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少主动找她说话了,只是在课堂上偶尔点一下她的名字。
我感到一种挫败感。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但结果却是这样。
雨桐和赵晴的同桌关系也变得更加尴尬。
“她老是发呆。”雨桐抱怨说。
“她是不是心情不好?”我问。
“不知道。”雨桐耸耸肩。
我发现赵晴上课时经常走神,眼神飘向窗外。她的笔记也变得潦草,不再像之前那样工整。
她的语文成绩也开始下滑,甚至有几次没有及格。
这让我有些担心。
一天下午,我看到赵晴一个人坐在操场边的看台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却没有翻动。
我走过去,在她旁边坐下。
“赵晴。”我轻声叫她的名字。
她转过头,眼神有些迷茫。
“最近还好吗?”我问。
她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我问。
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小声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
我心里一惊:“为什么?”
她没有回答,只是看着远处的天空。
“是不是同学们让你不开心?”我问。
她咬了咬嘴唇,没有说话。
“老师知道你受委屈了。”我说,“但是,遇到困难不能逃避,要勇敢面对。”
她还是不说话。
我不知道该怎么劝她。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对着一堵墙说话。
“有什么心事,可以和老师说。”我再次尝试。
她终于开口了,声音很轻:“老师,我觉得我很没用。”
“怎么会呢?”我说,“你的作文写得很好啊。”
她苦笑了一下:“那又怎么样?大家都不相信。”
我感到一阵心酸。我知道,那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
“老师相信你。”我说,“清者自清。”
她没有说话,只是低下了头。
那天下午,我和赵晴聊了很久,但她始终没有敞开心扉。
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但我却无能为力。
几天后,意外发生了。
5.
那天是星期五。
放学后,我照例去教室检查门窗。
走到教室门口,我看到赵晴的座位上放着一封信。
信封上写着我的名字。
我心里感到有些奇怪,赵晴从来没有给我写过信。
我拿起信,打开。
信是用一种非常工整的字体写的,和她之前潦草的笔记全不同。
信的内容让我感到一阵眩晕。
这是一封告别信。
赵晴在信中写道,她很累,很绝望,觉得没有人理解她。她感谢了我对她的关心,但也表示,她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信的最后,她写了一句话:
“或许,只有离开,才能解脱。”
我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我立刻冲出教室,去找赵晴。
我在学校里找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她。
我感到一阵恐慌。
我立刻联系了她的父母,他们也说不知道赵晴去了哪里。
我的脑海里闪过之前和赵晴的谈话,她那句“不想上学了”,还有信里的“只有离开,才能解脱”。
我意识到,事情可能比我想象的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