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的夏校邀请函躺在初阳的课桌上,信封的烫金徽章在晨光中闪闪发亮。晨曦数了数信纸上的字数——314个英文单词,这个巧合让她嘴角微微上扬。
"课程从7月3日开始。"初阳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遮住了他的眼神,"正好是......"
"图书馆相遇一周年。"晨曦接过他的话,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课桌上的刻痕——那是上周她用圆规留下的双星轨道图。
教室窗外的银杏叶开始泛黄。初阳从书包里取出一个金属盒子,打开后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几卷微型磁带,每卷标签上都标着日期和坐标。
"这是35721的无线电信号记录。"他取出一卷标着"2023.09.17"的磁带,"每天凌晨3点14分会有一个特殊频段。"
磁带放入播放器后,先是一段沙沙声,然后突然响起有规律的脉冲音——三短一长,停顿,再两短两长。晨曦立刻认出这是摩尔斯密码的"CS",也是"晨初"的缩写。
"我设计了个解码程序。"初阳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波形图在软件里转化成数字序列,"发现它在传输质数。"
屏幕上的数字让晨曦屏住呼吸:2,3,5,7,11,13......每一个都对应他们之间的重要日期。2月3日是第一次在天文台共同观测的日子,5月7日她发烧那晚,11月13日三中放榜......
"但最奇怪的是这个。"初阳拖动进度条,波形突然变成复杂的谐波,"当它运行到远日点时,信号里会出现回声。"
频谱分析显示,每个脉冲之后0.314秒,必定跟着一个完全相同的副本。就像山谷回音,但精确得不像自然现象。
"像是......"晨曦斟酌着用词,"有人在另一端刻意模仿?"
初阳的钢笔突然在笔记本上洇出一团墨迹。他迅速翻到新的一页,画出示意图:太阳在中心,地球在近日点,而35721 Chenxi-Chuyang正在远日点,三者连成一条完美的直线。
"明年七月就是这样。"他的笔尖轻点远日点位置,"届时信号要花17分钟才能传到地球。"
教室后门突然被推开,班长抱着一摞社团申请表走进来。"天文社的经费批下来了。"她递给初阳一张采购单,"但社长说要买的那台射电望远镜太贵......"
初阳在预算表上快速写下几个数字,将总金额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可以用学校的老设备改造。"他指着清单末行,"只需要这个变频器。"
班长离开后,晨曦发现采购单背面写满了公式,最下方推导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
"当v=0.99c时,
t'=t√(1-v²/c²)
≈1.5小时延迟"
这是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公式。初阳在计算结果旁画了个问号,旁边潦草地写着:"足够说一句'你好吗'?"
放学铃声响起。初阳将磁带盒郑重地放进晨曦手中,金属表面还残留着他掌心的温度。"每天凌晨的信号,"他的声音罕见地有些犹豫,"可能需要你帮忙记录。"
"为什么是我?"
"因为......"初阳的眼镜片反射着夕阳,将他的眼睛藏在一片金光之后,"当我在4.3光年外,你的接收器会是最近的那个。"
走廊的光线渐渐暗了下来。晨曦的指尖抚过磁带盒上的凹痕,那里刻着极小的字:"即使到了远日点,轨道也终将回归。"
初阳的书包带滑落肩头,π形吊坠从衣领里滑出来,在暮色中微微摇晃。晨曦突然伸手握住吊坠,金属的冰凉触感让她想起天文台那台老旧的射电望远镜。
"知道人类最早接收到的宇宙信号是什么吗?"她轻声问。
初阳的呼吸停滞了一拍:"1967年,贝尔实验室发现的脉冲星CP1919。"
"不。"晨曦松开吊坠,"是更早的时候——当第一个人抬头望天,而星星恰好也在看他。"
晚风穿过走廊,将MIT的信纸吹落在地。初阳弯腰去捡时,晨曦看见他后颈处新出现的晒痕——那是连续三周站在天文台顶的结果。这个发现让她突然下定决心,在采购单背面添上一行字:
"建议增购:第二套变频器(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