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紀錄片播映結束後的那一週,日子安靜得像被按下慢速鍵。
沒有活動,沒有發片,也沒接新的委託。
林清影每天泡一壺茶,把過去半年寫過的筆記翻出來,一頁頁重讀;蘇芷涵則窩在陽台,把植物修得比以往還整齊。
這樣的日子持續到第五天下午。
她們在沙發上曬太陽,閃閃躺在兩人中間打呼。
蘇芷涵忽然問:
「欸,妳有沒有想過,我們要不要……結婚?」
林清影放下杯子,眼神沒太多波動,只說:
「妳在問我想不想,還是在哪裡?」
「都有。」
【2】
林清影沉默了幾秒。
「妳為什麼會突然問?」
蘇芷涵想了想。
「可能是因為那天我媽看完片子給我的信裡寫了——」
「如果你們打算這樣一起過下去,就認真考慮一下讓自己有點保障。」
「我看完的時候覺得有點震驚,她以前連我剪短頭髮都會唸,現在卻提『保障』兩個字。」
林清影微微一笑。
「這代表她也認真看見我們了。」
「那妳覺得呢?我們要結嗎?」
林清影轉頭,看著她。
「如果可以,我想在一個沒有人認識我們的地方,簡單登記,拍幾張照片,不發朋友圈。」
「然後晚上吃碗熱麵,回家。」
【3】
她們討論起可能的國家——加拿大、冰島、荷蘭、西班牙……
桌上攤開的是一張世界地圖,圈了四五個城市。
「這裡合法,但排期要半年。」
「這裡流程快,但可能我們沒認識的人。」
「這裡天氣太冷,妳不會感冒?」
「這裡語言不通,我怕我們簽錯文件變成『合租』而不是『婚姻』。」
她們不是在夢想,而是在計算現實。
所有的細節,都像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浪漫的幻想。
【4】
當晚,林清影發了一封郵件給她的律師朋友,詢問國際同性伴侶的結婚登記建議與未來簽證安排。
蘇芷涵則開始整理兩人過往的影像,希望能做一本小冊,紀念她們即將步入的另一個身分。
她們沒有求婚、沒有戒指、沒有下跪。
卻都有各自行動的默契。
在兩人都沒有確認的情況下,她們已經默默地,走進了那個「決定一起往下過」的階段。
【5】
某個清晨,林清影醒來時,發現蘇芷涵不在床上。
她走進廚房,看到一張便條貼貼在冰箱上:
「早上去跑步,順便想一想婚禮要不要選冰島。」
底下畫了一個戴頭紗的表情符號。
林清影看了看,輕輕笑出聲。
她拿起筆,回寫:
「如果能一起走進風裡,那地方就夠了。」
她把紙條留在原地,泡了一壺她喜歡的花茶,等她回來。
那一刻,她意識到:
結不結婚不是儀式的問題,而是——妳願不願意為這個人準備明天的早茶。
【6】
一週後,她們選定了目的地:冰島。
安靜、乾淨、簡單。
她們訂了一間森林木屋,要在那裡拍結婚照,也辦一場沒有觀眾、沒有司儀、只有彼此與鏡頭的婚禮。
沒有花童,只有閃閃。
沒有婚紗,只有她們最舒服的襯衫與風衣。
她們給這場婚禮取了一個名字:
「風裡說我願意」
沒有大張旗鼓,但也不是藏起來。
因為她們知道:如果我們選擇了彼此,那我們走到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家。
章末打卡金句區:我們沒有求婚,沒有下跪,卻默契地一起走向婚姻的那條路。不是在誰面前證明,是在風裡,彼此說『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