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雪将那些发黄的处分记录一张张拍下来。手机镜头聚焦在杨涛手肘的疤痕上时,她的指尖在屏幕上停留了很久,直到自动对焦的方框变成红色。
"不止我一个。"她突然说,声音像是浸透了消毒水的纱布,沉重而清晰,"初三(2)班的张雯,高一(7)班的李雨晴..."每报出一个名字,杨涛就在手机备忘录里打下一个标记,"她们都被林妍欺负过。"
杨涛的呼吸骤然加重。他拨了个号码:"九尾,麻烦你帮我联系杨律师。"电话那头传来椅子翻倒的声响,许鑫蓁标志性的慵懒嗓音瞬间清醒:"卧槽大哥,你知不知道现在几点...等等,是为热搜那事?"
三天后的阴雨清晨,凯旋康复中心的会议室坐满了人。陈雪的口袋里装着沉甸甸的U盘,里面是十五年来她暗中收集的所有证据——从当年医务室的就诊记录,到近期林妍威胁她的录音。窗边站着个穿西装套裙的女人,正用红笔在白板上勾画诉讼流程,胸牌上写着"杨清娇律师"。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7条..."杨清娇的钢笔尖在某条法律条文上重重一点,墨水晕开成小小的星斑,"校园霸凌的追诉期可以延长至受害人三十周岁。"
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戴着口罩的张雯牵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走进来,女孩手臂上还有淡淡的烫伤疤痕。"我女儿明年上初中。"张雯摘下口罩,露出嘴角一道细长的白痕,"不能再有下一个林妍。"
陆续到来的人填满了会议室每个角落。有人带来了当年被撕碎的作业本,有人展示着至今未消的淤青照片。陈雪站在投影仪前调试设备时,杨涛悄悄往她手里塞了颗草莓牛奶糖——和初中时一模一样的包装。
——
新闻发布会选在陈雪大学的医科阶梯教室。当陈雪播放那段器材室外的监控录像时,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画面里15岁的杨涛第三次用身体撞击玻璃,校服袖口已经渗出血迹,而教室里的林妍正对着哭泣的陈雪举起手机。
"这不是单纯的校园暴力。"杨清娇展示着最新证据——林妍成年后仍在某慈善基金会任职期间,挪用帮扶贫困生的专项资金,"而是一种长期的霸凌行为模式。"
记者们的长枪短炮转向教室后排。当年被欺负过的同学们依次站起来,有人举起病历本,有人展示心理评估报告。最后发言的是张雯的女儿,小女孩举起一幅蜡笔画:黑色怪物脚下踩着许多小人,而角落里有个穿白大褂的阿姨正举起发光的听诊器。
"阿姨说..."孩子稚嫩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受伤了要大声喊疼。"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淹没了屏幕。热搜前十瞬间被相关话题占领,#林妍霸凌#后面跟着深红色的"爆"字。杨涛坐在角落,看着陈雪挺直的背影在闪光灯下纹丝不动,只有垂在身侧的手指微微发抖——那是她做精密手术时才会有的应激反应。
他悄悄打开手机,KPL官方账号正在直播"反霸凌公益赛"。画面里许鑫蓁操作的英雄ID临时改成了"守护陈医生",其他队员也纷纷换上"反对校园暴力"的标语。比赛间隙,镜头切换到正在医院做志愿者的囡囡,小女孩正给儿科病房的孩子发草莓牛奶。
——
开庭那天下着瓢泼大雨。林妍穿着米色风衣走进法院,精致的妆容掩盖不住眼下的青黑。当她看到原告席上穿着陈雪,以及旁听席第一排的杨涛时,手里的爱马仕包突然掉在地上,露出里面刚收到的解聘通知。
"根据证人证言..."法官翻动着厚厚的卷宗,"被告在2008年至2010年间,长期对包括原告在内的多名同学实施..."
陈雪的视线穿过雨幕,落在被告席颤抖的背影上。十五年前那个趾高气扬的女孩,此刻正用做了美甲的手指死死抠着桌面,昂贵的香水味被冷汗浸透后,散发出腐朽的气息。
当宣判结果出来时,杨涛在旁听席握紧了拳头。林妍需要公开道歉并赔偿所有受害人,还要接受为期一年的心理干预。更重要的是,判决书里明确写道:"校园霸凌行为将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走出法院时,雨已经停了。陈雪的大衣下摆沾了些雨水,像当年被泼墨水时晕开的痕迹。杨涛突然蹲下身,用袖口轻轻擦拭那些水渍——就像十五年前那个不敢进教室的少年,最终选择用这种方式弥补遗憾。
"看。"他指向法院门口的玉兰树。经过暴雨洗礼,枝头冒出了新芽。树下的长椅上放着本《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册,封面印着的热线号码正是陈雪当年没能拨出的求助电话。
张雯的女儿跑过来,往陈雪手里塞了张新的画:穿白大褂的医生牵着电竞选手的手,身后跟着许多小人,每个人头顶都画着闪闪发光的星星。
"阿姨,"小女孩仰起脸,"痛痛飞走了吗?"
陈雪弯腰抱起孩子,轻轻贴在自己胸口——强劲有力的心跳声中,十五年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
远处,电视台的转播车正在收拾设备。镜头偶然扫过这个画面:电竞冠军单膝跪地替医生系鞋带,小女孩举着画纸咯咯笑,而树梢的新芽在春风里轻轻摇晃。当晚的新闻配文是:"不是所有伤疤都能愈合,但总有人为你点亮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