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早,船员们早早就起来,翠翠也一样,只是翠翠比大家更早些。大家还在睡的时候,就把船上的东西收拾好了,这会儿大家见什么事都差不多了,准备起程回茶峒,可客栈老板突然追出来。说要和他们一起去茶峒。这小镇的人向来心实,顺路的事 想都没想这就答应了。他们没认出这个人就是有名的傩送二老,三年的时间也让他变得几分模样,其实还是有七分像,但三年的时间同样风化了茶峒人对他的记忆。船员们蜂拥着你一言我一语,对他问东问西,终于有个人想起,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是傩送二老。那人惊喜的拍了拍傩送的肩,说了句,岳云,原来是你小子,我说那么眼熟呢,之后就聊些家常,问他出去这三年怎么样。
几天过去了,船靠岸了,抬头看岸边,青石绿瓦,依旧人来人往。那楼上的歌声。还在唱着,他家房子也没变样,傩送和船员一起上家去,翠翠又回到渡船边。傩送进了家门。顺水坐在那,比三年前沧桑了。顺顺在小憩,傩送也没叫醒他,是一位客人认出他了,笑着拍他,喊了一声“二老,你回来了。”顺顺本来没熟睡,听到“二老”就惊起来,果然有一个健壮小伙正在看他,他一打量,真是他三年未归的儿子。忙招呼了他娘来,一家人又哭又笑地说着别后。翠翠还未走近,就看到那渡船上坐着一个人,远远的就朝她挥手,等她近了,那人从船上下来。“翠翠,翠翠”,养马兵唤她,“伯伯,我回来了。”翠翠回道。两人又坐在渡船上,翠翠就跟养马兵说起遇到傩送、傩送回来的事。说话时,翠翠脸上扬着笑,养马兵却流了泪。翠翠见状问他怎么了,他说高兴。又说要去山上走走,翠翠就一个人守着渡船,养马兵来到老友的墓前,泪眼汪汪,又扬着笑,用葫芦里的酒敬了他一杯,又自己喝了两口。他看着老友的墓,半天只说了句,你可以安心些了,怕翠翠一个人太孤单了。养马兵赶着回渡船那边去。
正午,日头烈着呢。翠翠就坐在渡船上用脚踢水玩,嘴里唱着山歌,那边一行人走过来,正巧和养马兵打个照面,就一同过来。翠翠以为他们要过河。看他们到了船边,又迟迟不上船,才仔细去瞧他们,里面有前几天一直回来的船员,还有船总顺顺。其他的不认得,他们说笑着还提到了翠翠,翠翠还隔了一段距离,只知道自己的名字,其他的什么也听不清,但,凑过去听别人说,翠翠觉得不好。但其实她心里愿意知道,正纠结着,养马兵扭过头喊她,她忙跳下船跑过去,还没等她开口。问什么事,就有船员笑着问她:“翠翠,要是有人愿意来和你撑渡船,你愿意不愿意?”那人是谁?翠翠心里猜着七八分了,可嘴上却应道:“要看那人是谁?”顺顺就亲自开了口:“翠翠,我家二老想来同你撑渡船,你愿是不愿?”翠翠红了脸说:“他真的愿意来同我撑渡船,我就愿意,他要不是真心,我就不愿意。”顺风听了也笑,转而看向养马兵说:“还得你来说,恐怕我说了。她说我扯谎。”养马兵就告诉翠翠。傩送二老三年前就决心要渡船,翠翠其实知道,只是装作不知道,点头默认了这件事。
又是一天,太阳刚到山头,顺顺家的人就来了,说是二老说前儿走了马路,这回要走车路。养马兵回头看翠翠,只一眼就懂了眼神里的意思,同来人说了翠翠的意思,那头说了日子,小马兵就替翠翠应下了。那些人走了,养马兵告诉翠翠,下月初二是好日子。翠翠点头答应,养马兵就开始置办东西。翠翠也做些活去,等着那天的到来。终于,这些煎熬就要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