"让他接电话好吗?"
片刻后,刘耀文的声音传来,比平时低沉:"喂?"
"看到那篇胡编乱造的新闻了吗?"
"嗯。"刘耀文停顿了一下,"我不在乎那些。只在乎...你还生气吗?"
宋亚轩望着出租车窗外柏林的街景,突然无比想念米兰家中的混乱与温暖。"我订了六点的航班。"
电话那头传来深呼吸的声音,"我去接你。"
"不用,陪孩子们吧。"宋亚轩顿了顿,"还有...我收到了乐谱。很...危险。我喜欢。"
刘耀文轻笑一声,"等你回家,我弹给你听完整版。"
挂断电话,宋亚轩掏出克里斯托弗的名片,犹豫片刻,最终将它撕成两半,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不是现在,也许永远不会。有些选择一旦做出,就无需反复质疑——即使这意味着他的音乐永远不够"危险"。
出租车驶向机场,宋亚轩闭上眼睛,脑海中交替浮现两个画面:克里斯托弗弹琴时优雅的手指,和刘耀文教小雨跳舞时夸张的表情。前者代表艺术的可能,后者则是爱的真实。而人生,终究不能同时踏上两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