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汉军营,深夜的营地静谧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打破沉寂。万松柏和程始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太子营帐前,正看见太子文子昆独自练剑的身影。剑光在月色下闪动,招式越发凌厉精进。听到脚步声,文子昆收剑回身,微笑着向二人行礼。程始眼中带着几分惊讶,语气恭敬地说道:"太子殿下如此勤勉,圣上与皇后知晓定会欣慰。"谁知万松柏却不拘小节地接话:"太子殿下,怎不见令师?"
文子昆神色温和,声音轻缓:"师傅素来有夜间抚琴吹笛的习惯,想是外出散步了。二位将军来得不巧,恐怕一时半刻回不来。近日我习武颇有所得,不知程将军可愿指点一二?"程始闻言,当即抱拳道:"太子殿下勤修苦练,臣自当竭力奉陪。"话音未落,两人便已交起手来,招式凌厉却不失分寸。
回纥王宫玉露殿内,宣神谙身着一袭白衣,外披浅色披风,发髻半挽,一支白玉簪斜插其中,清冷孤傲,静静地立在窗前。远处传来衣袂飘动的簌簌声,崔寻与文轩缓步而来,身后宫人尽数跪伏在地。"音音..."文轩轻唤一声。宣神暗转身平静看向二人,崔寻抬手示意众人退下,殿内顿时清净。
"神谙,住得可习惯,缺什么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昨日送来的金银首饰布料,你连看都未曾看过。"崔寻语气温柔。宣神谙神色淡漠:"兄长莫不是也参与其中...我儿子昆可好?"文轩接口道:"音音放心,子昆如今兵法政事皆有长进,剑法也得了我的真传。不论你在何处,都要相信母子终会团聚。还有那程少商...以及文秀,应该不久后都会在北疆相见。"
宣神谙心中暗想少商那孩子此刻想必十分担心自己。长秋宫大火,皇后下落不明,现场只发现一男一女遗体,引发诸多猜测。文帝已命霍不疑回都城查案,二人势必会碰面。正思忖间,崔寻的声音再次响起:"文秀也该动身了。"
宣神谙微微闭眼:"桌上有一封亲笔信和绝婚书,还请兄长或啊寻代为转交文秀。从今往后,我与他此生不复相见...就让那个宣皇后永远葬在长秋宫大火中吧。"崔寻拾起书信,看着上面的不复相见的文字,神色复杂。文轩叹息道:"音音,子昆他..."
"兄长,在世人眼中,宣皇后已经死了,这样不好吗?子昆和子晏就托付给你了。我相信你会助他得到应得的一切,也要学会守护...我知道兄长你定会好好教导他。"宣神谙目光坚定。
崔寻沉声道:"文秀早已传啊立也是袁善见的父亲打听过白鹿书院之事。凌不疑回都城了...近来回纥城中多了不少陌生面孔。阿轩与我时常互通消息,他在太子身边,想必知道他们已经开始缺粮了。若两军开战,我军取胜,文子昆,因身边的人经常与我军的人有联系,也会被扣上通敌卖国之罪,就算我军按兵不动如此耗着,他们现在已经开始缺粮了,而朝中文秀派了,马援和圣知押送的粮草就要抵达邯郸城,庸王的人埋伏在此,不知他们能否渡过此劫。神谙,你就不好奇你在文秀心中有多重吗?"
崔寻审视的目光落在宣神谙身上。此刻的宣神谙只觉孤立无援,既担忧儿子,又牵挂善良的弟弟。若是弟弟有何不测,她该如何向早逝的父母交代?想到这里,她转身看向文轩,眼中已噙满泪水。文轩见状,心痛不已:"音音,现在不是牺牲自我或顾虑大局的时候,而是只能向前。你的书信我会交给文秀,他应该明白你为他、为这个王朝付出的一切。你本该是名留青史的开国皇后...而不是用舅父十万兵马换来的后位,最终在大火中意外身亡的宣皇后。"
"阿轩,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崔寻面色微变。文轩平静地看着他:"阿寻,你如今是回纥王,有王后有世子。你我与音音自小的情分...如今你却与越氏勾结,酿成长秋宫大火,将音音带出...当初我未阻拦,是想着反正你也会将她带到北疆,到时看她心意。若不愿再困于宫中,我便带她远走就是。可你们后来的做法...让她这一生都在隐忍牺牲,最后却被栽赃陷害身败名裂,你的心意已经偏激了。"
"那是小越候所为...我只是借机将神谙带出洛阳皇宫罢了。"崔寻辩解道。文轩语气坚决:"那些主意难道不是你授意小越候?让他在程氏饮食中下毒,致使程夫人病重。你知道神谙定会让程少商出宫探望...又唆使小越候买通长秋宫宫女,在神谙寝宫外撒上易燃的麟粉,还让人表现出御花园热闹的景象,引诱宫人纷纷前往...你也清楚神谙向来善待宫人,必然会放她们出去观望。"
宣神谙想起那日正在殿中研读兵书,突觉窗外有异样晃动,随后烟雾渐起...四周宫墙倒塌,以为自己将葬身火海之际,被人救走。再次醒来时已在颠簸的马车上,身旁是陌生侍女。一路上,城中的消息陆续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