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最后一周,柳岗县火车站挤满了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尧青扛着捆得结结实实的被褥卷,在人群中艰难地开辟出一条路,身后跟着拎着脸盆和暖壶的李慧,以及背着书包的陈晓燕。
"爸,我来拿一点吧。"陈晓燕伸手想接过尧青手里的网兜,里面装着李慧亲手腌的咸菜和酱料。
"不用。"尧青侧身避开,"你看好车票和录取通知书就行。"
站台上,绿皮火车喷吐着蒸汽,车窗里已经塞满了行李和人头。尧青对照车票找到车厢,一个戴红袖标的学生志愿者帮他们把行李从窗口塞了进去。
"柳岗到武汉,得坐两天一夜呢。"志愿者擦了把汗,"你们谁去上学?"
陈晓燕亮出录取通知书,志愿者眼睛顿时瞪大了:"荆大物理系?咱们县头一个吧?厉害啊!"
李慧突然抓住陈晓燕的手:"丫头,上车前再去趟厕所吧?火车上不干净..."
"奶奶,刚才去过了。"陈晓燕无奈地笑,却没有挣脱老人布满皱纹的手。
发车铃刺耳地响起。尧青帮陈晓燕挤上车厢,在拥挤的过道里找到她的座位——靠窗的三人大长椅,已经坐了两个男生。
"同学你好!"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主动打招呼,"我是荆楚师范化学系的,叫张明。"
另一个皮肤黝黑的男生也点点头:"李建军,荆楚师范数学系的。"
陈晓燕拘谨地坐下,眼睛却一直盯着窗外的尧青和奶奶。火车开始缓缓移动,李慧突然跟着走了几步,从窗口塞进一个小布包:"丫头,煮鸡蛋和烙饼,路上吃!"
"照顾好自己!"尧青的声音被汽笛声盖过一半,"有事就打宿舍楼下的公用电话!"
陈晓燕把脸贴在玻璃上,直到站台上的两个身影变成小黑点。她打开奶奶给的小布包,除了食物,还有一卷用手帕包着的零钱——最大面值是五元,加起来可能不超过二十块。
"你爸和奶奶真疼你。"叫张明的男生羡慕地说,"我爸就给了张车票钱。"
陈晓燕摩挲着那卷带着奶奶体温的零钱,轻声道:"他们很爱我。"
两天后,当火车终于驶入荆门站时,陈晓燕的腿已经坐得发麻。她跟着人流挤出站台,一眼就看到举着"武汉大学"牌子的迎新处。更让她惊喜的是,牌子上方还有个小牌子写着"物理系"。
"陈晓燕?"一个扎马尾的女生翻看名单,"柳城柳岗县一中的?"
"是我!"陈晓燕紧张地递上录取通知书。
"哇!你就是那个县级中学考进来的!"女生惊讶地打量她,"我是大三的刘芳。走,校车在那边!"
荆大的迎新校车是辆改装过的卡车,车厢里摆着小板凳。陈晓燕抱着行李坐在角落,望着窗外陌生的城市景象——高楼比柳城还多,自行车流像潮水般涌动,街边小贩吆喝着听不懂的方言。
"新生先去宿舍放行李,然后到物理楼前报到!"刘芳在车头大声指挥。
校车驶过东湖边,陈晓燕的眼睛瞪得溜圆——这湖面比柳岗水库大了十倍不止!远处一幢幢红顶建筑掩映在绿树中,那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宿舍是八人间,上下铺的铁床漆成军绿色。陈晓燕分到靠窗的下铺,她小心翼翼地把被褥铺好,又拿出奶奶绣的枕巾铺在枕头上。同宿舍的女生陆续到来,有北京来的、上海来的,说话口音五花八门。
"你是哪里人呀?"一个烫着卷发的女生问她。
"东河柳城。"陈晓燕小声回答。
"县城的?"卷发女生惊讶地挑眉,"那你高考多少分?"
当陈晓燕说出分数时,整个宿舍安静了几秒。卷发女生讪讪地转回身去整理自己的化妆品。
物理楼前搭着简易帐篷,新生排成长队。陈晓燕踮脚张望,突然在教师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严教授!他正在和几个老师交谈,似乎感应到什么,突然抬头看向她这边。
"陈晓燕!"严教授大步走来,"尧青没陪你一起来?"
"爸...爸爸工作忙。"陈晓燕结巴了一下,还不习惯在外人面前这样称呼尧青,"他送我上了火车。"
严教授皱眉:"这个尧青,我不是说了可以报销火车票吗?"他转向工作人员,"这学生我亲自带,你们继续。"
跟着严教授走在校园林荫道上,陈晓燕紧张得手心冒汗。严教授却出奇地和蔼,指着路过的建筑一一介绍:"这是图书馆,那边是实验中心...哦,你父亲当年就在这栋楼里做超导实验。"
办完手续已是傍晚。严柏昌带她去教职工食堂吃了晚饭,又亲自送她回宿舍楼下。
"周末来我家吃饭。"严教授不容拒绝地说,"我夫人想见见尧青收养的女儿。"
回到宿舍,陈晓燕从书包深处掏出一个小本子——那是尧青给她的"大学生存指南",密密麻麻写满了注意事项:"打热水小心烫伤"、"荆泽冬天湿冷要备电热毯"、"遇到困难直接找严教授"...最后一条特别用红笔标注:"记住,你值得这一切。"
她翻到本子最后一页,那里夹着一张照片——今年夏天毕业典礼上,她站在尧青和奶奶中间,三个人都笑得灿烂。照片背面是尧青工整的字迹:"无论走多远,家都在这里。"
与此同时,柳岗县一中的物理教研室,尧青正在批改高一新生的摸底试卷。胸口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刺痛,他赶紧放下钢笔,从口袋里掏出翟航改装的心率监测仪。屏幕上的数字跳得有些快,但还在安全范围。
"尧老师!"何老师风风火火推门进来,"晓燕到学校了吗?"
尧青看了看手表:"应该到了,说好今晚八点往传达室打电话。"
八点整,尧青和李慧守在传达室的老式转盘电话旁。铃声准时响起,尧青抓起听筒,听到陈晓燕兴奋的声音:"爸!我见到严教授了!宿舍特别好,就在东湖边!"
"同学相处得好吗?食堂吃得惯吗?"李慧凑近话筒连珠炮似的问。
尧青笑着看母亲抢过电话,自己走到窗前。九月的晚风带着初秋的凉意,操场上有住校生在打篮球。远处,矿区的灯火像往常一样明亮,而千里之外,他亲手培养的那颗星星,终于开始属于自己的闪耀。
挂掉电话后,李慧抹着眼角:"丫头说严教授周末要请她吃饭...这孩子真有福气。"
"是她自己争气。"尧青收起心率监测仪,"妈,下周高一有个女生,情况有点像当年的晓燕..."
母亲了然地点头:"带回家吃顿饭吧。咱家现在宽敞了。"
夜空中,一架飞机掠过,闪着红色的航灯。尧青想起严教授信中的话:"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现在,这团火正在更广阔的天空下燃烧,而他的使命,是回到这片黑土地上,点燃更多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