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予安第十三个月,立春。
老宅石板缝里钻出的第一株四叶草,被孩子一巴掌拍扁。
他晃晃悠悠站起来,像喝醉的小企鹅,左脚绊右脚,扑进温羡怀里。
“妈——”
奶声奶气,却咬字清晰。
温羡愣了半秒,眼泪瞬间涌出来。
沈砚在厨房冲奶粉,手里奶瓶“当啷”掉进水槽。
他冲出来,手上还滴着水,单膝跪在地板上,冲孩子伸手:“予安,到爸爸这儿来。”
小企鹅原地转圈,咯咯笑,就是不迈步。
沈砚干脆盘腿坐下,把手臂当隧道,诱捕成功。
孩子扑过去的瞬间,男人眼眶红了——
缺席十五年的少年,终于在下一代怀里,补上了迟到的拥抱。
走路一旦解锁,世界就开始奔跑。
沈予安每天六点准时醒,像上了发条的探险家。
第一件事,是跑去院子里的秋千——
新桩子已经调到最低档,他踮脚就能坐。
沈砚在后面轻推,幅度小得几乎看不出。
孩子却笑得像飞出了银河系。
温羡举着相机,连拍一百张,选出一张做手机壁纸:
朝阳、秋千、父子剪影,还有被风吹起的银杏叶,像给画面加了一层天然滤镜。
走路带来的副作用:摔。
膝盖磕青,额头鼓包,沈砚比孩子先红眼眶。
温羡笑他:“当年剧院塌了你都没哭。”
男人用碘伏棉签,小心涂宝宝膝盖:“建筑可以重建,他只有一个。”
一句话,把温羡也惹红了眼。
夜里,孩子睡了,两人窝在壁炉前翻育儿书。
沈砚在“如何克服家长过度焦虑”那页,贴了张便利贴:
【允许摔倒,才能学会奔跑】
落款:沈砚(仍在学习中的爸爸)
第十五个月,沈予安第一次自己爬上老宅的楼梯。
二十二级台阶,他手脚并用,像征服珠峰。
登顶后,一屁股坐在外婆的座钟前,好奇地拍钟面。
座钟“当——”一声,指向七点零六分——他出生的时刻。
孩子愣住,随即大笑,笑声在空荡走廊回荡。
沈砚靠在栏杆边,对温羡低声说:“你听,时间在给他鼓掌。”
走路也带来“追光”新技能。
只要太阳照进院子,沈予安就追着光斑踩,像在玩现实版“跳房子”。
沈砚把碎镜片贴在旧木板上,自制了一面“光之迷宫”,斜靠在葡萄架旁。
光斑被折射成漫天小星星,孩子尖叫着扑来扑去。
温羡把这一幕拍成短视频,发到微博——
14的追光少年#冲上热搜。
评论区一句高赞:
【他在追光,光在追他,而我们在追他们。】
第十六个月,语言爆发期。
沈予安的第一句完整句子是:
“爸爸,推高高!”
沈砚得令,把秋千荡到极限,孩子笑得口水乱飞。
第二句是:
“妈妈,抱抱!”
温羡放下相机,张开手,却见小家伙扭头又跑向沈砚——
“爸爸,也抱抱!”
沈砚蹲下来,一手抱孩子,一手揽住温羡,像把整个银河系抱进怀里。
团长在脚边转圈,尾巴扫过三人叠在一起的影子,像给画面签上名。
第十七个月,沈予安第一次自己打开外婆的座钟。
他踮脚,把钟门“咔哒”一声掰开,里面掉出一片银杏叶——
是去年竣工时,沈砚藏在钟摆后的“时光备用钥匙”。
叶子上用铅笔写着:
【予安,等你打开这座钟,我们就去看第二次极光。】
孩子把叶子举给温羡,奶声奶气念:“极光——”
温羡愣住,看向沈砚。
男人靠在门边,笑得比极光还温柔:“第三季,提前预告。”
倒计时再次启动。
365 减 17,还剩 348 天。
沈砚在客厅挂了一块小黑板,写上:
【距离沈家三口第二次极光:348】
每天,沈予安被抱着擦掉一个数字,奶音拖长:“348——347——”
团长跟着“喵”一声,像在附和。
温羡把黑板拍下来,发到微博,配文:
【14%·第三季:走路、追光与极光】
评论区瞬间变成许愿池:
【等我宝宝会走路,也带他去看极光!】
【原来爱情真的有后续!】
第十八个月,沈予安第一次自己走出老宅大门。
他摇摇晃晃迈过门槛,像跨过一座看不见的桥。
沈砚和温羡跟在身后,不约而同停下脚步。
孩子回头,冲他们笑,阳光落在他睫毛上,碎成细小的金屑。
那一刻,温羡仿佛看见十五岁的沈砚——
同样站在门槛外,手里攥着一张没勇气递出去的车票。
而如今,那张车票的终点,正牵着孩子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向更远的远方。
夜里,孩子睡了。
温羡把今天拍的照片导入电脑,文件夹命名:
【14%·第三季 EP.01 走路】
沈砚端着两杯热牛奶进来,杯口飘着桂花香。
“第二季完结了?”
“嗯,最后一集是追光。”
“第三季标题?”
温羡把电脑转向他——
屏幕上,是沈予安站在门槛外的背影,头顶一行字:
【14%·第三季:走路、追光与第二次极光】
沈砚把牛奶递给她,顺势环住她肩:“那第四季?”
“等宝宝会跑。”
“第五季?”
“等他会说爱。”
男人低笑,吻落在她发顶:“那就拍到第十季。”
壁炉“噼啪”一声,像给他们的对话盖了个章。
窗外,香樟果由青转红,又一枚熟透的果子落地。
座钟指向十一点零六分,指针轻轻颤动,像在预告:
【第三季正式开播,主演:会走路的沈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