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卡纳体育馆的穹顶漏下细碎的阳光,樊振东站在替补席边缘,盯着记分牌上的比分。男团决赛第三盘,张继科对阵日本选手丹羽孝希,0-2落后,场边的空调热风让他后颈发紧。
“东哥,擦汗。”林舒窈递过毛巾,指尖在他肩胛骨处轻轻按了三下——这是他们约定的“冷静暗号”。白色毛巾边缘绣着金色小星星,和他腕上的护腕正好配对,毛巾一角印着极小的“2016.8.18”,是他第一次穿上奥运队服的日子。
张继科的正手爆冲失误时,樊振东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作为P卡选手,他清楚自己可能全程只能坐在场边,但看见队友陷入苦战,掌心还是沁出了汗。林舒窈忽然从保温箱里掏出个玻璃罐,里面装着冰镇的酸梅汤——他赛前说紧张得吃不下饭,她便熬了整夜。
“喝一口,开胃。”她的声音轻得像羽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酸梅的酸甜在舌尖炸开,他忽然想起2014年冬夜,她在首钢球馆给他揉脚踝时说的话:“真正的战士,无论是否上场,都是团队的刀刃。”
第二局中段,张继科的战术调整奏效,比分追成8-8平。樊振东注意到林舒窈的手账本摊在战术桌上,最新一页贴着他和马龙、张继科的合照,旁边用红笔写着:“东哥的接发球预判速度比三个月前快0.1秒,足以应对丹羽的侧切。”
当张继科以11-9拿下决胜局时,替补席爆发的欢呼声里,樊振东忽然看见林舒窈背过身去。她抬手抹了把眼睛,转身时却笑着比出“OK”手势,指尖的创可贴是小老虎图案——那是他昨天帮她拎医疗箱时,她被金属扣划伤的。
颁奖仪式上,金牌在灯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斑。樊振东站在马龙和张继科身后,忽然感觉有人轻轻拽了拽他的袖口。林舒窈举着手机,镜头对准他胸前的金牌:“要和你的‘LSY’柄胶合个影吗?”
镜头定格的瞬间,他忽然想起四天前在训练馆,她蹲在地上替他粘补球拍磕掉的胶皮,阳光穿过百叶窗,在她发梢镀上金边。那时他说:“窈姐,等下届奥运会,我一定让你在观众席看我打单打。”她抬头时,眼里映着的不只是球拍,还有他从未说出口的野心。
深夜的奥运村飘着细雨,林舒窈在日记本上写下: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晴转雨
东哥今天没上场,但我看见他在替补席做了27次接发球模拟动作。
他把金牌擦了三遍,却始终没戴在自己脖子上——这个男孩的荣耀,永远装在别人的目光里。
但我知道,里约的雨,终将在东京的晴日里,变成他球拍上的彩虹。”
钢笔尖在“东京”两个字上停顿,她摸了摸口袋里的小瓶子——装着从里约沙滩捡的细沙,打算混进制药的蜂蜜里,给樊振东做明年的护腕贴。窗外传来海浪声,像时光的年轮,正在为某个约定,悄悄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