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开后的日子,程暖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和写作。她以俞川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在校刊发表,引起广泛共鸣。那些曾经传播谣言的同学开始反思,王明甚至私下向她道歉,承认帖子是他发的,因为嫉妒俞川的才华。
五月的一个下午,一位优雅的中年女士在校门口等到了程暖。
"你是程暖吧?我是俞川的姑姑。"女士微笑着说,"能和你聊聊吗?"
咖啡厅里,俞姑姑告诉程暖,俞川确实去了国外,但不是为了逃避。"那孩子从小就不善表达。车祸后,他母亲过度保护,使他更加封闭。你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走进他心里的人。"
程暖握紧了咖啡杯:"他...还好吗?"
"听力恶化比预期快。"俞姑姑叹息,"但他坚持完成了音乐学院的作品集。那首《听见你的声音》被教授称为'天才之作'。"
程暖鼻子一酸:"他为什么不告诉我..."
"他害怕成为你的负担。"俞姑姑递给她一个信封,"这是他留给你的。本来他想等自己'足够好'了再联系你。"
信封里是一张乐谱手稿——他们共同创作的那首歌,但在边缘空白处,俞川用极小却工整的字迹写满了「程暖」「喜欢」「对不起」和「谢谢」。
那天晚上,程暖鼓起勇气向父母坦白了一切。她展示了俞川的成绩单、音乐作品,以及校刊上那篇关于"校园霸凌与标签化伤害"的文章。
"他不是问题学生,而是一个勇敢面对困难的天才。"程暖声音颤抖但坚定,"我希望你们能了解真正的他,而不是谣言中的那个形象。"
父母沉默良久。最终父亲开口:"如果他真的如你所说...我们愿意见面了解。"
毕业前夕,程暖收到一封邮件,是俞川发来的音频文件。没有文字,只有一首新钢琴曲,比他们合作的那首更加激昂澎湃,在最高潮处突然转为温柔如水的旋律,仿佛暴风雨后的第一缕阳光。
她立刻回信:「毕业典礼那天,你会来吗?」
三天后,回复来了:「会。有东西想当面给你。」
程暖捧着手机,心跳如鼓。她还有太多话想对他说,但最重要的是那句一直没机会说出口的话
毕业典礼当天,校园里挤满了学生和家长。程暖不断在人群中搜寻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始终未能找到。
"下面请毕业生代表程暖同学致辞。"
站在话筒前,程暖调整了一下演讲稿。突然,她注意到礼堂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空着一个座位——那是俞川第一次听她演讲时坐的地方。这个发现让她心中一动。
"...高中三年,我们学会了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理解彼此的不同..."她的演讲比原稿更加发自内心,"...就像有些人用言语表达,有些人则用沉默的行动;有些人的声音能被所有人听见,有些人的声音则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
演讲结束后,校园广播突然播放起一段熟悉的旋律。程暖浑身一震——《听见你的声音》!但不是原始版本,而是重新编曲的,加入了小提琴和她的声音采样。
音乐结束时,全校师生自发鼓掌。程暖冲下舞台,四处张望。就在这时,她看到樱花树下站着那个高挑的身影。
俞川穿着正式的衬衫,没戴耳机,阳光下他的轮廓如此清晰。程暖跑过去,在距离两米处突然停下,两人隔着空气凝视着对方。
"你回来了。"她最终开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俞川点头:"听力恶化...但医生说积极治疗可以延缓。我学会了读唇语。"他指了指自己的耳朵,那里戴着新型助听器,"而且...有些声音我不想错过。"
他从身后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给你的毕业礼物。"
盒子里是一支钢笔和一本空白笔记本。扉页上写着:「给未来最优秀的作家——愿你的文字继续温暖人心。Y」
程暖再也控制不住,上前紧紧抱住了他。俞川的身体先是僵硬,然后慢慢放松,最后回抱住她。
"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程暖在他耳边轻语。
"我也是。"俞川的声音有些哽咽,"首先...对不起不告而别。其次...谢谢你的坚持。最后..."他深吸一口气,"我喜欢你,程暖。虽然我不善表达,但..."
程暖用吻打断了他的话。这个吻很轻,很快,但足以表达所有言语无法承载的情感。
"我父母想见你。"分开后,她红着脸说,"我告诉他们...我喜欢的男孩是个天才音乐家。"
俞川紧张起来:"他们...还反对吗?"
"他们看了你的成绩单和作品后,说想亲自道歉。"程暖笑着拉起他的手,"来吧,俞大音乐家,是时候让更多人听见你的声音了。"
毕业舞会上,俞川第一次摘下助听器与程暖共舞。虽然听不清音乐,但他说自己能通过地板震动和她身体的移动感知节奏。
"暑假有什么计划?"程暖问。
"我接受了国内音乐学院的录取。"俞川说,"他们为我设计了特殊课程。还有...我想写更多曲子。"
"我可以当你的专属作词人吗?"程暖眨眨眼,"顺便记录音乐天才的成长故事。"
俞川假装思考:"考虑考虑...报酬怎么算?"
"这个怎么样?"程暖再次吻上他。
舞池灯光下,两个年轻人相拥而舞,周围的世界仿佛都不再重要。他们知道,未来还会有挑战——俞川的听力问题、程暖父母的担忧、即将开始的大学异地...但此刻,他们只想享受这来之不易的默契与理解。
就像那首歌里写的:「在寂静中听见你的心跳,在喧嚣中分辨你的声音」。有些联系,一旦建立,就再也不会断开。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