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气氛骤然紧张。张真源的目光冷了下来:"丞相这是在打探军情,还是质疑朕的私事?"
赵嵩连忙躬身:"老臣不敢。只是关心陛下..."
"丞相有心了。"张真源打断他,"若无要事,退下吧。"
回到养心殿,张真源独自站在窗前,手中握着宋亚轩的最新来信。赵丞相的话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与宋亚轩的私交已经引起了朝臣的注意。作为皇帝,他不该有任何软肋,更不该...对一位将军产生超越君臣的情感。
"李德全,"他忽然开口,"把那个檀木匣拿来。"
老太监依言取来匣子。张真源将新信放入,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重读旧信,而是久久凝视着匣子。
"锁起来吧。"最终,他轻声道,"以后宋将军的私信...都收入此匣,非朕谕令,不得开启。"
李德全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默默照办了。
那天夜里,张真源辗转难眠。他起身点亮灯,从枕下摸出一张信笺——那是他偷偷留下的宋亚轩第一封私信。烛光下,他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些字句,直到东方泛白。
两个月后,北境大捷的消息传遍京城。宋亚轩不仅击退了来犯之敌,还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三座失陷多年的边城。
朝堂上,张真源当众宣布要亲自出城迎接凯旋之师。这一决定引起轩然大波。
"陛下,万万不可啊!"礼部尚书急得直冒汗,"自古只有臣子迎君,哪有君主迎臣的道理?"
"宋将军立下不世之功,朕亲自相迎,方能彰显朝廷重才之心。"张真源语气坚决,"此事已定,不必再议。"
退朝后,李德全忧心忡忡:"陛下,老奴担心此举会引起朝臣非议..."
"让他们议论去吧。"张真源罕见地流露出一丝任性,"朕已决定。"
凯旋日当天,张真源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明黄色龙袍,乘御辇来到城门外十里长亭。文武百官虽心中不满,却也不得不跟随。
时值初夏,阳光已经有些灼人。张真源站在亭中,目光始终盯着北方官道。约莫等了半个时辰,远处终于出现了军队的旗帜。
"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
张真源不自觉地向前走了几步。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中,一队骑兵疾驰而来。为首的正是宋亚轩,他一身戎装,阳光下英姿勃发,比出征前更加挺拔。
随着距离拉近,张真源突然注意到宋亚轩左臂上缠着的绷带,心头猛地一紧。
大军在百步外停下,宋亚轩独自下马,快步走到亭前,单膝跪地:"臣宋亚轩,参见陛下!幸不辱命,边关已定!"
他的声音因长途跋涉而沙哑,脸上也多了几道风霜痕迹,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如星,直直望向张真源。
"爱卿平身。"张真源上前一步,亲手扶起宋亚轩。接触到将军手臂的瞬间,他感到对方肌肉一紧,却不知是因为伤痛还是因为自己的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