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的崛起,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式的权力获取史。他并非含着金汤匙出生,年轻时不过是家族企业里一个不起眼的边缘人物。当时,家族企业内部派系林立,明争暗斗不断。秦风身处逆境,没有背景,没有强援,只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善于隐忍的心。他没有急于表现自己,而是默默观察,学习那些老狐狸们的手段。
他深谙“能争会让”的道理。在那些不关乎根本利益的小事上,他表现得谦逊甚至有些懦弱,从不与人正面冲突,轻易地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利益,以此麻痹对手,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然而,一旦触及到核心权力、资源分配或是关键人事任命,他立刻会像变了一个人,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决断力,寸步不让,甚至不惜掀翻桌子。
有一次,集团内部为了争夺一个新成立子公司的控制权,几个副总撕破了脸。秦风表面上置身事外,不偏不倚,让他们去斗。私下里,他却通过不同的渠道,向每一个争夺者传递似是而非的信息,让他们相互猜忌,加剧矛盾。同时,他不动声色地扶持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中层干部,给了他一些关键资源和信息。最终,在这场混战中,没有一个副总能够全胜,而那个被秦风暗中扶持的干部,却趁乱渔翁得利,掌控了那家子公司。所有人都以为是这个干部运气好,或者能力出众,只有极少数人隐约意识到,这背后有秦风的影子。
他尤其擅长利用已有的裂痕。无论是历史遗留的派系矛盾,还是新旧势力之间的代沟,他都能精准地找到突破口,然后像楔子一样打进去,让裂痕扩大,最终分化瓦解那些可能威胁到他权力根基的力量。他会拉拢那些心怀不满的旧势力,给予他们一些虚幻的承诺或是微小的利益,让他们成为对抗新兴力量的工具。同时,他也会扶植一些没有任何根基的新人,让他们迅速上位,打破原有的权力平衡,让他们因为全依赖于他而对他忠心耿耿。新旧势力之间的对抗,元老与新贵的摩擦,下属之间的内斗,这些都是他用来维持权力平衡的手段。他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棋手,在看不见的棋盘上,拨弄着每一个棋子,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
秦明试图去理解这一切。他翻阅了大量的管理书籍,研究了历史上的权谋案例,试图找到一个解释。但他发现,书本上的理论似乎永远无法全套用在秦风身上。秦风的手段,更像是某种本能,一种在漫长而残酷的权力斗争中磨砺出来的直觉。那种对人心的洞察,对时机的把握,那种冷酷到极致的理性,是无法通过学习获得的。
一次集团高层会议上,一个资深副总,仗着自己在集团的资历和人脉,公然对秦风的一项决策表示反对。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试图挑战秦风的权威,但这一次,这位副总准备充分,联合了几位董事和部门负责人,试图以“集体建议”的方式逼迫秦风收回成命。会议现场气氛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秦风身上。秦风坐在主位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静静地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