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新加坡。国栋集团总部大厦如同一把利剑,直插东南亚金融区的核心腹地。顶层会议室,“星耀”会议室,巨大的环形落地窗外是壮丽的海港景色,但室内气氛却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林婉清坐在主位右手边的第一个位置——那是最大股东的位置。她穿着一身量身定制的白色香奈儿粗花呢套装,线条利落,褪去了几分娱乐圈的明艳,多了几分商界的干练与清冷。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唯有耳垂上两点简洁的钻石耳钉,在灯光下折射出锐利的光芒。
刘耀文坐在她身侧靠后的位置,更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或顾问。他今日也是一身墨黑色高定西装,气场强大却刻意收敛,如同蛰伏的猎豹,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长桌两旁,坐满了国栋集团的董事和核心高管。大多都是五十岁往上的男人,个个眼神精明,面容或严肃或带着意味不明的微笑。空气中弥漫着雪茄、古龙水和一种无形的、对年轻闯入者的审视与轻蔑。
主导会议的是副董事长宋文昌,一位六十多岁、头发梳得油光水滑、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男人。他是林国栋创业时期的老臣,在集团内部势力盘根错节。
“林小姐,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栋集团董事会,对您的归来表示欢迎。”宋文昌开口了,语气带着程式化的礼貌,嘴角上扬的弧度恰到好处,却未达眼底,“林董事长生前一直念念不忘,能找到您是他最大的心愿。如今终于如愿,他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
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无可指摘。
林婉清微微颔首,声音清晰冷静:“谢谢宋副董。对于集团的事务,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以后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态度不卑不亢,倒是让几个原本带着看戏心态的董事稍稍正色了几分。
“那是自然。”宋文昌笑了笑,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精光,“既然林小姐提到了学习,那正好,我们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向您汇报一下集团上个季度的核心运营情况。也好让您尽快熟悉起来。”
他朝财务总监使了个眼色。
财务总监立刻会意,打开投影仪,瞬间,巨大的屏幕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表格、数据流和复杂的曲线图。
“林小姐,请看,”财务总监推了推眼镜,语速开始加快,带着一种行业特有的流畅和术语轰炸,“这是我们航运板块Q3的EBITDA调整后同比分析,主要受中东航线SCFI指数波动影响,环比下降了百分之三点七,但考虑到OPEX端的成本优化,实际现金流边际效益提升百分之零点五……再看地产板块,我们在吉隆坡的‘双子塔星城’项目前期投入的IRR目前低于预期,主要因美联储加息周期导致资本化率承压,但长期持有价值……”
一连串的英文缩写、专业术语、复杂的数据对比,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向林婉清。
她努力维持着脸上的平静,背脊挺得笔直,目光专注地盯着屏幕。她能听懂一部分,毕竟在刘耀文身边耳濡目染,对一些基础商业词汇并不陌生。但如此深度、快速、且明显带着炫技和考验意味的专业汇报,远远超出了她目前的认知范围。
她感觉到周围那些若有若无的目光,像细针一样扎在她身上,等待着她的反应。是出声打断承认听不懂?还是只能像个花瓶一样茫然地坐完全程?
眼角余光里,她看到刘耀文姿态未变,只是放在桌上的手,食指极轻地、有节奏地敲击了一下桌面。那是他们之间一个极细微的小动作,通常意味着“稍安勿躁”。
林婉清深吸一口气,将一瞬间涌上的慌乱强行压了下去。她不能慌,更不能露怯。她拿起手边的钢笔,摊开面前的笔记本,做出认真记录的样子,尽管那些术语像天书一样难以捕捉。
财务总监的汇报终于告一段落,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宋文昌满意地点点头,微笑着看向林婉清,那笑容像一层油浮在水面上:“林小姐,您看还有什么需要详细了解的吗?或者对财报有什么高见?”
这个问题,恶意满满。说“没有”,显得无能;说“有”,却又根本问不到点子上,更容易被嘲笑。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林婉清感觉到手心有些冒汗。她垂下眼睑,看着笔记本上自己无意识画下的几道凌乱线条,大脑飞速运转。直接回答有或没有,都是陷阱。
就在她准备开口,打算用“我需要时间仔细研读报告”这类万金油答案暂时搪塞过去时,目光无意间扫过了投影屏幕上刚刚翻过去的一页附录。
那是一页关于吉隆坡项目详细成本构成的附表,刚刚一闪而过,但她隐约捕捉到了一个不协调的地方。
她猛地抬起头,目光不再试图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术语,而是直直地看向财务总监,声音清晰,甚至带着一丝属于演员的、掌控气氛的沉稳:
“王总监,抱歉打断一下。关于吉隆坡‘双子塔星城’项目,我刚刚看到附录B-7页,2023年Q3的‘建筑材料成本’项下,有一笔总额一千两百万美元的特殊合金采购费用。”
她语速不快,却每一个字都砸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我记得没错的话,该项目的主体结构工程在上个季度已经全部封顶。请问,在内部装修阶段,为何会产生如此巨额的结构性材料采购支出?而且,这笔费用的审批流程,似乎是在季度末的最后一周才走完。能请您解释一下吗?”
刹那间,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财务总监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变得有些僵硬,甚至闪过一丝慌乱。他下意识地看向宋文昌。
宋文昌脸上的笑容也淡去了几分,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起来。
其他董事们交换着惊讶的眼神。他们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像花瓶一样的女明星,竟然能在如此高速的信息轰炸中,精准地捕捉到这样一个细微的、看似不起眼的数据疑点!而且 timing 抓得如此之准,正是在他们以为她完全跟不上节奏、准备看笑话的时候,猛地刺出了这一剑!
她不懂EBITDA,不懂IRR,不懂资本化率。 但她抓住了最朴素的逻辑矛盾——封顶后的项目为何大量采购结构材料?以及最敏感的节点——季末匆忙走完的大额审批。
这无关高深的金融知识,只关乎最基础的商业常识和敏锐的观察力。
刘耀文坐在她身后,一直没什么表情的脸上,唇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上扬了一个极小的弧度。那是一种混合着赞赏与了然的情绪。
林婉清没有看任何人,只是目光平静地、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疑惑,继续看着额头开始冒汗的财务总监,等待着她的答案。
她仿佛又回到了摄影棚,面对刻意刁难的对手戏演员。只是这一次,舞台换成了董事会,而她的演技,关乎着她能否在这里,为自己赢得第一寸立足之地。
那枚来自董事会的下马威,被她用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轻轻地、却又无比犀利地,原路挡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