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五步的评估,我们意识到纯粹理想的上策非常难以达成。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上策的思路,将那些“可行性较高”的条件融入到更现实的方案中。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个“偏向上策”的中策:
新赛季初期尝试轮换制:
策略: 在前几场比赛中根据对手特点安排不同打野首发,或尝试局间轮换。
配套对策:
教练组: 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对手,设计两套甚至多套围绕不同打野的核心战术体系。
与选手沟通: 分别与新人老将进行深入沟通,强调轮换是为了团队利益最大化,并肯定他们的价值(新人是未来,老将是基石),承诺会根据表现和训练状态公平安排机会。可以给未首发的选手安排额外的直播、商业活动等,作为一定补偿和曝光。
队友磨合: 加强训练赛中的轮换演练,让队友熟悉两种风格。鼓励队友之间多沟通,特别是辅助和中路要多配合打野。
俱乐部支持: 争取俱乐部投入更多资源(如复盘师、心理辅导),并由官方出面引导舆论,强调队伍的良性竞争和多样化战术。
粉丝引导: 通过官宣、采访等形式,向粉丝解释轮换的战术意义,引导大家理性看待竞争。
这个“偏向上策”的中策,是将上策中“轮换、双体系、良性竞争”的核心思想,与现实中“教练能力可提升、俱乐部可支持、补偿可提供”的可行条件相结合。它不再追求美的“皆大欢喜”,但力求在提升成绩的同时,最大化两位选手的价值,并尽可能维护队内和谐。它比纯粹的“二选一”中策更具操作性和积极意义。
第七步:达不到上策时如何转换思路取中策、下策
如果这个“偏向上策”的轮换制尝试了一段时间,发现:
教练组实在无法设计出两套高效体系,轮换效果不佳,甚至影响整体配合。
两位选手都无法接受轮换,心态受到影响,训练状态下滑,队内出现不和谐声音。
队友们始终无法适应,导致比赛失误频频。
舆论压力过大,影响选手和队伍情绪。
这时,我们就可能需要放弃这个“偏向上策”,退回到更稳妥的中策:固定首发。
中策的选择:
固定新人首发: 利用其冲击力,牺牲老将出场时间,老将可能转为幕后或寻找其他机会。
固定老将首发: 利用其稳定性,新人替补学习,等待机会或下赛季再看。
选择依据: 根据训练赛、少量轮换尝试的表现,以及队内实际情况(谁更能带动队伍、谁的心态更稳定、队友更适应谁)来判断。
配套对策: 无论选择谁首发,都需要与另一位选手进行真诚沟通,解释决策原因,规划其未来(替补的学习计划、寻找转会机会的协助等),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同时,需要安抚队友情绪,稳定队内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