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展覽結束的隔天早晨,林清影破天荒睡到了十點。
醒來時,窗簾微開,陽光照在床單上,屋裡靜得只聽見老狗閃閃在沙發上翻身的聲音。
她轉頭,看見桌上放著一張便利貼。
是蘇芷涵的字。
「我去晨跑了,冰箱裡有昨晚剩的地瓜粥。
記得熱一下。
P.S. 閃閃早上已經上過廁所了喔。」
她沒說「我愛你」,也沒畫心。
但林清影讀懂了那行字——
這是她們真正開始「一起生活」的信號。
不是旅館式的短暫同居,而是——日子裡有你、有我、也有柴米油鹽的選擇。
【2】
下午,蘇芷涵從跑步回來,提著兩杯咖啡。
「我買了妳喜歡的那家黑咖啡,也幫我自己試了無糖。」
她將杯子遞過來,一邊將外套掛在門後的衣鉤上。
林清影接過來,嘴角微彎。
「有點苦。」
「可我想知道你每天都喝這個,是不是也習慣了苦。」
林清影沒說話,只抬手替她把被風吹亂的髮絲順了順。
「我可以問妳一件事嗎?」
「嗯?」
「妳想不想搬過來?」
這句話沒有太多鋪墊,就像清晨一杯熱粥——簡單,但暖到心底。
【3】
蘇芷涵沒立刻回答。
她只是走到窗邊,看著天色慢慢變得通透。
「我不是不想。」
「只是我怕,一旦真的搬進來,我們之間就再也不是那種……保持一點距離的美好了。」
「那種在不同房間互相思念,在不同床上各自熬夜的浪漫。」
林清影走到她身後,輕聲開口:
「我不是想要一個浪漫版本的妳。」
「我想要的是會跟我吵關燈、會打呼、會忘記放洗衣精的妳。」
「只要是妳,什麼版本我都要。」
蘇芷涵眼眶一熱,轉頭將臉埋進她懷裡。
這次她沒再退一步,而是抱得更緊。
【4】
當晚,她們坐在地毯上整理生活用品清單。
蘇芷涵提出要增加兩個衣櫃、一個書架,還有——一個可以擺下兩人合照的小牆面。
林清影聽著,慢慢在筆記本裡畫草圖,邊畫邊問:「那我們要不要也掛幾張作品?」
「只要不是我睡著流口水那張。」
「……那是我覺得妳最可愛的一張。」
她們笑著鬥嘴,卻笑著笑著就安靜下來。
這份安靜,不是尷尬,而是熟悉。
是「我們要一起過日子了」的實感。
【5】
第二週,她們開始對外發出「我們住在一起了」的訊號。
先是蘇芷涵在朋友圈發了一張閃閃躺在兩人腿上的照片,配文:
「家,不一定有地址,但一定有熟悉的呼吸。」
然後是林清影第一次主動在攝影展對話訪談裡提到蘇芷涵。
她說:
「我曾經覺得作品是我的全部,直到某天我回家時,聽見她在廚房唱走音的歌,我突然覺得——也許我不拍照了也沒關係。」
記者問她:「她是你的靈感女神嗎?」
她笑了笑,只說:
「她是我每天想按快門的人。」
【6】
某個夜晚,她們並肩坐在沙發上,各自翻著書。
電視沒開,音響放著老爵士,閃閃躺在腳邊打呼。
蘇芷涵突然開口:「清影。」
「嗯?」
「我們還要拍很多照片嗎?」
「如果妳願意,我會一直拍。」
「但如果有一天,我老了、臉垮了、腿軟了呢?」
林清影轉頭看她。
「那我就拍妳坐在輪椅上罵我為什麼不煮飯。」
「然後再拍我幫妳泡麵。」
蘇芷涵笑了,笑到眼角皺起來。
「那我們以後就不是『她與她的光影』了吧。」
「不會。」
「為什麼?」
「因為只要有妳,我就還有光。」
章末打卡金句區:
「我們不再只活在照片裡,而是一起走進日子裡。」
「她說:只要還有妳,我就還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