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天下午陽光很好。
林清影坐在窗邊,膝上放著一本策展筆記,一邊寫、一邊喝花茶。
蘇芷涵窩在沙發上,抱著閃閃看留言回饋。
她們不說話,但空間裡有一種鬆弛的安靜感。
午後三點,門鈴響了。
是一位剛從展覽退場的觀眾,手裡拿著小蛋糕和一張手寫卡片。
「可以進來坐一會嗎?」
她們點頭。
他坐下後,笑著說:
「我今天不是來看展的,只是想找個地方坐著曬太陽。」
「看到你們這裡有開門,忍不住敲了敲。」
蘇芷涵接過卡片,打開,上面寫著:
「這世界太吵了,謝謝你們給我一點不說話也可以呼吸的地方。」
【2】
他離開後,她們坐在原地,久久沒說話。
林清影輕聲問:
「妳有沒有發現,這裡真的變得不一樣了?」
蘇芷涵點頭:
「以前我們想做展、做課程、做品牌。」
「現在我們只想……讓它變成一間可以坐著不做什麼也不奇怪的地方。」
林清影微笑:
「一間窗邊曬太陽的店。」
「不需要人多,不需要熱鬧。」
「只需要有幾張椅子、有光、有我們,有一點點時間。」
【3】
她們重新調整了「Room Us」的經營方針:
— 不再週週開放活動,而是變成預約式「靜室日」
— 加入「共享創作時段」:攝影器材、舞蹈場、筆記區限時借用
— 設立「作品交換牆」,讓來過的人留下自己的光影或詩句
她們給這個新模式取名為:
「Us Living」
意思是:「不是經營空間,是與生活共處的方式。」
每個月初,她們只發布一句當月主題語錄,沒有流程表、沒有強制參與。
第一句是:
「來這裡,不是為了做什麼,而是為了讓日子也能靜一靜。」
【4】
某天下午,一對剛吵完架的情侶走進來。
沒人多說話,只各自坐在角落。
林清影倒了兩杯水,放在他們之間的木桌上,沒打擾。
兩人坐了快一小時,終於交換了一句話:
「你要不要拍我一下?這樣我就不再那麼生氣。」
林清影悄悄舉起相機,按下快門。
照片裡,一人皺眉,一人忍笑。
那張照片後來被留在「作品交換牆」,寫著:
「這是我們冷戰結束的證據。謝謝你們有光,也有座位。」
【5】
有天傍晚,蘇芷涵拿著筆記本問:
「我們開這空間的初衷,還記得嗎?」
「想要一起創作、一起生活、一起對話。」
「那現在呢?」
林清影笑著看她:
「我覺得我們已經做到更好的版本了。」
「我們沒有再拼命創作,卻讓別人也有機會創作。」
「我們沒有天天談理想,但我們每天都在理想裡過日子。」
她們坐在窗邊,光從葉縫裡落下來,打在兩人手背上。
那一刻,她們知道——
夢想不只是做出什麼,而是能夠一起「留得住」什麼。
【6】
那天夜裡,林清影寫下日記:
「我們不需要成為最特別的藝術家,
也不需要把愛變成展品。
我們只要把這間店撐著,
讓人來這裡時,感覺自己被好好接住了,
那就夠了。」
蘇芷涵在旁邊補了一句:
「我們的夢,不是做一間完美的空間,
而是有一天,我們老了,還能在這間窗邊曬太陽,
然後對著彼此說——
我們曾一起撐過,也一起活著。」
章末打卡金句區:夢想不是非得宏大,有時只是一間能夠曬太陽的店。我們沒有把空間做大,只是把日子慢慢放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