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授第一次听见来自未来的管风琴声时,正伏在1953年的实验记录本上打盹。那声音起初像是通风管道的嗡鸣,渐渐演变成清晰的巴赫G小调赋格——而整个东德实验室根本没有安装管风琴。
钢笔从指间滑落,墨迹在纸上晕染成奇怪的形状。老林俯身查看时,发现那些墨渍正缓慢重组为2049年的日期,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当您读到这行字时,Ω协议已经失败了十三次。」
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频闪。在明暗交替的间隙,解剖台上的女童尸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个穿白大褂的年轻男子——他的胸腔敞开着,心脏位置嵌着台微型管风琴,琴键正随着赋格曲自动起伏。
"这是递归的副作用。"男子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奇怪的机械混响,"不同时间线的物质开始量子隧穿。"他举起右手,皮肤下珍珠母色的神经纤维正组成倒计时数字:00:13:14。
老林倒退时撞翻了防腐剂瓶子。液体在地面蔓延,倒映出的却不是实验室天花板,而是一座由培养舱堆砌的哥特式教堂。每个舱体里都漂浮着相同的大脑标本,灰质表面刻着从1953到2049的日期。
"您当年在女童后颈植入的Ω电极,"男子的手指穿透自己颈部皮肤,扯出半截生锈的金属片,"其实是微型时空锚点。"金属片落地的声响异常沉闷,仿佛隔着几个世纪传来。
地下传来管风琴的变调音节。老林循声推开暗门,楼梯间墙上的霉斑突然开始移动,组成三行不断刷新的数据:
当前递归次数:1314
意识损耗率:92.7%
剩余逃生窗口:1
最底层的密室中央,摆着台覆盖菌毯的古怪机器——那是用管风琴零件、神经纤维和草莓酱罐拼凑的装置。机器正在自动运转,出料口不断吐出沾着珍珠母色液体的橡皮筋。
"这是林淮的作品。"跟下来的男子突然剧烈抽搐,他的左眼变成培养舱玻璃的质感,里面漂浮着微型大脑,"用音乐频率打开时空褶皱,可惜总差最后半个音符..."
老林触碰机器时,整座实验室突然坍缩成克莱因瓶结构。在维度翻转的瞬间,他看见无数个自己正在不同年代的实验室里做出相同的动作——而每个时空的暗门后,都传出那首未完成的赋格曲。
(2049年柏林废墟中,考古队员发现台仍在运转的古怪仪器。检测显示其核心部件是1950年代的电子管,但外壳上却刻着"林夜制造"的字样。当有人试图关闭它时,整个废墟响起了管风琴的G小调赋格——正是仪器最初被挖出来时,在场所有人脑中突然浮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