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璃一夜未眠,晨曦初透时,她已将《璇玑玄录》摊开于案上。昨夜那场突如其来的搜查令她警觉,府中虽已加强守卫,但若真有人意图窥探灵鉴之秘,断不会就此罢手。她深知,唯有先一步解开灵鉴的真正用途,才能掌握主动权。
“小姐,天还未亮透,您便已起身?”月柔端着热茶推门而入,见沈清璃神色凝重,轻声问道。
“此事不容拖延。”沈清璃接过茶盏,目光却未曾离开书页,“昨夜那些人来得蹊跷,刑部尚书虽已换人,但林渊旧部仍盘踞朝堂。若他们也在追寻灵鉴的秘密……”
她话未说完,眉心已然紧蹙。灵鉴自她穿越以来便如影随形,仿佛冥冥之中自有牵引。如今书中提及“双镜相照”,更让她心中疑云密布——另一面灵鉴究竟藏在何处?又为何会与昭宁皇陵有所关联?
月柔沉默片刻,轻声道:“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沈清璃放下茶盏,缓缓合上书册,语气坚定:“我需再仔细研读此书,找出更多线索。”
晨光透过窗棂洒落案头,映得纸页泛黄,字迹苍劲。她闭目沉思片刻,随即调动体内灵慧之力。这是她在灵鉴觉醒后获得的能力,能使心智清明、思维敏捷,尤其适用于解读晦涩难懂的古籍。
随着灵慧加持,她的神识仿佛穿透了时间的迷雾,逐字逐句地解析起《璇玑玄录》中的隐秘记载。
“璇玑者,天地之枢也;灵鉴者,阴阳之钥也。双镜并列,万象归衡……”她低声念诵,指尖划过一段被岁月侵蚀的字迹,“昔有玄女,持双镜镇四极,封九幽……”
忽然,她心头一震,迅速翻至书末一页。那里的字迹虽斑驳,但仍能辨认出几个关键词语:
“云岭遗迹,璇玑始源。”
她瞳孔微缩,脑海中迅速串联起此前所有线索:灵鉴不仅与昭宁开国有关,竟还牵涉到上古时代的玄女传说!
“云岭……”她喃喃低语,心中已有决断。
午后,她命人备好马车,直赴长公主府。凤昭华听闻她到来,亲自迎至偏殿。见沈清璃神情凝重,她立刻屏退左右,只留二人独对。
“你可是有了新发现?”凤昭华执起茶壶,为她斟了一杯温茶。
沈清璃点头,将《璇玑玄录》取出,翻至最后一页:“我怀疑,灵鉴真正的秘密,不在京城,而在东岭的‘云岭’。”
凤昭华闻言微微皱眉:“云岭?那是前朝遗留下的禁地,据说曾是玄女教祭祀之地,早已荒废多年。”
“正是如此。”沈清璃目光坚定,“若书中所言属实,那里或许藏着灵鉴最初的起源,甚至可能藏着另一面灵鉴的下落。”
凤昭华沉吟片刻,道:“若要前往,需谨慎行事。云岭地处偏远,山势险峻,且传闻中有诸多机关陷阱。若无准备,贸然前往恐生变故。”
沈清璃颔首:“所以我特来与你商议,是否可联合‘天剑盟’一同前往?他们擅长江湖事务,又有丰富的探险经验。”
凤昭华略作思索,点头应允:“我可以修书一封,邀‘天剑盟’主事之人前来议事。”
三日后,长公主府内厅灯火通明。来自“天剑盟”的三位长老齐聚于此,皆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高手。为首的白须老者名唤陆怀安,乃“天剑盟”首席谋士,目光如炬,言语犀利。
“姑娘所言,可信度几何?”他开门见山,毫不掩饰自己的质疑。
沈清璃从容不迫,将《璇玑玄录》展开于案上,指着其中几处关键段落:“诸位请看,此书记载的并非虚妄。若云岭真是玄女教遗址,那么其中必然藏有重大机密。灵鉴的存在,或许正是开启这一切的关键。”
陆怀安低头细阅,眉头逐渐舒展,终是点头:“确有几分道理。只是,若真有这般遗迹,为何历代无人涉足?”
“正因为无人涉足,才更显其价值。”沈清璃目光清澈,“若能解开灵鉴之谜,或许不仅能护我昭宁社稷安稳,更能揭开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真相。”
陆怀安沉吟片刻,终于道:“既然姑娘心意已决,我‘天剑盟’愿助一臂之力。不过,需由我们先行探路,确保安全。”
沈清璃欣然应允:“一切安排,悉听尊便。”
数日后,众人拟定行程,决定五日后启程前往云岭。临行前夜,沈清璃独自立于庭院之中,望着满天星辰,心中思绪万千。
灵鉴静静躺在袖中,镜面微凉,似有微光流转。她隐约察觉到,这趟旅程,或将彻底改变她的命运。
“小姐,真的要去吗?”月柔站在她身后,声音轻柔。
沈清璃回头一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去,当然要去。”
她轻轻拂过袖中灵鉴,仿佛听见某种古老的召唤,在风中回荡。
翌日清晨,一行人整装待发。凤昭华亲自送至城门外,叮嘱道:“万事小心,若有异动,即刻传信回来。”
沈清璃拱手一礼:“多谢殿下信任。”
马蹄踏破晨雾,一行人缓缓驶离京城,朝着东方而去。
沿途山川秀丽,风景如画。然而,越接近云岭,空气中便多了一丝诡异的气息。山林间偶尔传来奇异鸟鸣,令人毛骨悚然。
行至半途,一名“天剑盟”弟子忽然勒马驻足,抬手指向前方密林深处。
“那边……似乎有人。”
众人顿时警觉,纷纷握紧兵刃。沈清璃眯眼望去,只见林中隐隐有火光闪动,似有身影穿梭其间。
她正欲开口,忽听一声低沉的钟响,自林中悠悠传来。
钟声悠远,仿佛来自千年之前,带着某种神秘的力量,震荡人心。
沈清璃心中一凛,猛地拉住缰绳,低声喝道:“快退!”
话音未落,林中骤然射出数支黑羽箭矢,破空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