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的穹顶在暮色中缓缓开启,发出二十年未变的金属摩擦声。晨曦放下行李箱,指尖抚过控制台上那道刻痕——那是多年前一个少女用圆规留下的双星轨道,如今边缘已经被摩挲得光滑。
35721 Chenxi-Chuyang今晚将到达近地点。
她打开尘封已久的设备柜,那台改装过的射电接收器依然放在原位,显示屏保护膜上积了薄灰。按下电源键时,机器发出熟悉的嗡鸣,像是老友的问候。
"频率校准中..."屏幕显示最后设置的参数停留在五年前:1420.406MHz,氢线频率。这是初阳离开前调好的频道,从未改变。
窗外的银杏叶沙沙作响。晨曦从包里取出那个金属小盒——初阳在MIT第一年寄回的"量子通讯器",其实只是加了射频模块的录音笔。五年来,它每周都会收到一段来自波士顿的星空录音。
"测试...1...2...3..."
她的声音在空荡的天文台里回响。接收器突然爆发出强烈的信号干扰,随后一个熟悉的脉冲序列浮现出来——三短一长,35721 Chenxi-Chuyang的专属密码,但比记忆中清晰得多。
频谱仪上跳动的波形让晨曦屏住呼吸。在基础脉冲之上,叠加着一段全新的谐波,像是主旋律的变奏。当她调高增益时,扬声器里传出初阳的声音:
"根据轨道计算,当你听到这段录音时,我应该在..."
声音戛然而止,接着是机场广播的模糊背景音,行李箱滚轮的声响,最后归于寂静。这是初阳登机前录制的,而此刻,航班即将落地。
接收器突然自动切换频率。一个陌生的信号切入频道,不再是规律的脉冲,而是实时传输的音频——飞机引擎的轰鸣,乘务员的播报,以及初阳平稳的呼吸声。
"延迟4分37秒。"晨曦对着麦克风说,声音通过射电波传向正在降落的航班,"正好是电离层今晚的折射误差。"
扬声器里传来轻笑,接着是钢笔在纸上书写的沙沙声。当初阳再次开口时,声音近得像在耳畔:
"知道为什么选今天回来吗?"
窗外的夜空突然亮起——35721 Chenxi-Chuyang划过天顶,在高层大气中燃烧成一团耀眼的火球。这颗由他们命名的小行星,在完成五年半的公转后,终于回归近地点。
"欢迎仪式?"晨曦望向渐渐消散的星尘。
"不。"初阳的脚步声通过无线电清晰传来,"是因为它的轨道周期正好是2023天。"
控制室的门被推开时,射电接收器上的两个指示灯同时亮起——一个代表地面信号,一个标记太空频段。初阳的行李箱上还贴着MIT的托运标签,但手中拿着的是三中天文社的旧钥匙。
"误差修正。"他指向仍在接收实时信号的设备,"电离层导致的4分37秒延迟..."
"...刚好够你从机场到天文台。"晨曦接上他的话,目光落在他被晒成小麦色的手腕上——那块改装的天文表还在,只是表带换成了NASA标准的抗辐射材料。
初阳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密封袋,里面是半块碎裂的晶体谐振器。"阿雷西博望远镜退役时,我抢救下来的馈源部件。"他将它接入接收器,"现在可以实时接收35721的..."
他的话没能说完。晨曦的拥抱让两人之间的无线电设备发出刺耳反馈,频谱仪上的波形突然变成一条直线——完美的共振频率,零延迟,零噪声。
窗外,35721 Chenxi-Chuyang的余烬还在高空闪烁。初阳的呼吸扫过晨曦耳际,带着大西洋上空积攒五年的水汽:"根据广义相对论,足够近的距离会让时空弯曲..."
"...直到所有信号都变成实时传输。"晨曦松开手,从控制台抽屉里取出那罐从未启封的空白磁带——标签上的日期从五年前一直排到今天。
初阳的钢笔在最新一卷磁带上写下"EP.2023",然后轻轻放入录音仓。接收器开始自动录制,捕捉着室内所有的声音:呼吸声、心跳、以及两颗小行星在引力作用下终于重合的轨道回音。