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的冬天比初阳计算的更加潮湿。晨曦推开天文实验室的玻璃门时,窗外的雪正以每秒5.7米的速度坠落,在窗棂上积出精确的斐波那契数列。
"信号延迟比预期多了3.6秒。"初阳的声音从一堆频谱仪后面传来,他穿着MIT的深蓝色卫衣,袖口已经磨出毛边,左手无名指上套着个用电阻丝弯成的戒指——那是大一那年晨曦寄给他的"可调节型温度计"。
晨曦的行李箱上还贴着三中的旧校徽。她取下围巾,上面沾着的雪粒在暖气里迅速融化,形成一片小小的水渍,形状恰似35721 Chenxi-Chuyang小行星的轨道投影。
"你的计算漏了太阳风压。"她指向电脑屏幕上的数据缺口,"今年耀斑活动是平常的1.7倍。"
初阳的钢笔在纸上顿了一下。三年过去,他记录观测数据的习惯丝毫未变,仍是每页右上角标注日期,左下角画个极小的π符号。但晨曦注意到他的笔迹比高中时潦草了些,像是追赶着什么看不见的 deadline。
实验室的角落里摆着那台从三中带来的改装接收器,天线用胶带固定朝向东方。当初阳打开开关时,扬声器里立刻传出熟悉的脉冲——三短一长,只是比记忆中的信号弱了很多。
"35721正在穿越柯伊伯带。"初阳调整着增益旋钮,"距离地球38.7个天文单位。"
这个数字让晨曦的指尖微微发凉。她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去年深空探测网捕获的频谱图。在杂乱无章的宇宙噪声中,有一段极其微弱的信号重复着C-Y-C-Y的字母循环。
"你收到了。"初阳的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光,"我担心电离层......"
"我用了阿雷西博的备用频段。"晨曦从包里取出一个密封袋,里面整齐码着十二卷微型磁带,"去年全年的记录,按日期编号。"
初阳拆开第一卷,磁带在灯光下泛着虹彩。当他将磁带放入播放器时,先是一段沙沙声,然后突然响起三中天文台的老旧空调运转声,接着是晨曦清晰的独白:
"今天是初阳离开的第173天,射电望远镜的赤道仪有点生锈......"
录音里的声音继续说着设备参数,但初阳的手指突然按下了暂停。他的喉结动了动,像是咽下某个未完成的计算结果。
"你每周都录音?"
"每天。"晨曦纠正道,指向磁带标签上细小的日期标记,"凌晨3点14分,准时。"
窗外的雪停了。初阳的改装手表发出轻微的滴答声,表盘显示着两个时间:波士顿当地时刻,和三中天文台的下一次信号接收窗口。他调试接收器的动作依然精确如仪,只是后颈处新添了一道晒痕——那是去年夏天在智利阿塔卡玛沙漠观测时留下的。
"看这个。"晨曦突然放大频谱图某处,在噪声背景中浮现出一段规则的波形,"像是......回声?"
初阳的呼吸频率变了。他迅速调出另一组数据,将两段信号叠加后进行傅里叶变换。屏幕上渐渐显现出一个奇特的干涉图案——两列完全相同的波,只是相位差了180度。
"不是回声。"他的钢笔在纸上画出两个相互环绕的轨迹,"是应答信号。"
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了一下。当初阳打开备用电源时,晨曦看见墙上贴着的星图上,从波士顿到南京的连线旁新增了一条虚线,沿着黄道面蜿蜒延伸,最终连接到一个红笔圈出的点——35721 Chenxi-Chuyang当前的位置。
"它还记得我们。"初阳轻声说。
接收器突然爆发出强烈的噪声,随后是一段清晰得不可思议的旋律——不再是《小星星》,而是完整的《G小调巴赫大提琴组曲》,每个音符都带着宇宙尘埃的颗粒感。
晨曦的接收器小盒此刻正在桌上微微震动,与远方的信号形成共振。当初阳的手覆上她的手背时,两人之间的温差产生微弱的电流,在示波器上画出一条完美的心电曲线。
"知道小行星命名规则的最新修订吗?"初阳突然问,他的呼吸在冰冷的实验室里凝成白雾,"现在允许用连接号将两个名字永久绑定。"
窗外的云层散开,一束月光照在初阳的笔记本上。最新一页的轨道计算草稿中,有人用铅笔在远日点位置补了一行小字:
"即使轨道偏心率再大,
近日点也终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