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瑶将第十张草图揉成一团,精准地投进墙角的废纸篓。工作室的落地窗外,暮色已经笼罩了上海的天际线。明天就是与傅瑾城第一次正式工作会议的日子,可她对自己的设计方向仍不满意。
"传统与现代...说得容易。"她嘟囔着,用手指卷起一绺散落的发丝。手机屏幕亮起,是父亲发来的消息:「瑶瑶,瑾城明天来家里讨论,我让厨房准备了你们爱吃的菜。」
季瑶皱眉。自从答应与傅瑾城合作,父亲似乎比她还积极,三天两头邀请傅瑾城到家里"讨论工作"。更让她恼火的是,那个在公众场合冷若冰霜的傅总裁,在父亲面前永远彬彬有礼,活像个模范晚辈。
"两面派。"她低声评价,却想起那天他递过古董工具盒时,指尖的温度。
次日清晨,季瑶特意比约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季家老宅。她需要先熟悉战场——父亲的书房,那里收藏着大量古董艺术书籍,是讨论传统工艺的绝佳场所。
推开书房厚重的红木门,季瑶却愣住了。傅瑾城已经坐在窗边的明式圈椅上,面前摊开几本古籍,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你...来得真早。"季瑶站在门口,突然不知该进还是退。
傅瑾城抬头,嘴角微微上扬:"季小姐。我借了季叔叔几本书提前准备。"他合上手中的《天工开物》,"您要看看吗?"
季瑶走近,发现桌上全是关于中国古代珠宝工艺的典籍。其中一本手抄本尤其引人注目,纸张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彩色绘图依然鲜艳。
"这是..."
"明代宫廷首饰制作图谱,"傅瑾城轻抚书页,"我家祖传的,记载了一些失传的工艺。"
季瑶屏住呼吸。这种级别的文物通常被锁在博物馆恒温柜里,而傅瑾城就这样随意地带了出来?她小心地翻过一页,上面详细绘制着一枚累丝金凤簪的制作步骤。
"太精美了..."她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种细金工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掌握了。"
"您懂这个?"傅瑾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季瑶点头,指向图纸一角:"这里提到的'炸珠'技法,我在威尼斯学过现代改良版,但效果总不如古法自然。"
傅瑾城突然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季瑶面前投下一片阴影。他绕过书桌,站到她身侧,手指点在图纸另一处:"关键在于温度控制。古人用木炭而非现代电炉,温差变化让金属形成独特纹理。"
他靠得太近,季瑶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檀香混着薄荷的气息。她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半步,却不小心碰倒了一摞设计稿。
"抱歉!"她慌忙蹲下收拾,耳根发烫。
傅瑾城也蹲下来帮忙,两人的手在散落的纸张间不经意相触。季瑶触电般缩回手,抬头正对上他近在咫尺的眼睛——在阳光下,那双通常深不可测的眼睛竟呈现出清澈的琥珀色,像秋日午后的蜜糖。
"你的设计?"傅瑾城捡起一张图纸,上面是季瑶构思的新系列草稿。
季瑶一把夺过:"只是初步想法..."
傅瑾城却没有轻易放过:"把敦煌飞天与现代几何线条结合?很大胆。"他站起身,居高临下地审视着图纸,"但会不会太前卫?我们的目标客户可能更倾向保守设计。"
季瑶的火气"噌"地上来了。她跟着站起来,仰头直视他的眼睛:"所以傅总想要的是又一套老气横秋的'中国风'?龙凤呈祥,福禄寿喜?那恕我直言,市面上已经够多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傅瑾城皱眉,"但商业设计需要考虑市场接受度。"
"商业设计?"季瑶冷笑,"我以为我们合作的是艺术与工艺的结合,不是又一件流水线产品!"
傅瑾城的下颌线绷紧了:"艺术也需要观众。再好的创意,如果没人欣赏,又有什么意义?"
"迎合观众的设计永远不会突破!"季瑶抓起自己的设计稿,"看看历史吧,所有划时代的作品最初都被认为'太前卫'!"
书房内的气氛骤然紧张。傅瑾城沉默片刻,突然走向书桌,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扁平的锦盒。
"您说得对。"他出乎意料地缓和了语气,"也许我们都太固执了。"
他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套泛黄的旧图纸:"这是我曾祖父民国时期的设计稿,当时被认为太过西化。但现在看来,恰恰是中西合璧的典范。"
季瑶惊讶地看着那些图纸——传统中国元素与当时最前卫的Art Deco风格完美融合,即使以现代眼光看也毫不过时。
"这是..."
"傅家珠宝最初的创意源泉。"傅瑾城的声音带着少见的温和,"您刚才的设计让我想起了这些。也许我们可以找到平衡点?"
季瑶接过图纸,怒气渐渐消散。她没想到傅瑾城会这样退让,更没想到他家族有这样的设计传承。
"我想...飞天元素可以保留,但在表现形式上更含蓄些?"她试探着提议。
傅瑾城点头:"比如用飞天的飘带线条作为主结构,而人物形象则简化为纹理或镶嵌图案?"
"对!"季瑶眼前一亮,"这样既有文化内涵,又不会太直白。"她抓起铅笔,在纸上快速勾画起来。
傅瑾城站在她身后观看,偶尔提出建议。两人就这样在书房里工作了整整两小时,最初的剑拔弩张逐渐被专业讨论取代。
"这个连接处如果用古法榫卯结构..."傅瑾城俯身,指着图纸一角。
"会比现代焊接更有韵味!"季瑶接过话头,兴奋地转身,却差点撞上他的下巴。两人近在咫尺,她甚至能数清他睫毛的根数。
一阵尴尬的沉默。
"咳...我让人送茶点来。"傅瑾城直起身,按下桌上的呼叫铃。
佣人送来一壶龙井和几样精致点心。傅瑾城亲自倒茶,动作优雅得像个老派绅士。季瑶偷偷观察他修长的手指——这双手更适合弹钢琴或把玩古董,而非在商场上厮杀。
"您对传统工艺的了解很深入。"季瑶小口啜着茶,试图打破沉默。
傅瑾城放下茶杯:"家学渊源。我父亲是传统工艺的狂热爱好者,从小逼我背《考工记》。"
"背《考工记》?"季瑶瞪大眼睛,"那本书连专业学者都头疼!"
"所以我现在做商业设计,而非传统工艺。"傅瑾城难得地开了个玩笑,眼角泛起细纹,"您呢?一个90后女孩怎么会对这么冷门的东西感兴趣?"
季瑶转着茶杯:"我妈生前是博物馆修复师。我小时候常在修复室玩,看她把支离破碎的古董一点点拼回原样...就像魔法一样。"
提到母亲,她的声音不自觉地柔软下来。傅瑾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但他没有追问,只是轻轻点头:"所以您设计中的传统元素总是带着一种...被时间洗礼过的质感。"
季瑶惊讶于他的洞察力:"你注意到了?"
"职业敏感。"傅瑾城微笑,"宝格明珠每年收到上千份设计稿,能让人记住的往往是那些有'灵魂'的作品。"
阳光渐渐西斜,书房内的气氛却比午后更加融洽。两人从设计理念聊到各自求学经历,又从行业现状谈到未来发展。季瑶惊讶地发现,褪去商业精英的外壳,傅瑾城竟是个博学而风趣的谈话对象。
"所以你在伦敦政经学的是商业管理,而非设计?"季瑶好奇地问。
傅瑾城点头:"家族责任。不过我偷偷选修了几门艺术史。"他指向季瑶最新修改的草图,"比如这个构图,明显受到新艺术运动影响。"
季瑶正要回应,书房门突然被推开。季明远笑吟吟地走进来:"讨论得怎么样?我让厨房准备了晚餐,瑾城一定要留下吃饭。"
傅瑾城看了看手表,略显歉意:"恐怕今天不行,季叔叔。父母刚从欧洲回来,我得去接机。"
"你父母回来了?"季明远眼睛一亮,"那改天一定要请他们来家里聚聚!说起来,自从你们搬去香港,我们有好些年没见了..."
季瑶看着父亲热络的样子,突然意识到两家人的关系可能比她想象的更亲密。那个被轻描淡写的"婚约"再次浮现在脑海,让她耳根发热。
傅瑾城起身告辞,临走前对季瑶说:"我们的方向很好。下周我会让团队准备些材料样品供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