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星遥熠月共沉渊
本书标签: 现代  重生 

第九十七章 初入社区,样本初集

星遥熠月共沉渊

周末的阳光带着恰到好处的暖意,顾星遥跟着江熠走进他老家所在的社区。红砖楼房爬满爬山虎,健身器材区传来老人们闲聊的笑语,空气里飘着隔壁楼窗台晒的被子味道,比校园多了几分烟火气。

“张阿姨,这是我同学顾星遥,跟我一起过来做调研的。”江熠熟稔地跟坐在石桌旁择菜的阿姨打招呼。被称作张阿姨的人抬头笑起来,眼角堆着温和的褶皱:“就是你说的那个,想看看我们老人家说话啥调调的事?”

“差不多是这意思。”江熠挠挠头,从背包里拿出打印好的知情同意书,“就是想录几段日常聊天,研究一下说话的语气啥的,不涉及隐私,您要是愿意……”

“嗐,多大点事。”张阿姨挥挥手,视线落在顾星遥身上,“这姑娘看着真精神,也是大学生?”

顾星遥连忙点头,将带来的小点心递过去:“阿姨您尝尝,我们就是想了解了解大家平时说话的状态。”

正说着,老年活动中心的门开了,几个老人结伴走出来,看到江熠都热络地打招呼。“小熠回来啦?”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走近,“听说你要搞啥研究?”

“李爷爷,就是想录点大家聊天、唱歌的声音,看看能不能帮着设计个机器,知道咱们老人家开不开心。”江熠解释得通俗,老人们很快明白了意思。

“这好事啊!”李爷爷眼睛一亮,“我家那台智能音箱,问它天气行,跟它说闷得慌,它就只会放戏,哪懂我心思。”

顾星遥赶紧拿出录音笔:“那您现在跟我说说话?比如说说今天心情咋样,或者讲讲早上做了啥?”

李爷爷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起来:“今天天气好,早上跟老伙计们打了太极,吃了俩包子,舒坦!”末了还问,“这样行不?”

顾星遥看着录音笔上跳动的波形,笑着点头:“特别好!您再说句不开心的试试?比如丢了东西啥的。”

李爷爷想了想,语气沉下来:“前阵子把老花镜弄丢了,找了半天没找着,急得我直转圈。”

两段录音的语调差异明显,顾星遥在本子上快速记下:“舒坦——语调上扬,尾音拖长;着急——语速加快,声调变高。”

旁边的张阿姨看得有趣,拉着几个姐妹围过来:“我们来我们来,刚才还说广场舞队该换曲子呢,让这姑娘录录。”

女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曲子的节奏,抱怨着领队太严格,又笑说谁家孙子最近考了一百分。顾星遥举着录音笔,指尖偶尔调整方向,江熠则在一旁记录着说话人的年龄、状态,偶尔提醒一句:“阿姨们说说想家的时候是啥感觉?”

“想儿子呗,他在上海打工,半年没回来了。”一个穿蓝布衫的阿姨声音低下去,“上次视频,他说项目忙,中秋可能也回不来……”话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

顾星遥悄悄按下暂停键,轻声说:“阿姨,不想说可以不说的。”

阿姨摆摆手,抹了下眼角:“没事,说出来反倒舒坦。你们做这东西要是成了,能让在外头的孩子知道我们想他们,也挺好。”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录音笔里存了近两个小时的音频,从爽朗的笑到低声的叹,从争执时的急促到讲故事时的舒缓,像一串拼接起的生活片段。江熠请大家在楼下的小卖部喝了汽水,老人们还拉着他们说下午有合唱团活动,让他们再来录。

离开社区时,顾星遥翻看记录本,指尖停在“思念——气音多,语速慢,尾字带颤音”那一行。“你有没有觉得,”她抬头看向江熠,“这些声音里藏着好多故事。”

江熠点头,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所以咱们更得把模型做好,不能辜负这些声音。”

公交车上,顾星遥戴着耳机反复听那段关于思念的录音,阿姨的声音不高,却像羽毛轻轻扫过心尖。她忽然想起顾家里永远得体却冷清的客厅,想起奶奶偶尔望着窗外的沉默——原来那些没说出口的情绪,都藏在声音的褶皱里。

“回去先把音频分段标注,”江熠拿出手机记着待办事项,“情绪分三类吧,积极、中性、消极,先做简单分类,再细化特征。”

“嗯,”顾星遥应着,看向窗外掠过的街景,“还要注意老人的口音,咱们收集的样本里有好几种方言,得想想怎么处理。”

车到站时,夕阳正将天空染成暖橙色。两人并肩走在回校的路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偶尔交叠在一起。顾星遥手里攥着那个小小的录音笔,像握着一捧细碎的光——那是别人的生活,也是他们正在搭建的桥梁的第一块砖。

“下周再来?”江熠问。

“当然,”顾星遥笑起来,眼里映着晚霞,“合唱团的声音,肯定很有意思。”

风穿过行道树,带着秋的凉意,却吹得人心头发暖。她知道,这条看似枯燥的研究之路,因为这些鲜活的声音,正变得格外有意义。

上一章 第九十六章 灯下同行,课题初萌 星遥熠月共沉渊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 样本扩容,杂音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