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的参展通知来得比想象中快,是个飘着细雨的周一早晨。沅晓文刚把湿漉漉的雨伞靠在教室墙角,就看见林乐举着一张浅粉色的通知单朝她跑过来,帆布包里的橘子糖包装袋轻轻作响。“真的选上了!”林乐把通知单按在两人中间的课桌上,指尖还沾着雨水,“展览在下周六,我们可以提前去美术馆踩点,顺便去附近的那家老蛋糕店买你爱吃的栗子卷。”
沅晓文盯着通知单上“优秀参展作品”的字样,忽然想起美术室里那些夕阳漫过画布的傍晚。她从抽屉里拿出“星光日记”,翻到夹着艺术节参展证的那页,把新的通知单小心地贴在旁边,又用橘色钢笔在空白处画了个小小的蛋糕,旁边写着“栗子卷与美术馆”。林乐凑过来看,笑着从口袋里摸出一颗橘子糖,剥开塞进她嘴里:“这颗是‘庆祝糖’,下周六的栗子卷是‘奖励甜点’,咱们的星星值得双倍甜。”
展览前一天的傍晚,两人果然去了美术馆。雨已经停了,晚霞把美术馆的玻璃幕墙染成了温柔的橘红色。她们在展厅门口的导览图上找了好久,才在“青春主题展区”的角落看到自己的画。隔着干净的玻璃展柜,那片深蓝色的银河依旧明亮,角落的橘色星星在灯光下像真的在闪烁,连梧桐叶边缘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你看卡片上的字,”沅晓文指着展柜里的小卡片,声音轻轻的,“比在学校展出时亮多了。”林乐点点头,忽然拉着她绕到展柜侧面,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糖纸——是上次葡萄味糖果的糖纸,被她压得平平整整,上面还用银色的笔写了一行小字:“下一站,要一起看更多星星。”她把糖纸塞进沅晓文手里:“这是‘约定糖纸’,以后每看一次展览,咱们就攒一张。”
展览当天,美术馆里人很多。沅晓文和林乐站在自己的画前,听着旁边陌生的观众说“这颗橘色的星好特别”“梧桐叶和银河搭在一起真有秋天的感觉”,两人忍不住相视而笑。林乐悄悄从包里拿出两颗橘子糖,这次是橙子味的,她把糖纸叠成小小的星星形状,一颗放在展柜的窗台上,一颗递给沅晓文:“给星星留一颗,咱们带一颗,这样它就不会孤单了。”
离开美术馆时,夕阳刚好落在街对面的梧桐树上,把叶子染成了和橘子糖一样的颜色。沅晓文剥开橙子味的糖果,忽然想起去年秋天在天文台的夜晚——那时她们裹着同一件外套,仰着头看银河,林乐说“参宿四一定是甜的”,现在她终于知道,原来星星的甜味,是和身边人一起分享的橘子糖味。
回家的路上,林乐忽然停下脚步,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封面是深蓝色的,上面印着小小的银河图案。“我给你也买了一本,”她把笔记本递给沅晓文,指尖有些发烫,“以后咱们可以一起写‘星光日记’,你写句子,我画星星,再把每次的糖纸都夹进去。”沅晓文接过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就看见林乐用橘色钢笔写的一行字:“致永远一起看星星的我们。”
那天晚上,沅晓文在新的“星光日记”里写下第一句话,旁边留着空白,等着林乐补上星星。窗外的梧桐叶轻轻晃动,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约定糖纸”,忽然觉得,青春里的星光从来都不会熄灭——它藏在两人一起写的日记里,藏在每次递来的橘子糖里,藏在往后每一个一起看展览、看星空的日子里,更藏在彼此眼里,那片永远亮晶晶的、属于秋天的银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