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秦夏探案记(血情)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侦探  探案 

第三章 秦夏先生(二)

秦夏探案记(血情)

按照秦夏的安排,我们第二天见面后,去看了看上次见面时他提及的文湖大街一百三十一号B座的房子。房子有两间舒适的卧室和一间敞亮透气的起居室。室内布置得很温馨,两扇大窗,采光很好。我们对这房子各个方面都感到满意,租金两人分摊后,也还可以接受。于是,我们当场就敲定,马上租下了房子。当晚,我就把自己的行李从原来住的旅馆搬了过来。紧接着,秦夏第二天早上把他的几只箱子和旅行包搬了进来。接下去的一两天,我们都忙着拆开箱包,把各自的东西一样样摆放得整整齐齐。做完这些后,我们渐渐安下心来,开始熟悉周围新的一切。

秦夏确实不难相处。他不好动,生活有规律般,晚上十点不到就睡着了。早上我还没起床,他就吃完早餐出门了。他有时一整天都待在化验室里,有时在解剖室,偶尔也会走很远的路。如果干得起劲。他会精力旺盛得无与伦比。但他也会不时地出现截然相反的状况,一连几天躺在起居室的沙发上,从早到晚一句话不说。若不是知道他平日生活严谨又爱干净,我真会怀疑他染上了毒瘾。

几个礼拜后,我对他的兴趣与日俱增,我对他人生目标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即使随意扫上一眼,都会被他的样子和外表所吸引。一米八三高的身材,但却消瘦不堪,因此身体显得格外颀长,目光锐利,如鹰眼一般,除了我所说的懒散间歇期,高高的鼻梁让他整个人都显得机敏、果敢,方正的下巴往外突出,表明他不是个拖泥带水的人。双手总是沾染墨迹和化学药品,但动起来却是相当灵巧。这些是他在操作易碎的化学仪器时,我所观察到的。

我承认,秦夏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也承认,我常常努力去撬他的嘴,让他谈谈自己的情况。或许读者会觉得我是太过于多管闲事,但是,在下此结论前,请记住,我的生活有多空虚。我能有兴趣去关注的事物有多么少。除非天气特别暖和,否则我的身体状况根本不允许我到外面去,而且也没有亲朋好友来探望我,每天的生活都过得单调沉闷。这种情况下,我对合租伙伴身上的小秘密当然会极度好奇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设法揭秘上。

他不是学医的。他有次回答我的一个问题时,证实了林逸凡的说法。他坚持不懈的学习,好像也不是为了获得学业或其他被认可的机会,以跻身进入学界。但是,他对某些研究所表现出的热情令人惊奇。在一些生僻的领域中,他的学识显得异常深厚渊博,常常语出惊人。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没人会如此努力用功,没人会如此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一个人倘若只随意看书,他就不大会特别重视所学知识的准确性。除非是有十分合理的理由,否则,绝不会有人愿意在细枝末节上费脑子。

他对某些东西的无知,与他知识的渊博一样,令人瞠目结舌。对于现代文学、哲学和政治等,他几乎一无所知。当我引述马克·吐温的文章时,他竟十分天真的问我马克·吐温是谁,做过些什么。然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我无意中发现他竟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一个有教养的人竟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在我看来实在是异乎寻常,我真想不到会有这种事。

“您似乎很惊讶,”看到我惊讶的表情,他笑着说,“就算我知道这些,我也会尽力把它忘掉。”

“忘掉!”

“要知道,”他解释说,“我认为,人的大脑本来就像一间空的小阁楼,只能装入自己看中的家具。傻瓜才会见到什么都往里装,也不管是些什么杂七杂八的。如果这样,那些有用的知识反而被挤的容不下,或者和其他东西搅成一团,用起来就麻烦了。因此,一个明智的人在选择东西装进小阁楼般的大脑时,会非常谨慎。除了对工作有用的东西外,什么都不会装进去。这些东西不但要样样俱全,而且须摆放得井井有条。如果您认为这间小阁楼的墙壁富有弹性,可以无止境地往外撑开的话,那就大错特错。由此可知,迟早有一天,您的知识每增加一点,以前的知识就会忘掉一点。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让那些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知识挤出去。

“我们说的可是太阳系啊!”我大声说

“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有些不耐烦的打断我说,“你说我们是绕着太阳转的。可即使我们绕着月亮转,也丝毫影响不到我和我的工作啊。”

我几乎脱口想问他究竟是干什么工作的,但他当时那种神情清楚地告诉我,这个问题会让他不快。于是,我便思考起刚才两人间简短的交流,想尽力从里面推导出一些东西。他说他不想去学习那些与其目标无关的知识。那么,他所掌握的所有知识,对他都是有用的了。我心中暗暗列出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他在这些领域里的知识掌握情况我都非常清楚。我找了支铅笔随手写了下来。写完后一看,我忍不住笑了,原来是这样:

. 秦夏——其学识范围.

一、文学知识——无

二、哲学知识——无

三、天文学知识——无

四、政治学知识——粗浅

五、植物学知识——应对象而异,对鸦片、罂粟、大麻及毒品方面的知识相当丰富,但在园艺方面一无所知

六、地质学知识——掌握实用性知识,但很有限

七、化学知识——渊博

八、解剖学知识——精确,但不成体系

九、凶案文献知识——极丰富,他好像熟悉本世纪发生的每一桩恐怖案件的细节

十、绘画方面——只会画人脸及神情

十一、小提琴拉得不错

十二、善于棍棒术、精于剑术和拳击

十三、掌握了丰富的法律使用知识

一条条写完后,我失望地把这团纸扔进了火里。“我把他们拼凑在一起,看看到底啥行当需要这些知识。如果还是弄不明白这位老兄究竟是干什么的,”我自言自语说,“那还不如干脆放弃这个念头算了。

前面我提到他拉小提琴的水准。虽然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但也像他的其他才能一样,有些怪异。他能拉很多曲子,包括一些高难度的曲子。这一点我很清楚,因为他曾应我之请,演奏过拉威尔的《茨冈》、巴赫的《恰空》以及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等等,还有一些我喜欢的曲子。然而,他一个人拉琴时,拉出的声音根本不成调,根本听不出他拉的是什么玩意儿。黄昏时分,他会靠在椅背上,紧闭双眼,把小提琴放在腿上,手随意的拨动琴弦。有时拨出的弦声高亢却又悲凉。有时拨出的弦声怪异又轻快。显然,琴音传递出他当时的心境。但是,究竟是琴声将他引入这样的情境呢?还是某些念头或情愫驱使他奏出这样的曲子呢?这我就不知道了,若不是他往往会紧接着演奏好几首我喜欢的曲子,弥补一下我对耐性的折磨,可能我早就对这种让人恼火的独奏提出抗议了。

刚搬进来的头一两个礼拜,没人上门拜访。于是,我认为这位伙伴和我一样,没什么朋友。可是没多久,我就发现他熟人很多,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其中有个人个子较小,脸色蜡黄,有些贼眉鼠眼,长着褐色的眼睛。秦夏介绍说,他叫周凯林,此人一个礼拜要来三四次。有天早上,来了个衣着时尚的年轻女子,待了半个多钟头才走。就在这天下午又来了个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太太。而另外一回是一个身穿棉绒制服的火车搬运工。每次这些形形色色的客人来访时,秦夏总是请我让他在起居室接待,我就只好退进卧室里待着。因为给我添了麻烦,他常常向我道歉。“没办法,我只能在这里办公,”他说,“因为这些都是我的客户。”于是,我又有了一个直接问他的机会,但我瞻前顾后,觉得强迫别人吐露实情不好,因此又是没问出口。我当时想,他不肯透露自己的职业,一定是有重要原因的。然而不久后,他主动谈起了这个问题,打消了我的疑虑。

上一章 第二章 秦夏先生(一) 秦夏探案记(血情)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 演绎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