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上
龙鳞卫三千轻骑,夜出玄武门。
铁甲映月,如一条黑龙掠过中原。
苏瑶卸去素服,换银鳞甲,额束红绦,背挂雕弓。沈策策马并行,低声禀报:
“北境八百里加急——雁门关守将韩照,昨日弃关而逃,回纥先锋已入关十里。苏夙打着‘清君侧,诛妖女’的旗号,沿途州郡,望风而降。”
苏瑶冷笑:“兄长果然还是喜欢借势。”
她扬鞭,马队如箭,直奔潼关。
二、旧部
潼关城下,火把绵延。
老帅薛岳披甲出迎,银须染血。
“末将见过苏尚书。”
苏瑶下马,单膝还礼:“老帅,可愿随我出关?”
薛岳大笑:“老夫这条命,十年前就该死在北疆,如今还能为苏家女儿再战一回,值!”
他身后,五千边军齐喝:“愿随苏帅!”
三、雪夜奇袭
雁门关外三十里,回纥大营连营百里,篝火如星。
苏夙披黑狐裘,立于高台,望着关内方向。
“妹妹该到了。”
副将低声:“探子来报,苏瑶率不足万人,孤军深入,今夜必至。”
苏夙微笑:“她从小便倔,认定的事九头牛拉不回——传令,伏兵左翼,等她自投罗网。”
四、火鸦
子时,北风卷雪。
苏瑶命三千骑下马,卸铃衔枚,每人背负一只“火鸦”——以竹为骨,以纸为翼,内藏火油、雷硝,点燃后可乘风飞百步。
沈策低声:“风向东北,可烧中军。”
苏瑶抬手,火鸦齐飞,如赤色流星坠向回纥大营。
顷刻间,火借风势,连营尽赤。
回纥兵大乱,战马嘶鸣。
苏瑶拔剑,银甲映火,一声清喝:“龙鳞卫——凿阵!”
五、兄妹
苏夙于乱军中望见那抹银光。
他策马而来,黑甲黑马,手中长枪如龙。
“妹妹,十年不见,别来无恙?”
苏瑶勒马,剑锋直指:“兄长,父亲已死,苏家债已清。你引外寇入关,是何道理?”
苏夙大笑:“父亲?他配?当年他用我母族三万条命换相位,我便立誓,要他十倍偿还!你既弑父,便该与我共享这山河。”
苏瑶眸色如冰:“我弑父,是为母报仇;你引敌,是为私欲屠国。今日,便以血止戈。”
六、决死
两骑对冲,枪剑交击,火星四溅。
苏夙枪势沉猛,如怒潮叠浪;苏瑶剑走轻灵,似雪落无痕。
三十回合后,苏夙一枪挑飞苏瑶头盔,乌发如瀑散落。
“妹妹,你输了。”
苏瑶却笑:“输的是你。”
她左手一翻,袖中龙鳞卫暗弩“惊鸿”弹出,一支短矢没入苏夙咽喉。
苏夙瞪大眼,喉咙里发出“咯咯”声,似想说什么,终究只吐出半口血沫。
苏瑶俯身,轻声道:“母亲临终前,让我告诉你——她从未怪你,是你走错了路。”
苏夙眼神涣散,轰然坠马。
七、残阳
回纥群龙无首,溃败北逃。
雁门关城头,残阳如血。
薛岳老帅以刀拄地,单膝跪:“末将请苏帅入主北疆,永镇雁门。”
苏瑶却摇头:“北疆有你,足矣。”
她转身,望向南方:“我的战场,在皇城。”
八、归途
班师回京那日,皇帝率百官出城三十里相迎。
少年天子执苏瑶之手,眸光炽热:“苏卿,朕欲封你为摄政王,监国理政。”
苏瑶抬眼,掠过百官或敬或畏的面孔,最终落在沈策腰间那柄剔骨弓上。
她微微一笑,抽回手,解下腰间龙鳞卫令牌,双手奉还:
“臣女请辞一切官职,愿以布衣之身,重修《大周河渠志》,
此后青史留名,不恋权柄。”
九、尾声
十年后,江南回龙桥畔,新柳成荫。
白发老妪携稚子过桥,遥指堤碑:
“昔年苏尚书领人修堤,自此再无水患。”
稚子仰头:“那她后来去了哪?”
老妪笑指远山:“有人见她乘一叶扁舟,入太湖深处,再没回来。”
湖水粼粼,倒映斜阳,如当年雁门关前的火。
风起,柳枝轻拂碑上小字——
“利万物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